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听石语

 聽雨軒sjh 2013-03-26

静听石语

美而奇的石头,我一直视它为天生丽质的美人。

读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的《石清虚》,非常感动那位石痴邢公子。他嗜好奇石,偶与一块“四面玲珑,孔孔生云”的奇石结缘,便以生死相许,在六得六失中,情愿承受一切苦难,而奇石得遇知己,感其诚笃,碎身以报之。从头至尾,故事都精心勾勒出了一个“痴甚”的爱石者,和一个“有情”的奇石。 

 

记得船行巫峡时,我看过云雾深处忽隐忽现的神女峰。神女的传说是灵石的又一生动再现,这块矗立于山峰上最大、最闻名的石头,所蕴涵的奇石文化是那么的丰富、深沉,充满魅力。有关神女瑶姬的异文颇多,但她始终是我心中圣洁的女神,她既未重返天宫,也未快乐地在人间生活,伴着滚滚江水,化为了巫山顶上的山峰,成了千百年来永恒的守望,她的故事让石文化更加有了生命和灵动。

天地有大美。早就听说落雨如繁花,花雨入地变成五彩砾石------雨花石的传说。有一年秋天,我随父亲到雨花台的石子岗拣雨花石,那些嵌在花间、藏于草下的雨花石,如玲珑可爱的少女,小巧晶莹,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绿的象玉,握在手上柔软、圆滑,叩之泠泠作响,闻之暗暗发香。我想收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专找扇坠大小的石子儿挑,配齐一种颜色便乐得手舞足蹈。待翻开父亲的口袋,石子大大小小,上面还有清晰的线纹,对着太阳照一照,红的如琥珀,那上面的线纹象红梅迎春图;绿的如葡萄,却分明描画着琼池芳草;有的石子儿象石窟里的坐佛,有的象湖滨夕照,颗颗都是妙品珍宝。

跟父亲拣石头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江南的烟子坝。烟子坝是长江边一片低沉的河床。当冬季枯水季节时,由于水位低,河滩上的石头就会全部显露出来,大如斗小如豆,一眼望不到边际。远远地,有三五成群的觅石者携篮提袋。大凡到这儿来的人都想拣几块石头回家。辽阔的天空、奔腾的长江、无边的石坝,和谐宁静地构成了一幅淡彩水墨画。父亲每次都很有收获,拣到了他至今仍为之得意的几枚奇石,如:奥运火炬,如:春芽。那枚火炬石,通体鲜红,色彩纯正,上端有一处残缺,增添了火苗燃烧着的气势,父亲喜欢极了,当时就给它命了名。还有那块墨绿色的石头,父亲把它抱回了家,洗净后,整天放在案上倒过去、正过来地看,突然有一日惊喜地发现,它竟然是树上的新芽。

清江的河床,也是一片奇石的长廊。我踏上这片河床时,惊奇它的石子竟然都朝着一个方向伏倒。从脚下的石头开始,向远望去,每块石头都是上小下大向东方倒伏着,如向日葵在虔诚地朝拜太阳;如天生丽质的婀娜少女,温柔地展示曲线,合着天籁之音表演舞蹈。毛毛细雨沾衣欲湿,每块石头都晶莹润泽。她们是天地的珍宝,是日月的精华。在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艺术面前,我也成了匍匐于地的膜拜者。父亲在这片以“虎”为图腾的土家族的土地上,竟拾得了一块虎爪石。这是一块石质为灰质岩,形状酷似老虎脚爪子的石头。这块石头成为了父亲精品藏石中的镇家之宝。

“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美石,“沉睡山涧万千年”的奇石,发现它也并非易事。如我,觅石的地方去得倒不少,往往是选了一块又一块,捡了一个又丢一个,从没得到过象样子的石头。对于石头,父亲有他的一套理论。一看:瘦、漏、皱、透或形、质、色、纹;二靠:感悟。父亲说这条最重要。就如观看京剧表演,现实的生活在京剧戏台全用“写意”的手法去营造。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以鞭代马、以桨代舟;三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转一圈就算越过千山万水。全靠自己用心感悟。

悟性有高有低,但不论怎样,我觉得头顶湛蓝的天空,脚踏松软的河沙,耳听淙淙地流水,走进大自然的河滩石坝,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的一件美事。兴许,在这闲情逸致的不经间,偶尔地低头,还会邂逅一位清华绝代的美人,能拾得一件价值连成而众人视而不见的珍宝呢。

 

