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北记事

 晋万 2013-03-23

城北记事   九君发表于: 2013-03-04 19:35

西安论坛

收藏

长安城是一个姿色迟暮的老女人。 


提起这女人风华正茂的那些岁月,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有谁不知她的鼎鼎大名呢?上海算什么?广州又算什么?蛮夷之地的小村妇而已。 


   结束她荣华富贵的,是一个叫黄巢的男人。这个落地秀才一边嘴里叫嚷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边带领着几十万叛军乱哄哄一拥而入,烧杀奸掠无所不为,彻底捣散了聚集在长安城上空,盘旋了千年的帝王之气。于是唐朝最背的皇帝昭宗在此即位后就家事国事事事不顺,无奈何迁都洛阳。能搬的搬,能拉的拉,连大明宫宫殿的大木柱子,也放倒装上驴车,支支扭扭弄到渭河,顺流东下运往洛阳。长安城的运气也一河春水向东流,自此废不为都,一蹶不振的萧条了下来。 


到元代时,曾经的长安城被分成了咸宁,长安两个小县,统归奉元路管辖。奉元是很生疏的一个词,查了查,是遵奉天道的意思。今天的韩国首尔,就有座叫奉元寺的庙宇,据说香火十分旺盛。蒙古人在长安都干了些啥,我好像没听说过。不过西安周边有几个叫“呼坨”的村落,什么马泘沱,豆腐泘沱等等。这样稀奇古怪的地名,长安城原来是没有的,是不是蒙古语呢?

后来有一天,朱元璋在南京坐了天下,徐达领着兵就从山西打了过来,从山西来,本应先到奉元城东才对,不知怎的徐达绕到了城北,明军势大,守城元军闻风而逃。满城的民众也是被蒙古人欺负的久了,听闻徐大帅领兵前来,纷纷跑到北门外列队欢迎。


古城北高南低,成卧龙扑虎之势,最高处,就是城北的龙首塬了。徐达带领大军到此,一提缰绳,大队人马停了下来。向南看时,只见好一条大坡,坡两旁站满了欢迎大军的老百姓。再看坡下的奉元城,虽然破败,但仍然不失千年大都的气势。意气风发之下,感叹道:“此地一得,西北可安定也!”于是给朱元璋打了个招呼,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两字,自此而来。


那条大坡,就是如今北门外的龙首坡,因为当年坡太陡,所以在坡上挖了三道槛棱以便人车歇脚,故名三棱坡,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上点岁数的西安人都是知道的。我舅舅告诉我,他人生挣的第一次钱,就是在三棱坡给人“挂坡”。挂坡?我不解,舅舅说,坡太陡,拉货的车上不去,我就在车帮上搭条绳,使出吃奶的劲往上拉。你舅身胚子壮,别人挣五分,我往往能挣八分一毛呢!说这话时,舅舅晃着膀子,很牛气的样子。


三棱坡上龙首塬风水极佳,东临唐大明宫,西接汉未央宫,西北处更是名扬天下的汉长安城。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慡对这块地方十分中意,入主西安后修了城墙,建了秦王府,但一直对此地念念不忘,硬是在龙首村北为自己修建了一所园子。今日城北之“二府庄”既得名于此。可以想象,那时城北还比较繁华。但是明以后,城北不知为啥,又开始没落了。西安城里的人到北门外来,不是吃饭,就是买碳。吃饭是龙首塬上有一家方姓人开的葫芦头馆子,字号名叫“和运生”据说汤香味美,十分受人欢迎,西安城很多吃家十天半月不来,便嘴馋的不行。再一个就是买碳,耀县铜川所产的煤炭,由马或者骡子从渭北小道载来,总是先到北关落脚,卖到这里的煤场,再由煤场往城里批发送货。穷人家为了贪图便宜,也常到这里来买碳,一样的钱,总是能多买上一些,穷日子穷过,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至于富贵人家烧的是无烟煤,多由山西自渭河用船运来,老西安人把这种碳叫“船碳”价格自然是要贵上一些了。


尽管有几家煤场、马车站和饭馆,北关仍然是非常冷清荒凉的。稍门以外就是大篇的野地,天麻麻黑,就常有狐狼出没,城里人吓娃就说:“再不听话,把你撇到北稍门喂狼去!”娃们常常吓得瞪大了双眼,哭闹声戛然而止。
民国十四年,军阀刘镇华纠集镇嵩军10万人围攻西安城,刘镇华大本营设在十里铺,把西安城一围围了8个月,城外到处挖的都是壕沟,架着大炮朝城内乱轰。最终城没攻下来,倒是把城外祸害得够呛,镇嵩军大肆烧杀抢掠,老百姓纷纷逃亡,一时间城外居民十室九空,北关仅有的几家铺子自然也倒塌了,从此北关外地广人稀。


