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人到温哥华十个没想到

 山远云近 2013-03-22
踏上温哥华这个全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既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也颠覆了过去的不少思维。有些高不可攀的事情变得稀松平常,而有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又变得无法逾越。几乎每个新移民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发现生活中居然有如此多的没有想到。记者试图将这些有趣的现象一一捕捉,但知道肯定挂一漏万。因为,隔洋相望的中国和加拿大这两个伟大国家之间,实在有那么多的不同等待我们去慢慢体味和发现。





温哥华

1、穷人也是可以很威风的

温哥华聚集着世界上最富有的一拨人,他们住豪宅开名车包二奶,虽花天酒地但行事低调。而那些低收入的穷人依旧可以凭借银行信贷和信用卡借款,令自己也过着开名车(二手)、住洋楼(预付10%头款)的生活。加拿大的福利政策始终对低收入者散发着他的关爱和仁慈,令低收入者有可能免费或者花很少钱就可以参与室内游泳、冰球、高尔夫等项目的运动。贫富的分野已经逐渐模糊化,更无法从居住的区域来区隔。虽然理论上北素里、温东都属于相对低收入者聚居的地方,但是这些地区的公共设施、公立学校和社会服务功能都和富人区相若。记者曾经在温哥华接触过一个具有大学学位捡拾塑料瓶的小伙子,他带着狗拾荒,有段时间两个月没有见到他,还以为他找到了工作或者去别的城市发展,后来一问原来去夏威夷度假了。

2、手机讯号在地铁的一些站点是屏蔽的

假如你在温哥华经常坐天车的话,就会有一个非常让你沮丧的情况出现。以加拿大线为例,在天车进入地下之后,手机讯号就会全部消失。如果你乘坐市中心往素里方向开的天车,至少有三到四个站点手机会短暂失去信号。按照警方的说法,这是为了确保同行的安全,特别是天车行经地下路段的时候。但是,在百老汇站、埃德蒙顿站、哥伦比亚站,即便天车在“天”上运行,也有至少几秒、十几秒是没有讯号的。



温哥华华人超市



唐人街超市

3、远销五大洲的中国食品主要是供应华人的

在大陆看广告,就会看到有些食品企业吹嘘自己的东西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温哥华才知道,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由华人包销的,即便有些洋人超市也有供应,但主要顾客也是华人,所谓远销全球,说确切些就是远销全球华人。





温哥华唐人街

4、华人是很少去唐人街的

唐人街一直被认为是华人在海外的文化之根,温哥华号称北美第二大华埠。可是到了现在才发现,除了每年的春节、华埠文化节和华埠夜市,其实华人是很少去温哥华唐人街的。记者认识的不少各个年龄段的华人,每年能够确保去唐人街两次以上的寥寥无几。更有一位老华侨全家已经十几年没有去过唐人街。唐人街不经常去的原因,除了当地治安状况差之外,还有其原有的很多功能逐步被列治文等地区取代,华人不必一定要到那里才能采购中国产品或者品尝中国美食。

5、洋人抽烟居然是你一口我一口的

到了温哥华经常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西人年轻人在一起轮流抽一根烟,而且一定要抽到烟蒂烫手才恋恋不舍把它丢掉。记者在一个天车站见到一对衣着时髦的年轻伴侣,共同在抽着一根烟,男的抽三口,女的抽四口。当时很替那位男士脸红,香烟都抽不起还谈什么恋爱?但是,似乎洋人并不觉得这是件十分别扭的事情。按照华人的习惯,没钱就不抽中华烟,可以改抽大前门,你一口我一口,脸上是肯定挂不住的。

6、华人聚会总是AA制的

华人来到温哥华后发现几乎很少有人请客,有钱人也很少主动掏钱摆谱让大家吃上一桌。无论生日聚会、搬家乔迁、迎宾送客,基本上三两朋友聚合都是AA制,即便不是AA制也是每人拎着一个菜去。至于喝酒更是奢侈,一来酒很贵,二来中国的酒来源渠道稀少,于是,酒肉朋友越来越少,脂肪肝也降低了,人越活越健康了。

