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们这样过六一(组图)

 放歌渔者 2013-03-24

                                                    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1950儿童节,孩子们在户外做游戏 资料图

  往事并不如烟 童心永不退色

  那些年,我们这样过六一(上)

  又是一年“六一”,又是一年儿童节。在大多数人心里,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不同时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六一”儿童节,然而,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不同的年代,赋予它不同的含义。“60后”、“70后”,记忆中的“六一”,是一场集体电影,是白球鞋、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的一次集体活动,而“80后”的儿童节,多是与父母去公园,吃一顿肯德基,买一个变形金刚或一套《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不同时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六一”儿童节,然而,那份童真、那份快乐却没有差别。不管是哪个时代出生的人,询问起他们的“六一”儿童节是怎样度过的,几乎每个人脸上都泛起幸福的笑意。

  40年代生人

  张秀华:穿旗袍表演舞蹈

  那是半个世纪前的1958年,那年张秀华12岁,在兰州上沟小学读六年级。“五一”节后,学校开始准备全市少儿“六一”节舞蹈比赛。班主任让张秀华负责排练舞蹈节目。“如果通过选拔就能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少儿‘六一’节舞蹈赛。”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后,张秀华和好友温红商量,“我们院有个李大姐《采茶扑蝶舞》跳得可好了,让她给我们教怎么样?”温红刚说完,张秀华就高兴的跳了起来。

  这以后,每天下午放学后,张秀华等8个女同学一起到温红住的院子学跳舞。那个院子是一个老式套院,前院后院中间有个1米多宽的通道,上有顶棚刮风下雨都不影响。张秀华她们就在这个过道跟李大姐学舞,十几天后基本就熟练了,舞蹈用的扇子花钱不多,8个同学先后都买了。

  回家一说,父母都很支持。妈妈把她的一件旗袍从柜子里找出来,颜色是蔚蓝色的很好看。奶奶把旗袍改短,下面镶上了花边漂亮极了。“凑巧的是温红妈妈也有一件旗袍,看到我让奶奶改了旗袍,她也让奶奶依葫芦画瓢改了旗袍。我和温红穿的旗袍真是太时尚了,和其他6个同学服装一比,更是鲜艳夺目。”

  “六一”节那天张秀华和同学们高高兴兴去了五泉山公园,后来她们的舞蹈节目还获了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记者王志俭)

1958年儿童节期间,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地里帮助拾麦穗 资料图

 

  东林:“野营”过节

  戴着红领巾,自己组织活动,小学校的大喇叭里,总是放着一首让人记忆一辈子的歌。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记忆。“那个时候的造型都是白布衬衣、蓝裤子、红领巾,不管做什么事情也都是以纪律为前提,有点像现在的军校。”今年54岁的东林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同学几个计划,过一个特殊的‘六一’”。半夜三更紧急集合,去黄河边进行“野营训练”。班主任老师也赞同东林策划的这个“行动”,并将“行动”升级为全班性活动,为防止意外,她还请了体育老师来协助。

  “六一”终于到了,这一天东林几乎没有合眼,凌晨12时,就悄悄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半小时以后,全班都集合了,老师也到了,还有专程来压阵的体育老师。东林和一个班的同学们,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分工明确,“我和几个大个子搭棚子,女生扮演护士,拿点纱布红药水什么的,当时就是个意思,现在想想就是逗小孩玩。”遥想当年那个最有意思的儿童节东林念念不忘,“身形一般的同学站成一排打手电筒,不能有大动静,但是步伐还挺有节奏。”向黄河边进发,寂静的街道上,回荡着他们的脚步声。“只可惜我之前上的那所学校现在已经没有了,还想回去看看呢。”没机会再回母校东林心中充满遗憾。(记者邱乐)

  50年代生人

  王信林:生产队劳动后获节日“基金”

  今年60岁的王信林回忆当时他们过“六一”时候的情景感慨万分。

  “‘六一’前,刚好是生产队里收获麦子、大豆的时节,也是桃子、李子成熟的季节,过节所需的资金就全从这上面做文章,而且还是极富创意的。水果现成,麦子可以做成油炸的‘油巧果’,口味极香且很脆,类似现在的小麻花。过节前还有一个我们很期待的活动——拣麦穗。生产队里收割完的麦田里还遗留下一个个金黄的麦穗,需要我们这些‘小鬼’去找回来,原来我们还这么能干呢!”王信林回忆着说。

