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3.1 图形的旋转
2013-03-23 | 阅:  转:  |  分享 
  
长江一中九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图形的旋转 课型 综合型 主备 刘建 审核 数学组 班级 九年 姓名 时间 小组 刘建 编号 JNSX-019 【学习目标】 1、探索理解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并且相等的性质

2、让学生历经图形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归纳、抽象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从身边获得数学规律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难点预测】 重点: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旋转性质的探究及应用 【学法指导】 观察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导学环节】 学习内容 学生

笔记栏 【自主学习】 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3、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合作探究】 完成实验.

手里拿着硬纸板,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ABF是△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学案整理】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5.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达标检测】 1、(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2、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中心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4、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5、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教学与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的充分,并能够根据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