7、华人餐馆基本都是“食堂’级别的

温哥华的华人餐馆众多,各地美食几乎都有。湘菜府、川菜馆、鲁菜堂、粤菜楼到处都是,但真正够得上豪华的华人饭店以个位数来计算。而且,温哥华最富丽堂皇的酒家一般也只有一层,大陆走错了路都会遇到无数家。温哥华的饭店有三个特点,第一,地方拥挤。本拿比那里有个叫葡京的餐馆,中午时分吃饭就像开会,胖一点的人在走道上都挤不过去,类似这样的酒家还有好多。能放10张桌子的就放上13张,而且到点有的饭店有时候还要赶客。第二,灯光暗。许多饭店的照明配置要比中国大陆落后至少10年。第三,装潢之差堪比工厂食堂。很多华人餐馆都是简单装潢,墙上挂几幅几块钱一幅的画片,桌子老旧,让人食欲大减。

8、西装基本上是用不着穿的

过去大陆一说到海外华侨,那肯定是西装笔挺,皮鞋铮亮。可到了温哥华才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移民每年毕恭毕敬穿西装带领带的日子寥寥无几。一来是温哥华人的衣着传统以休闲随意为主。二来大多数华人都是蓝领和灰领,穿工作服的机会远胜于西服。三是即便比较正式的场合,华人还可以穿上唐装,未必一定要穿上西装。

9、电话拨错了也可能是华人接的

温哥华有40多万华人,很多华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不小心拨错了电话,但是对方仍然用中文和你说话,开始的时候那种惊奇感不外乎发现了“天外来客”。近年来,随着大量中国移民的登陆,人们遭遇到这种情景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列治文,洋人正成为“少数族裔”,你已经很少有机会看到全部是英文字母的商家招牌。列治文中心对面多家洋人的商号,连洋人老板也能说上好几句中文,难怪华人接通中文电话的几率越来越多。

10、媒体露露脸是没有困难的

在中国若要在电视、电台、报纸上露个脸,还是要费点周折的。有偿新闻也就是在这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是在温哥华的华文媒体上,假若你想露个脸基本上一分钱也不要,而且还会非常醒目。商会、同乡会、演唱会,店庆、校庆、周年庆,只要事先做好联络工作,来上四五家媒体都不成问题。有个企业家闲来无事自费出了本书,印了几百本,突发奇想要过过新闻人物的瘾,结果一下子来了两家电视台、三家报纸,消息播出发表后再转往大陆,在家乡当地引起巨大轰动,都认为是企业家成功“转型”,冲击世界华人文坛了。
(字数:5843)
文心社,作家的温馨之家
第1楼
『文心社』
文心社
文章:801
发贴:934
来自:文心社
时间:2012-09-10 15:31:47|人气:64 文心社的留言簿 回复贴子
温哥华:一个令人喜忧参半的地方
杨力勇 《世界华人周刊》,2012年9月8日 

这是一个清风明月不用买,除了清风明月什么都要买的城市

不论是初来乍到的新移民,还是商旅、探亲归来的老移民,走出机场后第一件事就是伸出双臂(却不是拥抱前来接机的亲友),张开双唇(却不是亲吻阔别多时的爱人)先拼命地深呼吸,让那两片在别国他乡饱受灰尘废气蹂躏的肺叶,接受带著青草甜味的纯氧的洗礼。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无边无际的绿色令眼球有点晕眩。白衬衣和黑皮鞋可以穿一个礼拜都不用洗擦。

倒完时差,热心的老移民朋友毫无例外地先把你拉到史丹利公园,让你饱览五帆酒店和温哥华的城市风景线。你于是毫无例外地感叹道:“果然是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啊!”

于是你踌躇满志地开始你的安居工程。首先当然是开门七件事。到大统华采购一车柴米油盐回来,把账单的总数先乘以六点四。我的妈呀!!!咋这么贵呢???反复核算几遍,确认无误。明白了HST的事实。在后来的安居工程各环节都感受到加币折合成人民币的那种切肤之痛,也开始厉行节约闹革命:可以不买的坚决不买;可买可不买的尽量不买;非买不可的熬到减价再买。你于是毫无例外地感叹道:“原来是个最适合有钱人居住的城市啊!”


这是一个让乡下人变成城市人,城市人变成乡下人的城市

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不知你是否留意到:来到温哥华而怨声载道或追悔莫及或干脆就打道回府的,几乎都是来自都市的移民。我还没听说过来自珠江三角洲或福建农村地区的农民兄弟们有什么牢骚。恰恰相反,最能够切身体会到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的,正是这些来自贫穷乡村的兄弟姐妹们。同样是洗碗,帮厨,剪草,清洁,车衣,保姆,在这里他们可以月入逾万(人民币),差不多是大陆偏远地区一整年的收入!几年下来,车子有了,房子也有了。李宁牌运动衫换成耐克,秀水街冒牌货换成如假包换的GAP、TOMMY、CK、POLO。化妆品也非CD、资生堂不可。悄悄然改掉了随地吐痰的习惯,言谈中也经常有英语单词点缀其间。购物办事自觉排队,开车懂得礼让行人。他们终于攀上这个都市的边缘,以其刻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坚韧精神向都市的圆心尽量靠拢。

