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攻苹果...

 青菁 2013-03-22
 
【日经BP社报道】“iPod”(2001年)、“iPhone”(2007年)、“iPad”(2010年)。曾经凭借这些革命性产品打开市场,引爆世界的苹果如今情况却有点异常。史蒂夫·乔布斯这位天才已经逝去了1年半。

 

“iPhone5”销售失速,零部件企业甚至传出了遭受“苹果冲击”的悲鸣。看到王者的摇摆,苹果的竞争对手开始重组阵营,猛踩新产品开发的油门。过去落败于苹果品牌的移动运营商暗暗展开了夺取主导权的行动。就像是接到了“包围苹果”!的无声号令一样,竞争对手纷纷开始对苹果围追堵截,展开进攻。苹果是就这样枯萎下去?还是会重现往日光彩?在逐渐褪色的“苹果”周围,究竟展开着怎样一场攻防战?

 [转载]围攻苹果

[转载]围攻苹果


 

       “不可能”,NTT DoCoMo社长加藤薫难掩惊讶之情。对于美国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两次访问中国,与中国移动的高层商谈智能手机“iPhone”销售事宜的报道,加藤感到难以置信。

 

       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iPhone不是“想不想卖”的机型。而是“让不让卖”的机型。移动运营商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苹果总部拜访俨然已成为这个行业的商业习惯。苹果方面两次登门拜访运营商,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仅如此。还有报道称,在中国的苹果产品代工商冻结了增产计划,减少了相关屏幕和电子零部件的订单。最近几年让DoCoMo尝尽苦头的“王者苹果”,近来却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负面新闻。加藤社长纳闷地说:“这与他们平时的行事模式不太一样。”

 

股东大会上忙于应招和说明

 

       在2月2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库克向股东坦陈,“希望大家以长远眼光期待苹果”。此言一出,苹果便陷入了招架与解释的泥潭之中。

 

       随着销售失速的传言蔓延,从2012年9月开始,在半年的时间里,苹果的股价下跌了近40%。要求提高股东权益回报率的美国对冲基金反对管理层提出的限制发行优先股的议案,一纸诉状将苹果告上了法庭,要求阻止股东投票。库克最初还显得游刃有余,反讽这是“Silly Sideshow”(无聊杂耍),但随着美国地方法院认可了基金的上诉请求,议案遭遇了被迫撤回的命运。

 

       在股市上,苹果已经不再是王者。2013年1月,该公司把总市值世界冠军的宝座让给了美国石油大亨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股市则把视线瞄准了截至2012年底已经达到1371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库克虽然在苹果股东大会强调“正在认真考虑提高对股东的权益回报”,但并没有谈及具体的方法。

 

       称霸世界电子产业10多年的苹果,那有着“神话”般美誉的强大实力如今却开始大幅波动。

 

       下表汇总了苹果各地区的销售额以及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减率。销售额虽然涨势喜人,但原本轻松突破100%的增收率,则在所有地区都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转载]围攻苹果

       史蒂夫·乔布斯这位天才逝去1年半。这段时间里,苹果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2年9月发布的最新机型“iPhone5”是苹果受挫的开始。iPhone5虽然成功实现了薄型化、轻量化,但功能上缺乏革新性,新款上市后仍在等待老款降价的消费者依然不少。甚至有看法认为,在苹果2012年10~12月销售的约4780万部iPhone中,1代以前的机型占到了4成以上。

 

       iPhone5起初把地图应用从美国谷歌的产品换成了苹果的独自产品。对于苹果而言,这虽然是准备万全的“原装正品”,但是,由于在海面上显示车站之类的令人发笑的错误频发,库克不得不出面道歉。

 

       乔布斯生前曾经痛批那些筹划7英寸屏幕平板电脑的竞争对手,说这是“Dead On Arrival(见光死)”的行为,而苹果的管理层却在2012年10月发布了7.9英寸的“iPad mini”。在发布会上,该公司把相当长的时间用在了与谷歌的平板电脑比较性能上面。这种强烈针对竞争对手的行动给人留下了苹果不再桀骜不逊、孤独求败的印象。

