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谚: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象样

 zzm1008图书馆 2013-03-23

川谚: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象样

 

“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了不象样”这是四川渔民对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的形象化描述。四川渔民俗称中华鲟为腊子,白鲟为象鼻鱼,而胭脂鱼为黄排。谚语形容中华鲟与白鲟个体的巨大,中华鲟个体则可达千斤,而白鲟更为巨大,可达万斤之重。胭脂鱼从小到大,体形与体色变化很大,似乎成了另一种鱼。

 

 

                                              中华鲟

 

世界鲟科鱼类计424种,其中:鳇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属3种。我国有鲟科鱼类计38种其中:鳇属1种,鲟属6种,拟铲鲟属1种。鲟形目鱼类(Acipenseriformes)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Actinopterygii),又因其内骨骼多为软骨,体表多被覆着硬鳞亦将其列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lei)。鲟形目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

 

 

腊子:中华鲟

 中华鲟幼鱼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属。

俗称:鲟鱼、鳇鲟、大癞子、黄鲟、着甲、腊子、覃龙、鳇鱼、鲟鲨等

英文名:Chinese sturgeon  

濒危等级:濒危。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华鲟救护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鱼类,最大个体曾有680公斤的纪录。平时栖息于亚洲东部沿海的大陆架海域,在海中摄食、肥育、生长。当雄鱼长至9-18龄,雌鱼14-26龄时,达到初次性成熟,此时雄鱼最小个体长为1.7,重50公斤以上,雌鱼体长约2.3,重120公斤以上。中华鲟亲鱼从河口溯游至上游具有石质河床的江段产卵。卵受精发育成幼鱼,顺江水而下,来年夏天渐次降河入海肥育、生长。

                                     中华鲟放流

 

 

象:白鲟

白鲟(Psephurus gladius)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

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时称鲔。

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濒危等级:濒危。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1996)CR CITES(1997) 附录Ⅱ。

                                              站长君初识白鲟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仅分布于长江干流,黄海、东海沿岸亦有发现,被列为珍贵保护动物。本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学术价值。当代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白鲟化石

 

白鲟体型巨大而奇特,头部占据全身长度的一半,尤其是吻部特别延长,象一把锋利的长剑。整个头部皮膜表面密布着许多细梅花斑状的感觉神经细胞组织,全身皮肤光滑柔软,体两侧的侧线有许多象小树杈。白鲟是现生淡水鱼中个体最大的鱼类,体长曾有达7米的记载。 

 中华鲟与白鲟标本(中国水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列)

 

现存白鲟科鱼类仅两种。一种产于长江,另一种为产于美洲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白鲟是地质第四纪冰期产生的剧烈环境变化的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价值。白鲟与中华鲟均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匙吻鲟

 

 

黄排:胭脂鱼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隶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胭脂鱼亚科,胭脂鱼属。

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胭脂鱼幼鱼

 

胭脂鱼是胭脂鱼科众多种类中,唯一分布于地球东半球的种类,其余70多种均产于北美洲密西西比流域,因而科学研究价值较高,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的个体虽然不能与鲟鱼相比,但也属淡水中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0公斤。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胭脂鱼(水族观赏)

 

胭脂鱼体侧扁,背部在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吻钝圆。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厚,富肉质,上唇与吻皮形成一深沟;下唇向外翻出形成一肉褶,上下唇具有许多细小的乳突。无须。下咽骨呈镰刀状,下咽齿单行,数目很多,排列呈梳妆,末端呈钩状。背鳍无硬刺,基部很长,延伸至臀鳍基部后上方。臀鳍短,尾柄细长,尾鳍叉形。鳞大,侧线完全。在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仔鱼期当体长为1.6-2.2厘米时,体形特别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7倍;稍长大,在幼鱼期体高增大,体长12-28厘米时,体长为体高的2.5倍;成鱼期体长为58.4-98.0厘米时,体长约为体高的3.4倍,此时期体高增长反而减慢。其体色也随个体大小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3条黑色横条纹,背鳍、臀鳍上叶灰白色,下叶下缘灰黑色。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 

 胭脂鱼成鱼

 

杂食性卵生动物,成年胭脂鱼体长最长能达到1米,由于其生长缓慢,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活到25岁。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每年2月中旬(雨水节前后),性腺接近成熟的亲鱼均要上溯到上游,于3-5月在急流中繁殖。长江的产卵场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亲鱼产卵后仍在产卵场附近逗留,直到秋后退水时期,才回归到干流深水处越冬。胭脂鱼一般6龄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 

 胭脂鱼(放生)

 

胭脂鱼生长较快,1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30公斤,在长江上游是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目前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正逐年趋于下降。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下游亲鱼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产卵,宜昌江段的某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虽然坝下江段仍发现有繁殖群体,但因捕捞过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体数量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参考资料源自:百度百科、中国科普博览馆等网站。

                                                Edited by HHP.

/. 11.21

上树产卵的“大头鱼”

 

在云南腾冲,有一条秀丽而神秘的槟榔江,两岸是一望无际的原始丛林,江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因鱼头特别大而取名大头鱼,也有人因见其头呈扁形,胸宽平而常贴于江底石缝之中,又称之为:石扁鱼、石贴子、老虎鱼、刺古头等。

 

                     

 

长尾纹胸

 

每当春夏之交,雨季来临,江水上涨,水漫两岸的丛林,此时大头鱼便从水中沿着树干往上攀援,悬挂在树干上、树枝上,犹如一串串墨绿色的大辣椒。此时,捕鱼人便会悄悄地走近,用网兜在树下边,再用长竹竿敲打树枝,树枝的摇动使鱼儿纷纷掉入网兜中。

 

四斑纹胸                            亮背纹胸

       
大头鱼是鲇形目鮡科纹胸鮡属鱼类的总称。这类鱼的胸部宽而平坦,形成一个吸着器,它们依靠吸着器将身体吸附在石头或树上,并能将身体左右、上下移动。它们为了保护下一代,以免鱼卵被山洪冲走,便爬上树去产卵。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江水的继续上涨,大头鱼的鱼卵孵化成小仔鱼而落入江中。

 

文字来源:http://www./gb/lives/fish/story/200210240097.html

图片来源:http://hyg./frefishbook/pic.asp?currentpage=41&search=&px=s_did

Edited by HH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