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写“微博”

 Z教授的e 2013-03-25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据说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他的叙述诗写得尤好,《琵琶行》和《长恨歌》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作。他还特别喜欢用诗记述生活中的心情琐事,从30岁开始,几乎每年都写好几首,那些诗句生动有趣,真实坦荡,仿佛一张张生活的记录剪影,恰如我们今天写下的“微博”。

“此生知负少年心,不展愁眉欲三十。”白居易29岁中进士,却还未授官,一时有些迷茫困顿,这句诗便是当时的写照。“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这是 36岁罢校书郎闲居时的叹息。

进入40岁后,这些“微博”记事诗越发多了。“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毛鬓早改变,四十白发生”。44岁时,白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心情郁闷,写“微博”的兴趣却越发浓厚:“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我年五十七,荣名得几许”;“我年五十七,归去诚已迟”;“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生命不息,“微博”不止。白居易继续写,“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闲”;“行年六十四,安得不衰羸”;“我今六十五, 走若下坡轮”……退休了,白发满头了,身体衰竭了,多少叹息感慨啊!可是,面对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诗人终于豁达起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旧语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感恩生命的馈赠,享受老去的平静。

诗人一直把“微博”写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家居虽获落,眷属幸团圆。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从工资、家庭到吃饭、生活、写诗等,都形象生动地记录下来,娓娓而谈,读来亲切温暖。

白居易的“微博”得到了后世粉丝的追捧,最著名的是苏轼,他也仿效白居易写“微博”记事诗:“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到了南宋,洪迈编撰《容斋随笔》时特意为白居易的“微博”专门写了一则《白苏诗记年岁》,辑录了这些“微博”诗,欣赏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