 

       苹果正在逐渐失去往日的强大。面对这只“褪了色的苹果”,列强开始一点点侵食。


三星缜密的战略

 [转载]围攻苹果


三星电子在2月下旬的展会上发布了8英寸平板电脑

 

       “真不愧是彻底的本地化”。看到韩国三星电子彻底的本土化战略,曾拆解过3000多部智能手机,从内部部件对各企业的商品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半导体技术人员不禁啧啧称赞。

 

       面向韩国的“GALAXY SⅢ”采用的是三星生产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和通信半导体,而面向欧洲的SⅢ则全部换成了欧洲企业的产品。单从这位技术人员的亲眼所见来说,各地区的组合方式就有5种以上。通过根据各地移动运营商的意向细微调整终端的性能参数,在销售上享受优惠的战略由此显现了出来。

 

       而按照这位技术人员的话来说,苹果的战略“与三星正好相反”。苹果的做法是把机型和款式精简到极致,扩大采购的部件的规模,借此压低单价。

 

       苹果的这种态度虽然常常招来“傲慢”的评价,但鉴于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移动运营商一直听从苹果的意见。不过,随着智能手机进入普及期,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正在向高价位、低价位两极分化。苹果的战术无法凑效的市场也在急剧扩大。

 

       美国的大型咨询公司贝恩咨询(Bain & Company)的预测显示,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500美元以上的高价位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按照全年换算为25%,而150美元以下的低价位智能手机市场为58%。该公司伙伴奥野慎太郎指出,“苹果在低价位终端领域没有商品,份额减少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华为以自主品牌推出的低价位智能手机

 

[转载]围攻苹果

       2月下旬,手机展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3”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在讨论会上登场亮相的印度第一大移动运营商巴帝电信(Bharti Airtel)的高管表示,“终端企业今后的职责是提供30美元的智能手机”,向客户提供了进一步降低价格的要求。

 

       同台登场的芬兰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回应称“有信心推出低价位智能手机”,并且介绍了能够使用简单的网络服务的15欧元手机。

 

       智能手机向低价位发展的趋势并仅限于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苹果的大本营美国,低价格化的大浪也在渐渐涌入智能手机市场。

 

“捆绑两年”发展受限


       对此,在美国开展智能手机业务的京瓷通信设备关联事业本部营销部长能原隆解释说:“现如今,美国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全都能接受‘捆绑两年’的销售行为”。这是因为在美国,不受合约期限制的预付费服务的用户正在激增。

 

       对于苹果,这样的趋势可能成为相当大的威胁。现在,大多数移动运营商看重的是将来的通信费收入,给终端价格打了相当大的折扣,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少注意到iPhone的实际价格。但是,如果终端的费用无法再通过每月的通信费收入回收,iPhone就必须要以原本的价格销售,这就有可能与竞争机型展开无止境的价格竞争。

 [转载]围攻苹果

       其实,这种担忧在“iPad”业务上已经变成了现实。在与三星、谷歌等公司的竞争之中,主打不与移动运营商签约的无线LAN(局域网)款式的iPad价格一降再降。在2012年10~12月期间,iPad的平均单价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成。

 

       苹果的失速令IT行业感到吃惊。过去将苹果奉为神明、难以出手的移动运营商和终端企业不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下回将为大家介绍意在扭转局势的对手阵营的具体动向。(记者:原隆,佐伯真也,白石 武志,《日经商务周刊》)

 


苹果铸就的碉堡并非坚如磐石。以谷歌领军的第三阵营开始“围攻”苹果。再加上制造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参与,苹果包围网越拉越大。

 

       说起令苹果“头痛”的病根,苹果无疑会说出谷歌的名字。谷歌向智能手机提供的OS(操作系统)“Android(安卓)”已经超越了苹果的OS“iOS”。

 [转载]围攻苹果


美国谷歌无偿提供安卓OS,自己也推出了旗舰款终端

 

       美国调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在2013年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安卓智能手机的年供货量为4.79亿部,而配备苹果iOS的智能手机,也就是“iPhone”的供货量为1.358亿部。单从OS来看,苹果远远输给了谷歌。

