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知》启示人类大毁灭

 赵东华 2013-03-26

《先知》启示人类大毁灭

 

看完长达两个钟头的影片《先知》,关机,放水,净手,然后躺在床上。在寂静的黑暗之中,再次回想起影片结尾地球一片火海,万物灰飞烟灭的情景,不禁潸然。我猛然意识到,无论好人坏人,无论亲人生人,无论长寿短寿,地球、人类及其所有的人,我们的前途只有一条:走向彻底的毁灭。

 

影片的最后一幕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在地球消失、人类大毁灭的若干年之后,人类的后裔来到了其他的星球上,那里重现出一派草木繁盛、欣欣向荣的景象。两个被外来文明(象征“上帝”)带走而免于灾难的童男童女(象征“亚当”和“夏娃”)和跟随他们的白兔(象征“繁殖”)来到这里,远方是伸向天空的智慧树,似乎新的人类及其文明即将再次轮回诞生。现在,我觉得影片的这个结尾是一种多余的暗示。我倒希望看到地球生命彻底终结的悲惨状态。因为未来的毁灭似乎无法避免。

 

就像影片主角John Koestler(尼古拉斯·凯奇饰演)那样,尽管他破译了“人类末日密码”(《先知》的另一译名),尽管他千方百计地试图阻止人类毁灭,然而,灾难还是最终降临人间。《先知》打破了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表现手法,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它告诉我们:毁灭是必然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人类前景。

 

尼古拉斯在剧中是一位因妻子死于意外而成为单亲父亲的天体物理学教授,这些事件和角色让他对于人类前景的看法,一直在“随机论”与“宿命论”之间摇摆。对于人类和个人的前途命运,他既在怀疑,又在信仰。所以,他破译了准确预言过去50年里每个重大灾难的“人类末日密码”,但在知道毁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却又要自觉肩负起保护人类的巨大责任。他没有退缩而是艰难抗争,然而,除了自己的被上帝选中的孩子脱离厄运之外,最终还是拥抱着父母,和所有的人类一起葬身火海。据影片描述:这幕惨剧发生于公元2009年10月19日。好像我们离死亡不远了。

 

影片中的两个具有灵异功能的童男童女,小男孩叫Caleb,小女孩叫Abby,这应该是《旧约》中nabi一词的近似音。在《新约》中,希腊词“prophetes”就和《旧约》中的nabi一词相对应,音译为英文就是“prophet”。它的基本意思就是“说出来”。真“先知”就是上帝代言人。《圣经》里说:“作为主的代表,先知向人类显明上帝十分珍爱人类,在他们中挑选出一批男女,作他的代表。”遗憾的是,在看完影片之后,我必须告诉大家,我们共处的这个现实世界之中似乎没有先知,而且看来也不需要了。因为即使是先知,也不可能阻挡人类大毁灭的悲剧发生。

 

然而,《先知》是一部不俗的作品。她启示我们应该学会生活,珍惜生命。既然个人的死亡与人类的毁灭不可避免,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先知》似乎也启示了我们:生命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她本身就是在“随机论”与“宿命论”之间摇摆着的。因为毁灭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Destiny&Destination),然而,我们的生命却由于“随机性”而异彩纷呈。我,我们,我们各自的亲人,我们的社会,都是海德格尔所谓的“缘在”。人类的存在,人的生命,就是宇宙随机赐予我们的“缘分”。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认为“生命,就是幸存”,这句话告诉我们,死亡,早已以将来完成时的形式先行嵌入到了生命和生活之中了。因此,除了治病救人的需要外,我憎恶那些人为的“长生不老”。例如,诸如“中国有世界惟一的延续下来的文明”(源自梁启超等人),“中国文化拯救世界”(源自汤因比、季羡林等人)的说法是何等无知、做作和可笑!所有那些苟延残喘地延续自己,并且为此而掠夺他人生命的东西,无一不是该死的。

 

我们都是作为幸存者而活着的,这才是生命的本相,也是我们珍爱生命,喜欢“随机论”,不畏“宿命论”的理由。

 

 

 

————————————————

好久没写影评了,感谢一位网友的提醒,让我看这部影片。我的上几篇影评:

《贫民富翁》为什么能够捧走奥斯卡?

《海角七号》是一张抹去历史的面孔

《疯狂的赛车》是一枚中国元素炸弹

从梅兰妮的复仇看西方文明如何残忍

《赤壁》是一场东亚文明的杂耍 

《刺杀希特勒》太小儿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