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競爭力無關景氣好壞 創造差異性
2013-03-23 | 阅:  转:  |  分享 
  
競爭力無關景氣好壞







剛開春因歐洲經濟情勢不穩定,各行各業都保守以對,上班族憂心無薪假,失業的人擔心持續找不到工作。但是有競爭力的人還是一樣搶手,上一個工作還未坐熱,下一個工作就等著他。景不景氣從來就不是那些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的問題。所以如何把自己變成職場的A咖,就是每個上班族該學習的課程。

許多人嘆息找不到工作,然而企業也煩惱找不到好的人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原來企業要找的不是人,是人才。我以前有個長官講得好,景氣好的時候有人賠錢,景氣差的時候也有人賺大錢,自己做不好沒賺錢不要怪景氣。就像景氣再壞,好人才還是到處都搶,景氣再好,也有人找不到工作是同樣的道理。景氣雖有影響,但絕對不是唯一的理由。

當大家都看壞景氣的時候,就沒什麼好憂慮的。因為如果橫豎大家都不好,倒不如想想如何突破,只要你比別人多走一步就容易勝出。人的競爭力到最後其實就是心理的素質戰。樂觀的人會尋求出路,悲觀的人剛好找到藉口讓自己偷懶或往下沉淪。林書豪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坐冷板凳一年多還是沉得住氣,有機會就一飛登天。機會,永遠都是給準備好的人。

景氣不好正是自己練功的最佳時機,也正是自我反省的最佳時機。我有一位朋友,在領無薪假中間去學做甜點,結果愈做愈有成就感,索性開了麵包店,現在麵包店做得有聲有色,還想展店。景氣或環境從來就不是有能力的人或是樂觀人的問題,他們永遠只把景氣當作參考值,但絕不會妨礙自己成長的阻力。

現在每當我去校園演講,學校們總喜歡我去告訴即將畢業的學子如何擁有競爭力,或是企業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的答案總是能力與態度的總和。能力是自己的擅長與專業,是企業所需的技能,態度就是表現可以讓人放心又不斷進步的精神,也就是負責任的態度。負責任的人在團隊中絕不會擺爛或令人失望,他們自律、看重自己,不會等別人開口就把該做的事情做完。

當一個負責任的人加上專業,就是具備競爭力的人,年輕人應該先學這一招。

交叉專長創造差異性







現代的你有一個專長已經不稀罕了,知識與網路的普遍化使得專長的取得愈來愈容易,人才的競爭也就愈來愈白熱化。國外唸書回來的人才增加了,學歷提高了,你會的別人也會,因為供給多,單一的專長不夠突出,沒有太大的差異性。於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人才市場中具有獨特性,脫穎而出,受到注意,因此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培養第二專長。

但是光擁有第二專長似乎也是不夠的,若是你的第一和第二專長兩者不相干,也只是二選一的結果,對自己的競爭力其實沒有太大的加分。必須要兩者產生綜效,才能產生殺傷力。我有一位朋友原本是做人事管理的,但一直無法升遷,因為部門同質性的人非常多,因此我建議她多學一點公關的知識,因為我認為員工關係將是未來企業非常重視的一環。後來因為多了這一項技巧,她開始在公司發展員工關係的活動中擔任要角,找到機會發揮所長,成了人資部呼聲很高的主管人選。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專長中選擇領域和產業,促成聚焦。譬如說,我當年在創業之前,科技產業和公關的實務是我兩樣專業的橫軸與縱軸,因此我就將科技與公關相乘,變成新創業公司的鮮明定位。

但當時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定位,因為競爭者都號稱是全方位的公關公司,我的專注性一開始並沒有被市場看好,但後來竟變成客戶聚焦選擇我們的主因。

這是一種觀念,就是放掉吃到飽,選擇單點。

我相信每個人在職場上都至少會擅長一樣技能,但你在市場上無法通吃,你只能擇量而食。所以最好在單一的專長上,選擇你最擅長或最感興趣的領域再鑽研,才能凸顯差異性。

譬如你是房仲銷售員,你能拿到的案源和資源跟別人沒什麼兩樣,那就會很辛苦地和別人競爭,但是你能專精於豪宅或某個社區,你就與眾不同。譬如你學法律,如果對併購案或是當地稅法特別有研究,你就有特殊性,也容易建立權威性。

現在的服務講求精緻化,精比廣更能凸顯不同,交叉專長取其碰撞點更能創造差異。客戶在選擇服務時,不再有通吃的迷戀了,因為他們了解吃到飽畢竟不見得賺到。

献花(0)
+1
(本文系prs45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