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窗台上的一捧烂漫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3-22
窗台上的一捧烂漫
俞昌基
  俞昌基

  前几年,去德国的黑森林旅游。在某小镇闲逛转悠的时候,我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窗台外、阳台上都养着一盆盆怒放的鲜花。一眼望去满目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小街就成了花街,真令人有点醉步踉跄了。我蓦然想起了川端康成在《花无眠》中那句隽永的叹语:“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然而我细细观看,发现德国人种的大多是容易成活的、比较“贱”的品种,如月季、矮牵牛一类。他们不怎么讲究花姿、花色和花香,用的大多是轻便的塑料花盆。我和几位老友都是业余级的“种花使者”,有的偏爱盆景,既要给植物“拗造型”,又要讲求自然天趣。有的喜爱兰花等名贵品种,追求一点花品……当然这么做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比较多。看来日耳曼人的种花理念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清丽的简约之美,一种生命力的显扬和感染。就像他们钟爱的国花矢车菊,或漫山遍野,或溪畔小巷,随处都有。远看是一片勃勃生机,近观是朵朵淡雅衍芬的小花。

  同行的留德博士小李告诉我,在德国平均每五个人中至少有一个园艺爱好者,大超市和花店都出售种子、肥料、花盆以及有关的工具,还外卖盆栽鲜花。德国人如此重视生态,美化居家环境,我不由惊叹:真没想到这个经济大国还是个种花大国呀!

  看着窗台外、阳台上的“花之韵”“花之魅”,我不由浮想联翩。

  在我们的城市乡镇,窗台外和阳台上种满鲜花的人家并不多;多的倒是晾衣架和空调外机,不少人还把窗户和阳台用钢条封死了。遥想古代,诗豪们还写了不少聚焦窗户、渲染美景的佳句,如“窥窗映竹见玲珑”“帘外春风杜若香”。苏轼写得更明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他看来,舌尖上的味蕾之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居所要清静幽雅,这能提升人的高雅品性。可惜当下我们很多人都忙于打拼,搞“基本建设”,没有好好地践行老祖宗种花养性、优化环境以求天人合一的古训;倒是在德国人的窗台和阳台上,我看到了几许中国古诗的审美意趣。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他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这是一种开放式养花。季老饱含深情地写道:“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他在结尾时还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其实这些年来,在我们的城市里热衷于养花的人也与日俱增。但我们习惯于封闭式养花,金屋藏花,颇有点内敛含蓄、孤芳自赏的意味。这大概不只是民俗习性方面的文化差异,也有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距离吧!

  在德国、瑞士、奥地利、西班牙……每当看到窗台外、阳台上喷涌而出的烂漫鲜花,我就会想起一个散发着芳香的哲学命题:诗意的栖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