城里来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多数来自都市的移民,在原居地都已经提前迈向小康,部分更是小资得可以。来到这里以后,先是屈尊租住暗无天日的地库,或是霉味四溢,楼板唧唧作响的破旧公寓,每天看着乡下房东的苦瓜脸过日子。那滋味就别提了!后来总算在郊区买了栋OT房子。于是开始自己剪草,油漆,修补屋顶,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后花园搭起了瓜棚,种上了番茄、黄瓜。

总之,在短短一两年内所从事的体力劳动比前半生加起来还多。在臭氧层破洞的温哥华天空下,晒的皮肤黝黑,指甲缝里残余的油漆尘垢挥之不去,西装革履早已是束之高阁,成天是T恤,烟囱短裤和运动鞋。全无昔日儒雅之风,平添洋插队知青之气。


这是一个让坏男人变好,好女人变坏的城市

在大陆,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无数风花雪月的风流韵事。尽日里无数的商场应酬:饭局、酒会、按摩、夜总会。还有公司里小秘的秋波那一转,令无数妻子们胆战心惊。来到温哥华,成功男士们的夜生活就是待在家里看时代电视或勉强凑够四人打打卫生麻将。去了几趟赌场,输掉了本来准备回流的机票钱,再也不敢问津。偶尔到New Westminster偷看几场脱衣舞,闹得更是心猿意马,要回家冲冷水澡。慢慢地,原本风流倜傥的丈夫们,个个乖乖地变成住家小男人。妻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我失去的是国内的权位,拥有的是个完整的丈夫!”

当然,还是有一批不甘寂寞的男士们成为太空人,把他们的家庭留在这片最适合妇孺居住的地方。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女士——应运而生。她们绝大多数都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独拥寒衾。但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漫长的劳燕分飞的日子让寂寞女人变得格外脆弱。而专门以怨妇为猎物的色狼,则通过互联网,社交舞会,社团聚会等渠道伺机出击,演绎出一出出红杏出墙的悲喜剧。


这是一个蓝领挣钱比白领多的城市

护士,垃圾工,修路时举牌子指挥交通的金发女郎,他们的时薪说出来会把你吓出个心脏病来。而银行柜台出纳员,电话接线生可能赚得还不如端盘子的小费多。您要是水管漏水,厕所堵塞,试试叫个专业水管工上门。每小时六十块,从他出门那一秒开始计价。“脑体倒挂”在这里是那么的理直气壮,教授改行当大厨,大学毕业当伺应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一个难民可以免费镶牙,公民却要自费洗牙的城市

过去,加拿大的难民政策极其宽松。由国际人蛇集团安排的非法入境者,在飞机上撕毁自己的旅游证件和身份证明冲进马桶后,迈出机舱门时向移民局官员宣称他们在原居地饱受政府迫害,马上就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救济金、法律援助提供的免费律师与翻译。在经过难民律师的点拨迷津之后,他们向难民委员会(IRB)提供一个比“卖花姑娘”还悲惨的故事,等候排在一两年后的难民聆讯。这段时间他们可一边领救济金一边非法打工,在慷慨的加拿大政府的保护下,在经济上先打一个翻身仗。等到聆讯那一天,在庭上声泪俱下地把那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悲惨故事复述一遍,让年薪近十万的难民委员会委员(都是执政党委任的肥缺)红肿着双眼点头称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申请枫叶卡了。

而那些遵循正当途径申请,交纳了入境权利费的正牌移民,则是买足了医疗保险还要自费洗牙。眼睛验光配镜保险也不管。我就纳闷了:这牙齿眼睛不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么?敢情就因为这两样器官没有皮肤包住,医疗保险也就不包了!


这是一个日本餐比东京正宗,夜总会比平壤差劲的城市

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多元文化氛围首先始于舌头上的味蕾。这里鲜美的龙虾刺身,三文鱼和海胆刺身足以令小泉纯一郎辞掉首相一职,技术移民到唐人街附近的小日本村安度晚年!Commercial 街头的意大利咖啡让星巴克汗颜。“和记”牛肉粉味精过量的浓汤让人联想到西贡小姐的辣劲儿。至于中华料理就更……(行文至此,键盘已经被口水淹没而造成短路,恕无法一一尽述)。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吃完两打生蚝,总不能辜负这春宵良辰吧?找一家夜总会腐败腐败去!随着大量财大气粗的新移民的到来,温哥华地区(尤其是列治文市)的各种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但是那档次,那排场,那硬件软件,怎一个土字了得!每个夜总会里的坐台小姐也就小猫两三只,还个个神情肃穆。卡拉OK放的都是N年以前的老掉牙曲子。我想,北朝鲜平壤如果有夜总会的话,绝对是气派得多!


