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父亲不能缺失(一)

 竹韵清风 2013-03-22
家庭教育父亲不能缺失(一)
孩子性别异化与父亲角色缺失的关系
文:郑委
 
    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接触到的来访者和学习者大部分都是妈妈,爸爸来咨询和学习的比较少,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是母亲成为了教育的主体,这一现象令我十分担忧。今天我就谈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重要性。作为爸爸,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任何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婚姻和家庭的失败!
 
   多年来,来和我学习的爸爸有四类,第一类,先知先觉的爸爸,观念正确,主动学习如何做个好家长,勇于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这一类比较少;第二类,被逼无奈的爸爸,这类爸爸并不认为教育孩子爸爸很重要,但迫于妻子的压力,来学习如何做个好家长,学习的过程一般都是从最开始的对抗到之后的完全认同并参与到家庭教育的过程;第三类,后知后觉的爸爸,这一类爸爸的特点是,孩子出现了问题了,特别着急,开始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这一类总爱说一句话“早学几年就好了”;第四类,妻子来学习,家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为孩子的爸爸的观念逐步开始改变,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当然还有第五类,称作为不知不觉的爸爸,他们的特点是要么不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么就是用错误的方式在承担着家庭教育的责任。
 
     我想从五个方面和爸爸们谈谈这个问题,今天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关于孩子的性别异化问题——爸爸不参与家庭教育,孩子可能会“第三性”!
   
   “第三性”这个词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陌生,这个世界性别只有男和女,“第三性”是对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一种戏称。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当代中国的孩子“性别异化”特别的严重,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中父亲不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是核心原因之一。
 
    男孩子的性别异化问题的核心是“环境影响”;
 
    看看我们中国的男孩子,如果爸爸忙着主外,从小是妈妈带,妈妈周围都是女性,幼儿园都是女老师,小学基本上也是女老师多,孩子在青春期之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是“阴性”的,等到青春期发育后,就呈现出来“阳刚不足,不敢担当,多愁善感,犹豫寡断,遇事情绪化”等诸多女性化特征,这样的男孩子怎么可能走上社会成才呢?
 
    我小时候,那时候很少出现“第三性”,为什么,男孩子的男性社会化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父亲在家角色不能缺失,男孩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这个男人,逐步建立起对男人的认知,那个时候的爸爸们不像现在的爸爸们这么忙!这么想着挣钱和当官!基本都是在家里承担丈夫和爸爸的角色的;第二,大量的男孩子的朋友在一切玩耍,男孩子群体的玩耍、游戏、交往会给男孩子性别定位,记得我小时候,如果男孩子在一起玩,一个男孩子总爱哭,我们就说:“你不要和我们玩了,去找那些女孩玩,因为女孩子才爱哭”,这个男孩子慢慢的就不会再随便哭了,因为“爱哭的是女孩”。看看当代,爸爸不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孩子除了学习之外,没有男孩子的群体玩伴,不“第三性”还有选择吗?
 
    作为爸爸,你观察观察你的儿子,他娘娘腔吗?娘娘腔的男人(变态)主流社会会排斥他!他爱哭闹吗?爱哭闹的男人(懦弱)不会有出息的!他责任感强吗?没有责任感的男人(不负责任)会有出息吗?他情绪化吗?情绪化的男人(不理性)能成就一番事业吗?他害怕苦难吗?不敢面对困难(敢于面对)的男人有能力解决问题吗?
 
    如果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缺失就把孩子害了,所以“忙”不应该成为借口,“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情”不应该成为做爸爸的基本观念。我们应该怎么办?第一,参与到家庭生活和教育中去,给孩子做好榜样;第二,多带孩子到男性环境中去,比如群体打篮球,踢足球,爬山,健身活动中。
 
    我们再说说女孩子的性别异化问题。
 
    女孩子的性别异化问题的核心是“角色定位”的问题
 
    男人是阳刚的,女人是阴柔的,只有符合自然规律,男女才能达到平衡,也就是说,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子才能寻找到幸福,而我现在看到是,男孩和女孩的培养方式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作为父母,我们教育女孩子也要让她“竞争”、“考一百分”、“得第一名”,“要和男孩子竞争”,教育女孩子也要“争强好胜”,网上不是流传着一个段子吗,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更可怕——是传说中的“东方不败”!段子很可笑,但是大家都在笑的时候,那就说明很多人的认同,我们的家长都在把女孩子往“女强人”的路上培养,殊不知,这是很多女孩子不幸福的根源问题。我说一句话大家可以好好地思考思考“争强好胜的女人没有几个是幸福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角色定位?父母的价值观影响到了孩子,家庭中,如果妈妈是教育主体,而妈妈每天要求女孩子争强好胜的话,那女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性别异化的牺牲品。这里就要提一提爸爸的家庭教育角色缺失问题。这种缺失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爸爸,如果不用心在家庭中,那么很有可能没有尽到做丈夫的本分,丈夫的本分不是拿多少钱回家,因为拿多钱回家是你的责任,而不是女人的核心心里需求,你是否能够让自己的妻子从心底里感受到你对她的珍惜和爱护,只有做到这一点,妻子,也就是孩子的妈妈,才会焕发出作为女人的幸福,当妈妈焕发出做女人的幸福的时候,女儿会对“幸福女人”有了正确的定位。因此女孩子的角色定位更多来源于父母的夫妻关系是否和谐。当夫妻关系不和谐的时候,女孩子因为爸爸的不关注,母亲的不幸福而发生性别异化问题。(郑委老师注:我会在家庭教育父亲不能缺失“二”中好好的阐述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的问题)
 
   第二,作为爸爸,如果不用心在家庭教育中,那么作为女孩子,她对自己的性别定位和对男人的价值认同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女孩子的第一个互动的男性就是父亲,父亲在女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任何男人都无法取代的,很多女孩子在择偶标准上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人们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前世情人,所以我总是和那些不能和女儿处理好关系的爸爸说:“你作为男人,出去找个情人都搞不好关系”;当爸爸和女儿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女孩子出现问题的几率非常大,而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在学生时代,女孩子问题集中出现是在结婚以后。在此,说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大家会更加明白,父女的关系中,如果父亲离女儿很远,并不关心和关注女儿,女儿容易换上“父爱饥渴症”,青春期特别容易早恋,其实那不是早恋,是女孩子潜意识里在寻找久违的父爱,如果父亲和女儿关系特别亲密也不行,女儿容易患上“恋父症”,恋父的女儿再找丈夫的时候,会找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或者在恋爱和婚姻中,拿爸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恋人和爱人,造成情感和婚姻的不幸。做爸爸容易吗?做不好后果很严重!
 
    第三,作为爸爸,是家庭教育中“原则和严格”的主体,妈妈作为女人,因为女人的天性在“原则和严格”上很难把我的住,因此,如果作为父亲不再家庭教育中承担角色的话,女孩子特别容易没有规则和休养,造成性别异化和其它问题。(郑委老师注:我会在家庭教育父亲不能缺失“三”中好好的阐述父母教育的宽严有度对孩子的影响。)
 
    不要让男孩子成为“小沈阳”,不要让女孩子成为“李宇春”,性别异化是父亲的责任,作为爸爸,我们任重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