 


  而且,谷歌的势头正旺。2012年第四季度(10~12月),iPhone的供货量为4780万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但份额却仅为22%,低于上年同期的23.6%。而安卓智能手机的供货量则为1.521亿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9%。份额高达70.1%,远远超过上年同期的51.3%。

 

       苹果一直在发展集OS、硬件、应用商店、支付功能于一身的垂直整合模式。而谷歌则是把安卓作为免费提供、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开源系统,二者无法简单对比,但谷歌设下的“包围网”已经完全束缚了苹果。

 [转载]围攻苹果

       在安卓阵营实现飞跃的背后,2007年11月以谷歌为中心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OHA)”功不可没。

 

       该联盟是由半导体、终端企业、移动运营商等组成的安卓开发发展团体,成员数量已经从成立之时34家扩大到了87家。覆盖了全球各地形形色色的企业,能够灵活地进行商品开发。

 

       把目光转向平板电脑,配备安卓系统的廉价平板电脑已经攻克了“iPad”的堡垒。在这1年间,苹果的份额从2012年初的接近60%减少了近15个百分点。谷歌的安卓全球合作总监约翰·拉格林(John Lagerling)在阐述安卓阵营的优势时表示,“免费的安卓能令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20%。最低甚至有望实现50美元的终端”。

 
谷歌公司曾任职于NTT DoCoMo、精通手机行业的约翰·拉格林领导着安卓团队

 

[转载]围攻苹果

[转载]围攻苹果

不允许“双头垄断”

 

       “遏制苹果与谷歌的双头垄断(Duopoly)”。

 

       在手机展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即将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前一天,也就是2月24日,为了参加一场记者发布会,世界主要移动运营商的高管陆续来到了位于该市市内的一家高级酒店。

 

       举办这次发布会的是正在开发新型智能手机OS“Firefox OS”的美国谋智公司(Mozilla)。谋智从1990年代推出个人电脑浏览器“网景浏览器”的时候开始,就把实现开放、无限制的互联网作为目标,在该公司技术人员的号召下,对苹果和谷歌的OS怀有强烈不满的17家移动运营商做出了响应。在记者发布会上,西班牙电信和德国电信的高管相继登台,向志在发展“第3极移动OS”的谋智送上了热情的声援。

 

       谋智首席执行官加里·克威克斯(Gary Kovacs)强调说:“移动网络的世界必须要打破少数几家公司掌管的现状。”通过为Firefox OS赋予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构筑应用发送平台的灵活性,该公司得到了希望掌控应用市场主导权的移动运营商的支持。

 [转载]围攻苹果


中国中兴公开了配备火狐OS的智能手机

 

       Firefox OS的技术特点在于应用开发采用了新一代网络开发语言“HTML5”。从原则上来说,只要有网络浏览器,HTML5编写的应用在配备任何OS的终端上都可以执行,开发者无需再专门为每一种OS分别制作软件。不只是移动运营商,内容供应商对于Firefox OS也寄予了厚望。

 

       另一个关注的焦点是运行快。与每次升级都追加功能,OS愈发庞大的安卓不同,Firefox OS是以在低速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上流畅运行为宗旨。称得上是适合低价位智能手机的OS,目前,西班牙电信已经宣布将于2013年在南美上市配备Firefox OS的智能手机,作为打开新兴市场国家智能手机市场的新OS,Firefox OS的地位正在逐渐得到巩固。

 

       Firefox OS阵营唯一的一家日本企业——KDDI的董事兼专务执行董事石川雄三强调说:“我们无意挑战苹果和安卓。”但对于这样的说法,将其视为客套或许更为妥帖些。

 

       其实,KDDI已经使用不分OS种类的HTML5技术,向iPhone用户提供了自己的应用下载服务“au Smart Pass”,为摆脱苹果的制约可谓不遗余力。在该公司的征集创业者开发相关服务的“KDDI ∞ Labo”中,就新设了“HTML5框架”,目的在于普及使用HTML5语言的应用。

 

       虽然要考虑到苹果和谷歌的感受,不能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但KDDI希望以HTML5为轴心,夺回内容市场主导权的意图显而易见。

