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调整沟通方式

 缘来属你 2013-03-24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调整沟通方式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抑郁症的自我治疗应该先从调整沟通方式开始,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点是,人际沟通上的缺陷。有的人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只会回家躲在棉被里哭泣、赌气等,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或是立即便于他人断绝关系,这样的人在社交上较易被孤立,也较易在内心积累压力。

        一个人在陷入这种情境,与他/她的沟通习惯关系密切。所谓沟通习惯,与我们一直提到的思想行为上的不良倾向相同。容易陷入抑郁的人,在沟通方面也有几种共同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多加注意并且予以修正,相信一定能减少压力的积累。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几个容易让人积累压力的沟通上的不良习惯。不太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的人,可以一边阅读下文,一边反省自己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如果发现有类似的地方,以后便可以注意改正。

        不要奢望他人从你的态度或表现来了解你

        期望他人从自己态度或表现来了解自己,而非以沟通的基本方式---语言来表达自己,这是最需要加以改正的沟通上的不良习惯。

这些方式包括大口叹气、闹别扭、露出不悦的神色等。当这些态度被强化之后,最终很可能会导致暴力或伤害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力等问题行为的爆发。

        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一旦对方无法理解,当事人会觉得悲伤,或怨恨对方,造成自己的压力与痛苦。

的确,有些牵涉到责难、不易说出口的话,如果对方能自己察觉,我们会松一口气。但若我们因此而单方面地希望对方能在我们说出难言之语前,就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并不是一种适当的沟通理念。

        因此,内心有想说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要痛下决心,爽快而积极的告诉对手:“我是如此地烦恼,为什么你就是不能了解呢?”尤其是当我们因为想说的话无法说出口而感到痛苦时,更应该勇于这样做。

       不要用过于迂回的方式说话

       讥讽、厌恶、奉承等说话的方式,是我们常用的委婉、比喻性的说话方式。有时候我们必须使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说话,迫于情势,必须利用这种方式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过,个人偏好用这种方式说话的情况或许更常见。有时候,明明是一件当而然之的事,但对方就是不了解,这种情况也不少。彼此无法充分沟通的状况如果长期持续,当然会感到压力。

       诸如此类沟通上的烦恼,在性生活中最为常见,尤其是女性。一般来说,由于女性很难对伴侣说出希望对方如何做,因此,总用许多迂回曲折的暗示。可是,到了最后,伴侣还是听不懂。为此,当我们进行性生活咨询时,首先会让女性患者了解,女性也会有性的渴望,所以,告诉对方自己的期望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先更正女性患者的观念,然后才针对如何与伴侣沟通,给予适当的建议。

        过度迂回曲折的说话方法,与只想用态度沟通一样,当对方无法了解时,便容易陷入“都是他不好”的想法中将愤怒的矛头完全指向对方。这样做只会使自己的内心更加不安和爆操,这是我们必须多加注意的地方。

        即使是用委婉的方式说话,毕竟也终于把话说出来了。既然如此,何不鼓起勇气,干脆把话说清楚,让对方能够完全明白呢?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已经知道你的想法

       当对方没听进去自己所说的话时,也会积累压力。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把意思充分表达给对方,而对方仍没听进去时,就更容易感到压力,甚至愤怒了。

      “我不是已经告诉你,要先做好准备了吗?”

      “没有呀!我没有听到。”

       类似这样的对话,不论是在家里或在公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时,不论是对话的哪一方,应该都会感受到压力吧!

       会发生这种情况,不论是下指示的一方,还是接受指示的一方,都应该负部分责任、如果有一方立刻咆哮说:

       “为什么不做?”

      “你要认真听人说话啊!”

       这样一来,彼此的压力指数必然上升。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不但要留意自己说话的内容是否已经清楚表达给对方,还应该确认对方是否了解并且听进去了。尤其当对方视乎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更有必要小心选择适当的沟通方法。

        请大家一定要谨记,“说过了”并不代表“传达到了”。

不要执著于自己任性的想法

         如同前面所说,孤立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最坏影响,就是因为自己的想法而将自己孤立了起来。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天,同事们约好下班后一起去喝酒,而你却必须加班,也没有受到邀请。其实大家是因为体贴你,心想:“那家伙好像很忙,还是别打扰他了。”不过,你却沮丧地想:“大家是因为讨厌我才没有邀我。”从此以后,就算大家开口邀请,你也顽固的拒绝:“我不去!”这就是执著于自己任性的想法例子。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这种情境,首先,我们应该反省:“我总是会在这些地方反应过度。”先帮自己的负向思考刹车。接着,不只在脑中想,还有进一步付诸行动。比如,主动去问对方:“我可以一起去吗?”“把工作做完后我也想去,到时候跟你们联络好不好?”通过沟通去确认对方的想法非常重要。

永远不要放弃沟通

         不论是以语言或是表情的沟通都不愿意尝试,完全不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意味着这个人完全放弃与他人沟通,是最危险的一种情况。

        “反正说了他也不明白。”

        “只要我能忍耐,就没有事了。”

         近年来,有不少年轻人内心保持着诸如此类的想法,在遇到挫折时,躲在棉被中哭着入睡,或先在内心预设立场,几乎完全放弃与他人的沟通的尝试。

         乍看之下,这种态度的时候是一种谦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把它解释为是一种根本不想和人沟通的傲慢态度。个人单方面决定断绝彼此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等同于暴力的破坏性行为。长此以往,当事人的孤立感逐渐加深。我们几乎可以预见,这种人迟早会生病。

         如果要从这种状况中挣扎出来,我们可以向着“把自己的一生清楚表达给对方”而努力,如果觉得无法直接表达,使用电子邮件或普通的信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如果连这种做法也有困难时,建议你最好找个朋友、同事,或是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商量。当你能喝这些人说出心里话时,便可以帮助自己从内心封闭中走出来,挣脱这种糟糕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