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1)
2013-03-27 | 阅:  转:  |  分享 
  
综述西汉中期(武帝至宣帝)东汉中期官印(和帝至桓帝)东汉后期(灵帝至献帝)铸印:刀笔相融铸印之前,先书篆于母范
,然后刻模、制模、范铸成印。铸印往往由于翻铸,使字画转角处、露锋处易失刀痕,变得较为含蓄、浑穆、沉着。这正与篆书的圆笔中锋可产生的
效果近似。故常有称赞用笔圆浑、沉着的线条如“折钗股”、“如印印泥”。这也正是铸印线条的特点。琢印:刀寓笔中
玉印等文字,大多线条较细,粗细匀称。有的磋琢后,笔画两端未加修饰,有尖细之感,有的雕琢之后,两端稍加修饰,使之平整而齐,如同刀切。
总的说,刀寓笔中,因而显得遒劲、圆转、清丽、温润,别具一种文静、典雅的风貌。在殳篆中,有的玉印更具婀娜、茂密之美。汉
官印的风格特点浅析制作者:李创(QQ:285871462)汉代印章艺术的发展,与实用紧密结合,因而用途广泛,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印章的艺术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更深入广泛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发展。因此实用和审美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更促进了印
章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汉印缪篆文字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标志着汉代印章艺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由于印章艺术的实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适
应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的审美需要,因而其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印章艺术得到蓬勃的发展和成熟,出现了印章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给予后世以巨
大的影响。按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看,汉官印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新莽、东汉。西汉官印以铸印为主,偶
有凿印。早期印文多圆笔,较为粗壮圆浑自然;中期渐趋方笔,也出现屈曲盘缠的现象。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1.西汉初期(高帝至惠帝末年)这一时期官印的主要特点是“汉承秦制
”。沿用秦官印将印面分为“田”字格和“月”字格。西汉前期(高后至景帝)这一时期是官印摆脱秦印影响,逐渐趋向
成熟的发展过渡阶段。这时的主要特点是:印面已不假界格,但仍分四格。印文结体紧密严整,笔画取圆势,有的尚遗秦篆遗风,同时也出现汉武帝
时那种方正宽博的体态。有的殉葬印较草率这一时期是汉印的成熟期。印面的文字排列,在文景帝时期左起上下读和右起横读
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律化。四字印多为右起上下读,五字印基本上是三行竖排,前两行各两字,后一行单字成排。这种排列方法基本成为后世官印的定
式。在篆文方面,字体已基本摆脱秦篆圆转体影响,形成方正宽博,雄健饱满,布局平均刚劲,笔画浑厚有力、气势磅礴的风格。这成为汉印艺术的
典型风范。西汉后期(元帝至少帝)这一时期官印,是继承武帝以来较为成熟的汉官印风格。字体布局方正、平均、饱满,但
又不是每一格字均装满,而是根据文字结体要求,方中有圆,圆中寓方,也不是绝对的横平竖直,而是字随画变,疏密自然得体。
新莽时期只有短短的15年。它继承了西汉印章的一些遗制,官印全用五字或五字以上的。在度量衡管制上也都力图复古。印略小于西汉。由于
西汉末期手工业发达,制铜工艺更加精湛,因此,在印章的制作上也较以前更加精致。因为多五字印,其最后一个字拉长占前
字两格,为了避免松散,因此在文字的篆法处理上也显现出与两汉五字印不同的特点。东汉时期的官印与西汉无明显区别。文
字仍多为四字,亦有五字或六字的,甚至有七、八、九字。制作方法,有铸有凿。多为铸印时未能尽如人意,故再以修刀改凿而成。东汉官印文字严
谨不如西汉。多有讹变,不合六书。东汉前期(光武帝至章帝)这一时期官印同西汉中晚期,制作精美,印面文字结构与
布置均较匀称,笔画浑劲。这时期的官印,字法刻工开始退化,笔画有生硬之感,圆厚稍欠。但也有一部分继承原样。
特点:有的承早期中期风貌,圆浑。笔画多趋于方挺,略有生硬之意,方锐有余,圆浑厚重稍嫌不足。汉代印
章在艺术表现上总的特点是:气势雄强,小中见大,浑朴厚重,灵巧生动,茂密团聚,韵味无穷。这些特点,不仅具有汉代艺术的时代特徵,同时也
具有印章艺术独有的个性特征。以下仅就印面的图像、章法、刀法、气势等分述之。一、文字处理变化丰富1、书体种类多样
汉代印章使用的字体,虽然多是篆书,但其中又有多种书体,除小篆、缪篆、鸟虫篆,殳篆、隶书外,还有楷、行、草等,但其共同规律是方
整、匀称、有法度、有变化。二、印文排列有变三、文字结体变化多端三、章法团聚,气脉贯串汉代印章的
布置,继承过去疏密自然的特点,同时还发展到法度严谨,气势浑厚的特点。无论是文字印、图像印或图文结合印,虽各有姿态,变化多端,但局部
之间,法度依存于情理,互有照应,团结一气,气势雄浑、精神饱满。二、图像造型简练生动汉代印章中的图像印,或较
大的模印砖、瓦当中的图像造型,都极为简练概括,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得生动、朴实、厚重与灵动,极富有装饰味。其风格
特点,可用朴、雄、满、动四字概括。刀法---刀势笔意的有机结合汉印制作均需经过刀的刻治。铸印,先以刀刻制出印模
而后翻砂浇铸。凿印,则是以刀直接在印材上镌凿成字,即可使用。琉璃、玛瑙及玉等坚硬之材,需碾琢成字,或以刀慢琢成文,方可佩用。不论何
种方式完成,均离不开刀与字。刀的刻凿、琢镌,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印中文字;而字由笔书成,具有书者之个性及审美之情。故要求刀下之字应具有
笔意,即作者之情意。汉印中往往具有浓郁的刀味、笔意和作者之情趣,故清人赵之谦曾说“古印有笔尤有墨”。刀法---凿印:笔藏刀内
凿印,是槌凿成文,较之铸印则刀锋显露。有一种较露锋芒者,如“将军印”之类,由于“军中急于封拜,往往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刀多于笔,刀露笔藏。有一种直率、自然、豪放之美,但也有一部分过于潦草,形体松散。刀法---刀法---
献花(0)
+1
(本文系刘晓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