  经过一个下午的劳动,生产队长就会给每人发一颗糖,然后再拨一笔节日基金,用这笔钱去买一些糖果或糕点,节日的礼品就丰富多了,大人真是用心良苦啊。

  那时,生产队长每年都会在过节前挑一担豆子到学校,由老师们自己去炒。于是,接下来几天每人口袋都会沙沙响,到处是咯嘣咯嘣的嚼豆声。最让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前一天每人上交一个生鸡蛋,然后用铅笔在蛋壳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第二天统一煮熟之后再发下来。

  还记得,“六一”的时候,总会在校门口堵一大堆人。有流着鼻涕的娃娃、有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也有怀抱小孩的妇女,都等着分一点吃的给他们。有几个性急胆大的还会闯进学校直接来讨要。王信林说,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孩子们不会为了得到一颗糖、一把豆而感动兴奋,然而,就是在那个年代的“六一”,我们这辈人却有着挥之不去的那份童真,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记者许丽)

 

1962年的儿童节,孩子们在北海公园看无线电测向资料图

80年代六一孩子们的校园演出资料图

 

  往事并不如烟童心永不退色

  那些年,我们这样过六一(中)

  60年代生人

  宋春梅:钢笔是令人羡慕的物件

  这是一个“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的年代,弹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推铁环等等,说起这些游戏,很多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这些游戏陪伴着他们成长,给了他们很多乐趣和美好的回忆。

  当时,孩子们手里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己或家长给做的。在兰州某物业公司工作的宋春梅说:“那个时候,如果哪个孩子有一个铁圈,用一个铁丝弯钩推着满街‘疯’跑,一个院子的孩子就都是羡慕他一个人了。”到了儿童节,家长对孩子们的唯一奖励就是让孩子拿点家里的大米,到楼下去爆米花。爆米花的人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一只手摇着黑乎乎的铁炉,一边逗着围了一大圈的孩子,然后在黑乎乎的铁炉里放上一小包白色晶体,后来知道那是糖精,神奇得不得了。“那个时候就爱看爆米花的,不买也看,等半天就为听上那一声响,现在要是遇上了还是会等一会儿听到声响才走。”

  “上个世纪70年代我过‘六一’儿童节,身上穿的衣服是当裁缝的母亲自己缝纫的衣服。”宋春梅说,其实只要能参加节日活动,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老虎和猴子,穿什么倒没有更高的要求。“那时候养孩子,基本上是老二捡老大穿小的衣服,子女多的衣服就挨个的穿下去。”如今已经年过50的宋春梅讲述着当年她的“六一”情结,“我们这代人与现在的孩子比起来,基本上处于没人管的状态。但是那个时代的孩子都很懂事。”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经济条件决定了她在儿童时代就要分担家庭重担。“儿童节也没什么特别的,一支钢笔就是很贵重的礼物了。有一年儿童节,父亲到文具店花2元钱买一支钢笔送给我,拿到钢笔时我特别激动,同学们也羡慕得不得了。”(记者 邱乐)

  王萍:坐公交车游览公园

  小时候过“六一”的许多事情都淡忘了,唯有1974年3年级“六一”不能忘。当时我在团结新村二校上学,5月中旬的一天,老师给大家讲,学校打算“六一”组织同学们去白塔山公园游园。同学们一听高兴极了,盼“六一”早些到来。

  “六一”当天7时许,母亲就起来给我炒米饭,还油炸了一个黄灿灿的鸡蛋。临走时又偷偷塞给我5角钱(担心别的姊妹发现),这可是只有过年才能享受的待遇。到了学校,按年级乘上租来的公交车去白塔山公园。这是同学们集体一起乘车游览,一路上同学们一边看窗外景色,一边叽叽喳喳的议论着。

  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公园,老师拿着提前购买的门票(门票可能是3分钱),站在队伍前面,公园叔叔一排一排地数着人数。我和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公园,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长廊很兴奋。各班级老师带着学生做了游戏,公园里到处回荡着同学们的欢笑声。