这是一个汽车教练考不到驾照,师奶分不清左快右慢的城市

在北美,汽车已经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考驾照也成了令新移民爱恨参半的经历。BC省对华人算是格外开恩,可以中文考笔试。不过,那蹩脚的中文题目往往让应考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总是把对的答案改成错的才放心。结果光是考笔试就要三顾茅庐。路考就更别提了。多少在国内是驾驶学校的资深教练,都在温哥华的阴沟里翻车,屡考屡败。要不怎么会有贿赂考官非法获取驾照的丑闻呢?

周末到列治文市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情。名车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窄。刚满16岁的少爷开着敞篷车招摇过市,车里的音响恨不得把马路都震出个坑来。忙于送孩子去补习、弹钢琴、画画、游泳的师奶们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在左车道上斯文地爬行,惹来无数不耐烦的中指头。


这是一个洋孩子很快学会华语,台湾孩子很快学会粤语的城市

不少新移民听说西区名校云集,削尖了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去那里读书。等到开学那一天,到了学校,还以为回到国内哪一所贵族子弟学校呢! 头发黑压压一片,纯正的国语,粤语此起彼伏。洋孩子成了学校的点缀品。在中国孩子们还没有摆脱ESL之前,洋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纯正华语骂人了!

后记:

总之,温哥华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爱恨参半的城市。喜欢也罢,讨厌也罢,既来之,则安之。喜欢的,安居乐业,与这个城市慢慢地老去;不喜欢的,兴冲冲地来,静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杨力勇,资深翻译、著名影评人,曾任联合国同声翻译多年,现从事英语教学和文化研究工作。
(字数:6806)
文心社,作家的温馨之家
第2楼
『文心社』
文心社
文章:801
发贴:934
来自:文心社
时间:2012-10-15 18:27:38|人气:58 文心社的留言簿 回复贴子
温哥华八大看不懂
2012-10-13 23:52 世界华人周刊 郑缘缘

新移民大都是“刘姥姥”,来到加拿大东瞧瞧、西看看,样样都有趣,处处都好奇,时间长了,便产生一点思考,得出一些心得,记者逐一搜集,拿来与读者分享。



尽管华人的年移民数量仍然在加拿大保持第一,但目前大陆申请移民的人数已经削减了90%,从五年前的20000多下降到不足2000件,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香港和台湾也是“后继乏人”。不少人在经历了无数创痛和挫折后如今已“大彻大悟”,更有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流”的道路。反观移民的种种生活历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许多华人由衷感到加拿大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东西南北中?大家当民工

在大陆,打工者俗称民工,他们是处在社会在底层的社会群体,他们饱受社会的歧视和不公,什么拖欠工资、遭人欺诈等,大都与这些人士沾点边儿。打工是为糊口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和事业前途没有关系。但在加拿大情况不同,移民登陆后都把打工当作首选,学电脑的去扛箱子,学哲学的去站柜台,学中文的去涮盘子,比比皆是。劳动没有贵贱之分,社会只有分工不同,在这里已经蔚然成风。记者见过一个在大学从事微分子研究的博士,现在却在干搬运的活儿,他整天乐呵呵的,说劳动最光荣。


比中国“专制”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小事情上却要严苛得多。例如,大声喧哗,在加拿大就不能太放肆,不然就要遭到白眼。喝酒抽烟的地方严格规定,不能随便乱来,在公共场所喝酒则是违反法律的。在中国的家庭责打孩子现象很普遍,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但在温哥华却没那么自由,一旦被告发就会“吃官司”。记者认识一个女士,因为打了8岁的儿子,被邻居告发后孩子被警察局领走,搞得悔不当初。


一党独大受“拥戴”

大温各市的议会选举,催生出各市议会“一党独大”泛滥的格局。除了温哥华市议会持续“独大”之外,最让人不解的是,本拿比市民协会二度“全垒打”和素里优先团队“大满贯”,未来几年这两个市的议会开会之后,如果要接着开党部会议,基本都不用换人。如此政治生态,着实令习惯被一个党领导着的大陆移民连呼看不懂。