 

“再婚”军团,执着反扑

 

       在HTML5这一新趋势身上看到光明之后,曾经在OS开发竞争上输给苹果和谷歌的企业出现了重新集结,组成新阵营的动态。韩国三星电子和美国英特尔主导的智能手机OS“Tizen”就是其中之一。

 

       Tizen阵营中的三星、英特尔、NTT DoCoMo、英国沃达丰过去提出过“LiMo”、“MeeGo”等手机平台构想,但随着iOS和安卓的快速普及,这些公司乱了阵脚,构想也随之“灰飞烟灭”。参与Tizen开发的一位内部人士对于过去的历史毫不避讳:“这就像离过一次婚的人之间才有的相互理解”。

 [转载]围攻苹果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再次携手,“是因为大家都强烈意识到,当今垂直整合的OS的世界阻碍了技术革新”(英特尔日本法人社长吉田和正)。在智能手机OS的市场上,只要谷歌和苹果的份额居高不下,“终端和应用市场甚至连差异化的余地都会丧失”(吉田)。

 

       DoCoMo董事执行董事、担任Tizen发展团体议长的永田清人说:“自由提供服务是移动运营商一直以来的愿望”,在未来,“Tizen的份额将争取达到15~20%”。

 

       不销售iPhone的DoCoMo对于Tizen的热情近乎于执着。谈到DoCoMo的劲头,为DoCoMo开发服务的Neos的商务创新事业部担当部长田口英贵说:“2012年夏天,我们接到了为Tizen开发服务的委托,当时他们表现出的干劲非同寻常。”

 

       DoCoMo计划在2013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款由三星制造的Tizen终端。该公司将督促之前为该公司的安卓终端开发应用的内容供应商向HTML5过渡,推动建立不依赖于OS的内容市场。

 

       对于向HTML5过渡,内容供应商也表示欢迎。日本因特瑞思(Nihon Enterprise)常务事业本部长杉山浩一道出了对于HTML5的期待:“这样不仅能减少开发工时,最重要的是方便内容的横向拓展。”Excite的智能手机推进室室长冈田英之则表示,“与苹果和谷歌相比,通信运营商更贴近用户。能够通过店面促销等方式扩大内容利用的范围”。

 

       第三阵营的共同之处是对于“改变规则”的期待。MTI高级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古贺和幸指出,“向HTML5过渡会降低OS的价值”。基于HTML5的内容只需浏览器即可执行。不只是Firefox OS终端和Tizen终端,安卓终端和iPhone也可以使用。

 

       苹果虽然创造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但随着众多后起之秀的崛起,竞争正日趋激烈。到苹果建立的商务模式土崩瓦解之时,即使投放如今风声四起的电视和手表型终端,苹果也必将举步维艰。

 

       凭借革新性产品打开了市场的苹果依靠自身的强大,将苹果式的开发和销售方法强加给了业内的所有成员。在苹果包围网已经合拢的今天,苹果将遭遇八方受敌的攻击。


   苹果的失速动摇着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的经营。这让他们重新认识到单纯依赖一个公司的风险,并开始奔走开拓新客户。日本企业能否战胜那些虎视眈眈的新兴市场国家对手,获得发展呢?

 

       “我们也曾想到过过于依赖苹果是一种风险,但没想到影响会如此之大……”,日本某电子零部件企业的高管长叹道。

 

       “苹果冲击”撼动着电子零部件企业的经营状况。2012年底,智能手机“iPhone5”销售失速,日本的一些电子零部件企业接到了减少订货量的通知。

 

       TDK、阿尔卑斯电气已经下调了2012财年(截至13年3月)的业绩预测。夏普则降低了龟山第1工厂(三重县龟山市)的开工率,使其经营重建计划又笼罩上了一层阴云。未调整业绩预测的村田制作所的一名高管也承认了苹果冲击带来的影响,“面向特定客户的部件库存增加,为此,我们正忙于找其他公司商谈供货事宜。如此辛苦从来没有过”。