  中午,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午饭,有的同学带着凉面,有的带着馒头咸菜。17时,老师带着我们走出公园,一直把我们送到西关十字,看着同学们坐上回家的公交车,老师才离去。而我为了节省5分钱,和一个同学结伴走回了家,那天的情景至今难忘。(记者 王志俭)

70年代生人

  张翠英:81年小河边加入少先队

  我的小学是在广河县向阳小学上的。1981年小学3年级那年,班主任老师讲要给我和几个同学戴红领巾,入队仪式选在了“六一”这天。我们几个即将加入少先队的同学听到后很激动,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心情等待着“六一”的到来。

  “六一”,学校组织3年级以上同学排队到小河边游玩。这条小河紧靠县城,河面只有几米宽,河水很浅,大点石头裸露在河面。河边有几排小柳树,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好似一幅淡雅的中国画。

  老师让大家坐在一块平地上,校长激情澎湃地作了演讲。他指着一排排小树林说,同学们就像这些小树一样,老师就像园林工人一样,要精心修剪树枝,让你们和小树一样茁壮成长,十几年后这些树木将成参天大树,而你们中间也有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校长讲的生动有趣,同学们听的更是激动。当高年级同学为我们戴上红领巾的一刹那,在少先队员歌声中,我们十几个带上红领巾的同学,目光严峻地看着前方。

  以后童年又过了许多“六一”,但可能都是吃吃喝喝,没有什么印象了,唯独1981年河边加入少先队的“六一”这一幕让我终身难忘。(记者 王志俭)

  80年代生人

  许文强:没交作业被取消资格

  我小时候比较调皮,但脑子还可以,虽然上课听讲不太专心,但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每逢考试成绩也在班上名列前茅。我的班主任是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女孩子,她性格文静,不喜欢性格外向的同学。尽管她内心不喜欢我,但因为学习上抓不到我的辫子,对我也无可奈何。

  那年“六一”快到了,学校组织大型文体联欢活动。听说学校还邀请了有关领导和电视台记者,说不定自己的形象能上电视,同学们都欢呼雀跃地等待着。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失误让我失去了过这个“六一节”。

  那是5月底的一天下午,班主任给同学们额外又布置了作业。其他同学安心在教室做作业,而我这个“不听话”的同学去操场踢足球。其实,当时我心里想着踢完足球去做作业,可一踢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当我回到教室时所有同学都回家了,班长在我课桌上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因没交作业,取消参加全校庆“六一”活动资格。

  第二天我给老师解释,她怎么也听不进去,“不给你一个惩罚,以后你参加社会会出大问题。”老师振振有词。联欢活动开始,操场里欢笑声一片。而我只能从窗户里看着同学们玩耍,当时心情郁闷极了,真后悔自己踢球耽误了好事。这件事情一直没敢告诉父母,直到上中学家长才知道。父母担心我心灵受到伤害,好在我性格大大咧咧,不久就忘记了这件事情。(记者王志俭)

  程健:冰棍和汽水的乐趣

  1996年之前,六一儿童节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可以得到父母给的1元钱,去学校看学生们的演出。

  节日那天,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那一上午的时间里,把口袋里的1元钱花完。几个小孩子聚一起,每个人买一样零食,而后你一口、我一口,互换地把小吃摊上的东西吃个遍。那是最开心的时候,学校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而我们则围着小吃摊,隔一会儿花1角钱,再隔一会儿再花1角钱,直到把1元钱花完了,节目也就完了。

  后来,上学了,就更加期盼六一儿童节了。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一年,我6岁,刚上一年级。老师说马上要到六一儿童节了,让我们班排练一个节目。很不幸,班主任从桌子底下找到了我,并让我排练“小燕子”舞蹈。

  好不容易等到节日那天,穿上崭新的白衬衫、黑裤子、白球鞋,戴着红领巾,腰上系的是跟别人借的武装带,很是潇洒。

  就在节目马上要开始时,高年级的几个女生跑过来给我们化妆,看到别的孩子脸上被画的红一块紫一块,我就偷偷跑了。也不知道缺了一个人,他们是怎么表演的。而我则藏在舞台后面,眼睁睁地看着朋友们1角1角地花钱,捏着手里的钱,急得直冒汗。

