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婚礼习俗在前郭尔罗斯历史悠久,世代沿袭。它以隆重的婚礼为核心,以贯穿始终的婚礼歌为主线,兼有迎送宾朋、祭火拜天、悲离欢聚、文体娱乐等丰富的民俗内容,是完整演绎的一部古老而独特的郭尔罗斯史话,成为郭尔罗斯地域文化的一个亮点。2008年,蒙古族婚俗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在婚嫁时经常用唱歌来表达喜庆和悲伤,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蒙古族婚俗。民间始终保持着古老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婚俗。1978年秋,前郭县文化工作者在民间采风时,发现一部记录完整的《婚礼歌》,整理出版后,在国内引起轰动。《内蒙古日报》报道称“我国第一部蒙古族婚礼歌在前郭尔罗斯发现”。1994年,查干花草原文化馆挖掘整理了《郭尔罗斯蒙古族传统婚礼习俗》一书,在内蒙古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编排了蒙古族《婚俗剧》,演出百余场。
蒙古族婚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个婚礼过程由《婚礼歌》和一些固定的程序贯穿起来。迎亲人到了女方家后,婚礼习俗的活动开始。
首先是女方迎亲者向男方客人献茶,此时,双方歌手或大家一同欢唱盛装赞、祝箭歌、赞马歌、贺喜歌等。然后是求名宴,这是女方的头道宴,招待迎送的亲人队伍。求名宴后,开始献茶,期间穿插演唱劝戒歌、贺喜歌等来活跃气氛。之后是沙恩吐宴,系女方家的第二道宴。女方为新郎献上新做的袍靴,新郎开始换装,穿插有点烟、敬酒、游戏、唱歌等活动,一直延续到送亲时辰。报时歌催促人们起程,男女双方亲人开始上路,一路上欢歌笑语,遇到敖包还要祭拜。队伍快要到达男方家时,送亲队伍原地休息,新郎和伴郎先回到家,给家里人报上送亲队伍的人数、车数及男女宾客的数量。然后,新郎伴郎回到送亲队伍处,围绕送亲队伍逆时针绕三圈后,带领送亲队伍进入头道门,双方歌手进行头门对歌,之后男方亲友把送亲队伍请到屋里,并献哈达和荷包,这时,男方的歌手再献上赛马歌、头门歌、荷包歌等。在举行婚礼典礼之前,女方还有一位梳头妈,要为新娘进行梳头仪式,同时要唱劝嫁歌。最后是一对新人拜火、拜天、拜双亲,结束了整个婚礼。
蒙古族婚俗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以礼俗的形式、艺术的手段,再现了民族的历史、浓缩了草原的生活,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民俗、社会、信仰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进行蒙古学研究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它,对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