静听石语 安闻其声

——谈蔡静安赏石的艺术风格

题记:蔡静安,1928年,湖北宜昌人。曾署名壹舟,墨缘轩主人,别号静庵。自幼酷爱书法,早年从师徐艺生,始从厥黄入手,继而临习郑文公、张猛龙、曹全、石门、嵩山高灵庙诸碑,寒暑不辍,五十春秋。雅好篆刻,于雕事之中,渐悟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道理。刻印之始,潜心研习古籀,于秦篆之流畅、汉隶之伸张,魏书之雄强,更得益其浑厚古朴之气。对晚清诸家,更精心揣摩研习,独有心得。其正草隶篆,兼而擅之,尤长于篆隶。其用笔疾涩互渗,险峻峭拔,结字森严平整,灵动洒脱,布白疏密避让,极富金石之气。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展,并结集出版。于金石书法之暇,钟情奇石收藏研究,近年数次深入三峡,收寻奇石,藏石甚富。是全国书协会员、湖北书协理事、宜昌书协副主席.

宋代画家中,有爱石如疾如狂者,如大书法家米芾,世传此公曾着礼服拜石,认石头为自己的丈人。我市著名书法家、古稀老公蔡静安虽不至于痴狂,而他所居住的“墨缘轩”却是用石头砌成的。

在蔡老家中坐下,抬头便能望见厅壁上挂着的一帧“静听石语”的金刚砂喷刻书匾,刹时,便觉自己的身份也高雅了几分。望着那些大小不一、造型各异、温儒典雅的石头们,竟不敢高声起来。

老实说,我不玩石,也不懂石,却在蔡老循循善诱的言谈中,悟出了一些赏石的艺术风格。尽观他家所有的石头,没有一块被命名的。蔡老解释说,中国石具有象征性,我捡的石头讲究浑然天成,从不雕凿,欣赏者应该依仗个人的智能、修养、兴趣,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地透析、把玩,尽享其审美意趣。呵,这就是蔡老的“抽中有象”,在确定中保留不确定。我想,这些似是若非的石艺品之所以令人感兴趣,妙就妙在它的似是若非。正如苏州园林厅堂里那些带花纹的大理石磨片本来并不是“画”,但一旦把它按一定角度嵌入画框,那些抽象的花纹便获得想象的灵性,在观赏者眼中幻化成了山山水水。蔡老赏石,不苟牵强,却把美的享受和意趣交给了赏石者自己去把握,这也是艺术上的一种“不教条”主义。

在卧室的博古架上,我看到一组红绿黑三色的石头,石质细腻,光滑锃亮,独具魅力。蔡老说,这是一组福、禄、寿石。我说你不是不命名吗?蔡老解释道,这不是命名,而是以颜色取义,红喻福,绿寓禄、黑为寿。尤如梅花喻英雄,年年有余(鱼)一样,赏石也是要带着禅释思维的。听着这些莫高精深的解释,令人陡生一种空灵的感觉,暗自思忖,别看这几斤重的顽石,里面的学问却多着哩!

蔡老告诉我,现在大多数人玩的是雅石,以趣味性为主动权;我玩的是贡石,摆在茶几案头,以展示观赏为主。蔡老收藏的石头,依我“门外”观看,大部分都是“乱石”。他却笑着回忆道,那年与一位朋友同去长江烟收坝捡石,朋友在一块几十斤重的石头上摩弄一阵后扬长而去,蔡老随后看到,眼睛一亮,这是一块绝好的石头呵!果然,这块石头在后来的展览中获奖,被专家鉴定为全国罕见。蔡老认真地说,捡石头可不是乱捡,要有审美意识,想象能力,博大胸怀,渊厚知识等,个中奥妙,只能意会,不可言状。没有与石头灵性相通的缘气,精品摆在你脚下你也会视而不见、一脚踢飞……

一席话,说的我脸都红了起来。

辞别时,再看一眼墙上那块“静听石语”的砂刻书匾,似乎听见了蔡老与那些石头们在窃窃私语,情声相融,叩人心弦!我忽然觉得蔡老不也像一块石头么,像一块什么石头呢?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他虽“似是若非”,但却“抽而有象”。真的,我也说不清楚了。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

赏石之风古已有之千百年来,国人的爱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风,形成了传统的赏石文化,进而影响到海外.时至今日.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天然奇石爱好者,成立有国际爱石协会等国际性赏石团体.“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饰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一块佳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不歇的舞.一枚枚灵秀神奇的观赏石,无不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东方J赏石文化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以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见长.其观赏主体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