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节 电功率
2013-03-26 | 阅:  转:  |  分享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 电功率 一、







入 假如你家装修房子时,采购了60W和25W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根据需要客厅、书房的灯要亮些,卧室、厕所里的灯要暗些,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学生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客厅、书房安装60W的灯泡;卧室、厕所里安装25W的灯泡。

原因: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 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创设物理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入物理”的教学理念,并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









(一)









率 问1:电灯泡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刚才实验看出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问2: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表明相同时间内60W的电灯泡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也就是说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师:物理学中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它就是电功率。从刚才的比较中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电功率呢? 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启发诱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如果用Ρ表示电功率,用W表示电功,用t表示通电时间,用数学公式就应该这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但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这时就要用更大的单位千瓦(kW)来表示。1kW=1000W 电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当电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电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J/s),常用瓦特(W)来表示。

学生熟悉电功率的常用单位。 电功率是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电视的功率为1800w.看两个小时的电视,消耗电能是多少?

学生了解单位的配套使用

(1)P—W,t—S,W—J;

(2)P—kW,t—h,W—kW·h (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1800W,表示它1s消耗电能1800J;(2)由公式,可得:

?W=Pt=1800W×3600s

?=6480000J?

或:W=Pt?

=1.8kW×1h=1.8kWh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能力,注意区分电功与瓦特符号的含义及写法

(二)千瓦时的来历 1.大家看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1kW·h=1000W×3600s=3.6×106J。

2.含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变换一些数值,让学生重新计算,或将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再计算一下。 千瓦×时。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时是时间的单位,故千瓦时就是电功率乘时间,即电功的单位。

(三)额定功率 1.现在我们再看这两个灯泡的差异,一个上面标有“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大家猜测一下,这些标号有怎样的含义呢?

2.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怎样的区别?

?

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



条件

额定电压下

实际电压下



数目

一个

多个



“220V”可能是灯泡的额定电压,这后面的数字都是功率的大小,则表示灯泡的额定功率,即在额定电压下的发光功率。

(四)电功率的测量 1.根据其定义式进行测量。

讨论需要什么器材?测量的步骤有哪些?如何计算等?

计算公式:(N为电能表上所标出的每千瓦时的转数)

例题:

某电能表后只接一个灯泡,测得电能表转盘转10转所用的时间为10秒,则所接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 (1)器材:电能表、秒表。

(2)步骤:测出电能表的转盘转n转所用的时间为t。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2.通过电流和电压测量

(1)电功率与电流、电压间的关系为P=UI。

(2)讨论如何测量,用什么器材,如何计算等?

(3)例题:课本45页例题。 学生根据学习新知识进行思考,作答,掌握。 小

结 本课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单位、测量,延伸了千瓦时的来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等知识。电功率的概念是通过比较两个灯泡做功直接给出的;电功率的单位有两个,一是导出单位,一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为等量的;电功率的测量有两种,一是通过电能表、秒表测量,一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 板

?



?



?

计 第二节:电功率

?

一、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计算公式:,单位:(1)焦/秒(J/s);(2)瓦特(W);(3)1W=1J/s。

二、千瓦时的来历:1kW·h=1000W×3600s=3.6×106J

三、额定功率:用电器在电压下的功率?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四、电功率的测量

1.根据定义式进行测量;2.利用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 课

?



?



?

思 这节课分两次课完成,内容较多,概念较多,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感到:

1.上课的节奏要适当。?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