 

       iPhone其实是“准日本制造”的手机。机身内部满是日本制造的部件。最新机型“iPhone5”的液晶屏、闪存、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等主要部件均为日本制。通过向款款畅销的iPhone手机供应部件,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企业也一直保持着高收益。

 

[转载]围攻苹果

[转载]围攻苹果 

最尖端部件优先供应给苹果

 

       对于部件企业而言,苹果这个客户绝不是好打交道的对象。常能听到电子零部件企业“对性能和成本两个方面的要求比哪家都严格,常常到了交货期前了还要变更订单”之类的抱怨。即便如此,日本企业还是优先向苹果供货,这是因为苹果是能令其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的优良客户。

 

       苹果是少数会在第一时间采用日本部件企业开发的最尖端部件的企业。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企业在2000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量产使用LTPS(低温多晶硅)TFT这一驱动元件的高精细液晶屏和超小型电容器等尖端部件,但是,因为找不到买家,几乎卖不动。但随着苹果iPhone系列的采用,其销量一举扩大。

 

       而且,苹果一年只开发一款配备最尖端部件的智能手机,月产规模超过1000万部。即使开发时有一些棘手的要求,但只要满足要求,就能长期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

 

       然而,没想到iPhone5却失速了。受到强烈冲击的各电子零部件企业为了生存下去,正在加紧调整战略。

 

       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度——日本的电子零部件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智能手机销量已经比肩苹果、位居世界第一的韩国三星电子身上。

 

向三星发起销售攻势

 

       生产液晶的日本显示器正在向三星展开销售攻势。全力以赴向三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推销其拿手的高精细液晶显示屏。

 

       日本显示器首席商务官有贺修二说,“智能手机用途的销售额占到了整体的5成以上”。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简易型车载导航仪等专用机用途市场,被智能手机挤压得越来越小。日本显示器虽然以向苹果供货为主,但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液晶屏用量已经超过苹果的三星交易,对于分散风险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目前,三星的部分平板电脑似乎已经采用了日本显示器的产品。

 

       夏普于3月6日作出了与三星开展资本合作的决定:将接受三星日本法人约104亿日元的出资,由此获得按表决权计算为3.08%的定向发行股票。夏普的目的在于强化财务体制,稳固确保液晶面板的大客户。此前,该公司一直为电视供应大型液晶,此战略意在强化智能手机用小型液晶的合作。

 

       某日本大型部件企业还预测:“今后不再是苹果与三星的两强,而是三星一家独大的局面”。据称该公司已制定了不是为苹果,而是为三星提供最优先客户支持的战略。

 

       但是,向三星供应部件难如登天。日本显示器这样拥有高份额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也很难得到全面采用,其他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涉足门槛就更高了。

 

       三星几乎能够生产智能手机使用的全部主要部件。处理器、通信芯片组、存储器、屏幕等部件都是自制或是由子公司生产。“配备最尖端部件的高级机型更是优先采用自主制造的部件。如果不是像索尼的摄像元件和旭化成电子的电子罗盘那样在性能上有突出特点,就很难得到采用”(日本某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员)。

 

       在三星的招牌机型“GALAXY S”系列中,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没有表现出影响力。该系列的屏幕优先采用三星子公司生产的有机EL(电致发光)屏幕。夏普即使与三星合作,高精细液晶能采用到何种程度也还是未知数。电容器同样如此,排名世界第一的村田制作所虽然有一定的供货量,但精通电子部件的分析师表示,“三星开发的智能手机使用的电容器一半是从子公司采购的”。

 

       三星的开发体制也较特殊。在开发新机型时,会让多个开发组竞争,从而把性能和成本两方面表现最优秀的投放市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的部件即使得到认可,如果采用该部件的开发组不能赢得内部比拼,也无法作为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瞄准第三集团

 

       那么,能否在避开三星的高门槛的同时分散客户呢?这时浮现出的候选是智能手机的第三集团——华为技术、中兴通讯(ZTE)、宏达国际电子(HTC),以及索尼移动通信等。

 

