价值守望者
翻开美国近几十年的前二十大或者前五十大牛股,里面除去消费股,第二多的就是医药股了。再加上我们目前世界第一的人口与不断增加的老年人。这些成了长期投资医药股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医药股,不能要?
首要的风险,就是高估值。云南白药PE36,片仔癀PE43,科伦药业PE31,桂林三金PE30。这些高企的估值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未来它们的利润至少增长4-5倍才可以。这个倒是可能的,只不过难度很大。如果说,它们未来会诞生第二个辉瑞或者强生,那现在哪怕PE100都不高。
下面就来谈谈我们这些制药公司和辉瑞强生的差距。
制药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是什么?新药和专利药。而新药和专利药是需要巨大的科研投入的。2010年,辉瑞制药的研发费用是94亿美元。94亿美元就是近600亿人民币。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全部医药行业去年利润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我们全部50多家化学制药公司去年120亿利润的5倍。这仅仅是一家大型美国制药公司。后面还有强生,史克等等,都不是省油的灯。
对于美国的制药公司,有着现成的先进设备,有着几十年来积累的规范流程,还有全世界,包括我们清华北大每年定向输送的高级人才。我们那些小婴儿似的制药公司,能在科技水平上打败他们么?
小米加步枪可以把国民党打跑。但是面对横在台湾海峡的美国第七航母舰队,没有任何办法。现在得了大病重病又有些积蓄的人,绝对一张口就是进口药。
一个人几千几万的医疗费,中国的制药公司又能赚到多少?
我们的制药企业是什么样的?在北京时,重感冒。医生推荐强生的泰诺(Tylenol)。吃了之后,药效十分迅速。半个小时之内立刻就不流鼻涕了。回去一查,泰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强生公司的专利药。如今专利已经过期。
后来又到了东北某城市,想买泰诺时,跑遍全城都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酚麻美敏胶囊”之类的仿制泰诺的药。我瞬间明白了:我们的制药公司都是“山大王”。一人一片领地,只有他们的药。然后别人有什么新药,拿来抄一抄改一改就变成了自己的了。这样的一群公司,要是真想走出一两个强生辉瑞,还真有点困难。即便有一两家真的变成了强生辉瑞,那么剩下五十多家上市的和几百家没上市的制药公司就只有两条路——被吃掉或者被挤垮。商业就是这么残酷。
中药呢?中药倒是还凑合。只不过,因为有效成分还研究不了。副作用什么的也没法定量研究,所以中药是没办法在全世界推广的。一个新的西药,有效成分,副作用,计量什么的都可以研究得清清楚楚。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医生看到了都知道怎么用。
但是云南白药拿给美国医生,人家知道该怎么用么?而且,像云南白药这种的,药效还是要差一些。
最好的证据就是我们看的战争片。抗战的,解放战争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一个战士受伤了,首先是用液体的药来消毒,然后再包扎。有哪个片子里面用云南白药消毒的?
而且现实世界也一样。解放军的药品配置和常用的急救箱里都没有云南白药。如果它真的特别管用,为什么军队不配?所以,对中药未来的市场表示怀疑。
我们的制药企业面临的长期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而且,这么高企的估值,怎么说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