抗战中期,国民党为了战备上的需要,在城北修了条通草滩的汽车路,我问了一些老人,老人们回忆说路名曰“大义路”,基本和现在的未央路平行,略微靠西一点,躲村绕寨,没有那么直罢了。在北关东边,国民党军队修建的一座存放汽油的仓库,老百姓就把仓库门前的路叫做“油库街”,一直沿用至今。     


民国二十三年,陇海铁路修到了西安,铁路边的北关才陆续有了点居民。后来河南黄河决堤,灾难频发,大批的难民顺着陇海线逃难就来了西安。走到北关时,发现这地方真的不错,离城不远,容易讨生活。又在陇海线边,说一声“走!”扒火车立马可以继续西行,更妙的是人不多,有闲置的土地,于是便在铁道北侧定居下来。


河南人来时多挑着担子,后面厮跟着婆娘,一根扁担两个筐,一个筐装娃,一个筐装家当。所以老西安人把他们叫“河南蛋(担)”,还是有些奚落和看不起的意思。但河南人很勤紧,生存能力极强,拾一片破油毡,几根棍棍一支,就是家了。白天出去从事五行八作的营生,晚上回家时总不忘顺手在路边捡几块烂砖头。不用多久,小窝棚就变成了砖房子,再一阵子,灶房也有了,鸡窝也垒了,还有了一圈矮矮的院墙。这种不规则的穷人院子越聚越多,慢慢地,西安城里人就把铁路到龙首村这一块统称“道北”了。前几年,道北出了个姓孙的能行小伙,弄了部《道北人》的电视连续剧,演的就是这块地面的故事。


解放后西安的东郊有了纺织城,南郊学府林立,西郊的大单位也是一家挨一家,唯独北郊可怜兮兮的没什么企业,靠近渭河边有个国营的草滩农场,说是企业,但除了厂部外和农村也没啥区别。张家堡东边的红旗厂倒是不小,但门前的一条街道不知道为啥被老百姓叫做南工地、北工地,是工地就应该有完工的一天啊,可这名字一叫就叫了几十年,听起来还是荒郊野外的感觉。总之,直到八十年代,在西安人眼里,北郊是穷,落后、野蛮、出闲人的地方。城里边两伙人发生口角准备打捶,照例先要用口语战上一番。一方说:“碎怂,你啊它的?不想活了得四!”这边慢悠悠用西安河南话答道:“窝道北的!”或者:“窝龙首村的,腻说咋弄?”那方往往未曾开战先败下阵来-------都知道道北人穷,打架不要命。后来又出了个“小黑”,就是魏振海,杀了多少多少人,道北的名声就更臭了。哪家的姑娘要是动了嫁到道北的念头,家里人肯定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


我生在龙首村,长在龙首村,曾经对这个现象很不理解,看看南稍门,再看看北稍门,看看东关,再看看北关,差距咋这么大呢?去问父亲,父亲说:中国几千年文明,根在哪呢?在长安!长安的根在哪呢,在北郊!不是政府不开发北郊,是不敢冒然开发。山西人有钱,是因为地底下有媒,北郊地底下有宝呢!就拿龙首村来说,随随便便挖地三尺就有文物,稀里糊涂都有几千年的历史,要是放到美国,美国人会用玻璃把整个北郊罩起来。所以遍布古迹的北郊可以说是成也古迹,败也古迹。不过哪一天政府有钱了,肯定会有计划的开发北郊。


没想到父亲很是有些先见之明。市政府宣布北移张家堡。这个消息一出,北郊的天一下子亮了起来。开发商们信心大增,没几年,未央大道两边就齐刷刷变了样。2011年,全陕西的的路牌都指引着同一个去处!哪里?北郊的浐灞。世园会开完了,半个陕西的路牌还指着同一个去处!哪里?大明宫遗址公园!真是风水轮流转,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真是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花1400亿的大明宫改造完了会是什么样?汉长安城改造完了会是什么样?那时的北郊又是什么样呢?


听说有人建议,中国应该有三个首都,分别是:政治首都---北京、文化首都---西安、经济首都---上海。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文化首都西安的中心在哪呢?西安北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