  过了好久,我听见大喇叭在喊我的名字,当时吓坏了,顺着一面墙,我就跑进了果园。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邻居家的朋友找到了我,说我父母都在找我。怀着忐忑的心,我去了操场,节目还没有完,台上几个女孩子手里拿着几根辣椒正在跳“辣妹子”。找到了父母,我以为会骂我一顿,结果对面走过来一个拿着相机的人,说是要拍照留念。

  原来,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喇叭上喊着让我上台领奖,因为不在,就让同学代领了。拿着奖状,拍了一张照片,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长那么大拍的第三张照片。额外地,我妈又奖励给我两元钱。当时,一根冰棍1角钱,一袋汽水5分钱,一包瓜子也就1角钱,3元钱,对我来说太多了,都不知道怎么花。

  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参加表演了,而是喜欢看同学们的排练,觉得很搞笑,总会逗他们笑。上5年级那年,学校取消了六一儿童节的表演活动。很期盼,也很渴望,只是再也没有举办过。如今有的,只是怀念……(记者 程健)

  金金:“遭罪的六一文艺汇演”

  金金出生于1986年,在她的记忆中,“六一”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节日。 “记得上幼儿园中班时,‘六一’前,我和班里的一大半小朋友就被老师挑出来排练舞蹈节目。”提起第一次过‘六一’,金金开始了抱怨。“排练舞蹈节目那是相当痛苦啊!我一不会跳舞,二不爱跳舞,身体的不协调和心里的不情愿让我学的很慢,每次排练都像在遭罪。”

  金金说,因为自己的动作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挨骂自然没少,原本在幼儿园玩游戏积木的时间,也要腾出来练习动作。“最难受的还有呢,老师说我们跳舞时的表情太僵硬,没有一个人笑的,所以让我们笑着跳。没办法,我只能活生生地从嘴角挤出一个假惺惺地笑,其实哭的心都有了。”

  “最痛苦的是那些不爱跳舞的男孩儿。”金金说,女孩子跳舞还是有一点儿优势,因为那个时候,孩子们一直觉得女孩跳舞蹈是理所当然,而男孩跳舞总感觉很别扭。“所以每次老师挑男孩跳舞,那些男孩都把头低下去,祈祷着别挑到自己,一旦被挑到,脸都特别难看,排练的时候也笨手笨脚,看着特别可笑,我挺同情他们的。”

  金金回忆,幼儿园的3年里,她一共表演过“西班牙斗牛舞”、“种南瓜”、“快乐的哆嗦”等舞蹈。上了小学依然难逃“噩运”,每年“六一”前依然是加班加点排练节目,“为了让观看节目的人高兴一下,让老师们的付出有个回报。我们这些不喜欢跳舞的小孩只能被大人们操纵着,没有话语权。也许大人们觉得,我们跳舞唱歌过‘六一’很开心,但我真的想说,很多孩子一点儿也不喜欢‘六一文艺汇演’,他们只想放一天假,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

  金金说,无论时光离去了10年还是20年,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六一文艺汇演”对于大部分孩子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记者 王晶璟)

 

90年代过六一的老照片 资料图

 

  往事并不如烟童心永不退色

  那些年,我们这样过六一(下)

  90年代生人

  刘欣:把我画得像个小女生

  小时候,一年中最盼望的两个节日就是过年和六一儿童节。因为在这两个节日里就可以不用担心作业有没有写完,该练的琴有没有练,该画的画有没有画。每年六一,爸爸妈妈们都会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场、看电影、吃大餐。而对于我,每年六一都是不一样的。

  开始有记忆后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举办文艺演出,还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我被选入跳操。排练、预演一切都是正常的,到了最后演出的时候,幼儿园阿姨竟然要求我们化妆!再看看演出的服装,不分男生女生。当时我就哭了,他们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我不跳了,我是个小男子汉,穿的衣服跟女孩一样,还把我画的像个小女生。”当时就觉得羞,到最后都不愿意出门。后来,还是小朋友们来拉我才完成了演出。