其实,一党独大和一党独裁是完全不同的政治概念,首先,一党独大只是一种特殊政治生态,是民主体制下的产物,是某一政党通过民主选举制度胜出并实现相对长期执政的情形。而一党独裁则是威权体制下的寄生物,是在漠视民意下,执政党的强权统治。其次,一党独大曾经是许多民主国家的常态,诸如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等,但这是动态过程,受民意的最后支配。第三,虽然一党独大与一党独裁看上去长得比较像,但两者截然不同。

不过,有观察者认为,大温的这种“一党独大”政治生态确实给人以很多想象空间,看来只要民众愿意,一个政党如要实现长期“统治”即便到了21世纪还是有空间的,问题是你采取什么方法。如果你把“一党独大”的过程干民主了、干文明了,老百姓怎么能不接受呢?所谓人心思变是相对的,绝大多数百姓对政治不感兴趣,除非政治老来欺负他们。


“教授”不如“老手”

在温哥华“蓝领”比“白领”工资高几乎比比皆是。这里缺的不是教授,而是身怀绝技的专业技术“老手”,在温哥华白领多属于商业服务业,蓝领多属于制造业,工资差距并不太明显。例如属于篮领的电工,每小时工资一般都是二三十元,高的甚至到四五十元;管道工、电焊工、建筑工等工种的工资也都不低。而属于白领的银行一般职员、律师文书、公司文员等每小时工资也不过是十几二十几元,有的甚至不到十元。有个山东大学的古典文学教授现在在温哥华一家中文学校教书,每小时只有16元,而他的一个堂弟在北温为电影摄制组负责木工装置,每小时25元。就连他打小就一直觉得“死不要好”的外甥,现在在列治文的中餐馆当“小厨”,每月工资也比他多1000元。一开始,教授气得大骂这是“分配不公”,严重地对知识的蔑视,后来气顺下来,发现这里面包涵着社会公平问题,这正是合理和积极的一面。


城市优美服务业落后

首先,温哥华的城市交通不如大陆。在温哥华,出租车少得可怜,贵得出奇。如果你去了一趟某地,回来时就傻眼了,因为你根本找不到出租车。出租车起价为10加元,之后每公里约2加元,坐一趟出租车,跳字跳得你心惊肉跳,几分钟内,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元,甚至二三百元的出租车费就出去了,让你再也不敢轻易打车。所以,连加拿大人自己也不敢打车。其他如理发、修理、租赁等服务业相对也比较弱。让人称奇的是,在大陆几乎已经快销声匿迹的录像带出租业,居然还能在一些中文书店找到踪影,这足以证明文化消费的落后。
西方也兴官僚主义

其实,办理移民的时候不少人就已经感受了些许加拿大式的官僚主义,比如办事拖沓,没有效率,文牍主义等。到了温哥华,由于不少政府的工作都是通过网络、邮件和传真来完成,在这中间,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差或拖延。至于办签证、办执照等方面,总是需要用很大的耐心来等候。这些情况和原来想象中的距离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西方的官僚主义还是有他合理的一面,其中也有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减少环节等积极的一面,和专制社会中的制度性官僚主义有很大的差异。


想进“天堂”先得“受伤”

很多人对加拿大的了解,常常是通过中介公司天花乱坠的描述,以及手头很少的几张北美风光照片。大海、草地,一切诗情画意;安居、富足、福利,一派宁静安逸。其实,除了少数条件特别优越的投资移民,绝大部分人一踏上这片土地,便要开始面对一连串的考验,学习、就业、住房,往往到处碰壁,搞得人自尊心严重受伤,基本上没有5年都翻不了身,到了5年能翻身的就算很幸运。现在列治文从事鱼类进出口生意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原来的错觉来到这里,现实的落差一定比原来想象的更残酷。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的记忆,这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几代移民共同的经历。不过,移民们永远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加拿大越是自认的“精英”就越难混出个人样。从事高精尖技术的专家或原来在中国享有一官半职的“成功人士”,到这里会非常失落。前者海外学历不被认可,本地经验又欠缺,找工作常常只能委曲求全。后者因为养尊处优,心气官气甚高,与当地气氛格格不入,只能整天在垂头丧气中感受度日如年的滋味。记者曾经在列治文见到过一位曾在大陆省会城市任处级职务党务干部,他对目前的状况非常忿忿然,大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味道。不过,据记者观察,绝大部分专业人士来加前是做好“从零开始”的思想准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