       这些公司的高端机型,“为了扩大份额,都在积极采用最尖端部件”(日本显示器有贺)。屏幕也赶在苹果和三星的前面,率先配备了5英寸大尺寸、可显示高清影像的高精细液晶屏。供货商似乎也是日本显示器和夏普。

 

[转载]围攻苹果


       日本产部件的主战场原本是iPhone等高级机型。但随着智能手机向新兴市场国家普及,未来的主战场将转向新兴市场国家。深谙中国智能手机情况的Cathay Tri-Tech社长中原百艳指出,“在新兴市场国家取得高份额的企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苹果和三星”。

 

       新兴市场国家畅销的智能手机是100~200美元的低价位产品。配备的部件比高级机型落后2~3年。日本企业擅长的最尖端部件没有用武之地,就现状而言,大部分部件来自于成本竞争力强大的台湾和中国大陆企业。

 

       勇敢挑战新兴市场国家的,是生产电容器和连接器等高通用性部件的村田制作所和阿尔卑斯电气。

 

       村田制作所的销售本部长岩坪浩说:“如果单拼成本,我们无法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企业抗衡。”因此,日本企业的卖点是稳定的供给能力与良好的可靠性。毕竟部件坏上一个或是缺少一个,智能手机的生产都无法完成。

 

       虽说是通用部件,但也不能只关注价格。阿尔卑斯电气统管技术部门的董事笹尾泰夫自信地表示,“通过诉诸可靠性这一优势,完全可以消除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本差距”。

 

       而日本显示器和生产摄像元件的索尼,看到了向低价位智能手机供应部件的时机。二者目前虽并不生产符合低价位智能手机性能要求的部件,但索尼器件解决方案事业本部的统括部长大场重生预测:“在不远的将来,新兴市场国家的智能手机,其性能也可能发展到与发达国家相当”。

 

       超过800万像素的高性能摄像头、可显示高清影像的高精细屏幕等,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竞争对手无法做到稳定生产。因此,为了顺应智能手机性能的发展,正在建立随时能够提供最尖端部件的体制。

 

       日本各电子零部件企业还在加紧与美国高通、台湾联发科技等生产智能手机的大脑——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企业强化关系。因为这些企业都制作开发智能手机的标准参考设计。某大型电子企业的技术人员透露,低价位智能手机的生产商“为了缩短开发期,很多都按照参考设计采用部件”。

 

       如果得到CPU企业的标准参考设计的采用,就能成为向低价位智能手机供应部件的突破口。Cathay Tri-Tech社长中原认为,“要想在小规模的低价位智能手机生产商之中开拓客户,向CPU企业推销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台湾与大陆企业技术实力提升

 

       对于各电子零部件企业而言,智能手机目前还没有前景看好的后续市场。美国和日本虽然在开发眼镜型和手表型的新型终端,但市场成形估计最少也要再等上几年。现在,生产智能手机部件维持销售额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追求“苹果加一”,日本各电子零部件企业都在开拓新的大客户,但是,与日本企业独领风骚的苹果部件不同,在即将挑战的市场上,台湾和大陆的部件企业将成为竞争对手。而且,“陆台企业的技术实力也提升了”(阿尔卑斯电气董事笹尾)。

 

       iPhone5之所以低迷,原因在于与老款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说,智能手机这种产品的进化已经到达了极限。

 

       苹果失速的本质,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在逐渐成为谁都能制造的通用产品。在通用化先行一步的平板电视领域,韩国和中国等企业崛起,排挤掉了日本企业。与整机产品一样,在部件领域,价格竞争力更胜一筹的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占据了优势。如果台湾和大陆的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实力得到提高,不只是低价位智能手机,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的收益源——高级智能手机的市场也难保不会被夺走。

 

       苹果称霸的时代,是充满希望、充满期待的智能手机黄金时代。如今,苹果这位绝对霸主脚下不稳,为争当新霸主,世界各地的新兴势力群雄并起。认识到与苹果的“蜜月”终结,所以就要告别苹果自立,并掌握生存技巧——日本部件企业在平板电视上已尝到苦果,希望不要在智能手机上重蹈覆辙。

 

(全文完,记者:原隆,佐伯真也,白石 武志,《日经商务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