  印象最深的一个“六一”就是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在农村摘西瓜。当时天气热,爸爸妈妈上班没时间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避暑。爷爷家靠近黄河,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瓜地。“六一”那天早上我还没睡醒就被拉起来,迷迷糊糊的我一听要去地里摘西瓜,一下就精神了,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就跟大人们坐着拖拉机顶着大太阳去瓜地。到了瓜地看到那绿油油的一片,我就震撼了。当时年龄还小,在一旁看大人们忙碌着,然后像模像样地摘西瓜,再抱到拖拉机上,只抱了两个就没劲了。于是就在瓜地旁边的简易棚里休息。简易棚靠着黄河,后面有一片小树林,听着周围哗哗的流水声,吃着西瓜,困了就伴着蝉叫睡会儿,醒来了看到大人们装好的一车车西瓜,别提心理有多高兴了。

  算算已经很多年没有专心地过“六一儿童节”了,但是每每回忆起曾有过那些不同的“六一”,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六一”这一词汇,随着童年的记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见习记者刘欣)

  00年代生人

  我是一只船小学的学生,今年上五年级了。小时候“六一”怎么过,记不清楚了,即使妈妈把以前过“六一”的照片拿出来启发,我也没有什么印象了。而去年四年级,妈妈带着我和同事的孩子一起过“六一”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

  去年“六一”前夕,妈妈征求我的意见。我不加思索地回答,想上兰山公园去玩,因之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兰山公园的宣传广告。妈妈约她的同事带着孩子,我们一起到兰山公园游玩。为了增强我的毅力,妈妈决定带着我爬兰山山顶。

  早晨7时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刚开始爬山,我和那个小朋友一直跑在前面,可跑了不长路我们就气喘吁吁,蹲在路边不想走了。妈妈告诉我爬山和学习一样,不能着急,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没恒心的孩子是爬不到山顶的。于是,我和小朋友打起精神继续爬,走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还一边吃零食、喝饮料。一直走到中午12时多才爬到山顶,我累得一屁股坐到躺椅上面,美美地睡了一觉。

  吃过午饭,精神多了,瀑布旁、绿树林,我和小朋友追逐嬉闹,栏杆边放眼俯视兰州市区,高楼大厦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怎么也找不到自家的位置。玩累了,我和小朋友又去绿荫中唱歌、跳舞,不写作业、不练小提琴,晚上我们是坐缆车下的山,那天我和小朋友玩得可真高兴。(记者王志俭)

  金巧巧:不写作业不练小提琴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马上到六一儿童节了,孙子专门跑到我家里问我要礼物,说是希望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能收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礼物,我也不知道给他送什么礼物,给点钱表示一下,让他自己去买需要的东西吧。”出生于50年代的张先生,在被孙子告知要准备礼物时不知所措,连声感叹现在的孩子幸福。

  张先生告诉记者,50年代家里比较穷,到他懂事的时候正是60年代,但那时家庭还不富裕,谁还会在乎六一儿童节的到来,那个年代的人更多地期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孩子们才能吃得更好,穿上更好的新衣服,当然,许多是哥哥姐姐穿剩下来的。

  “50多年前我在父亲厂里的子弟小学读小学,父母不会为我们准备礼物,在学校才有过六一的气氛,但我们过儿童节过得很有趣。”在62岁张先生的记忆里,在六一儿童节的那一天,他们会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洗干净的衣服到学校过节,老师会组织他们在校园里唱歌、做游戏,没有礼物和新衣服,大家的儿童节也过得很快乐。

  张先生说,到了儿子那一辈,家里的条件也相对好了,快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张先生就提前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六一当天上午,孩子会在学校里表演节目,到了下午张先生会带着孩子去公园,全家人在公园里合影,让孩子玩喜欢玩的娱乐项目。

  “到了孙子这一辈,孩子们已经不再对六一刻意地盼望,至少他们不会盼望在儿童节里穿新衣服,吃一顿可口的饭菜."张先生觉得,六一儿童节的形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节日里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让他们在这一天得到重视,才真正体现了六一儿童节的意义。(记者海小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