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纤秾***】新风梳嫰,湿野滴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学习笔记

 振波浪清 2013-03-27
【绝句】【***纤***】新风梳嫰,湿野滴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学习笔记

七绝——牧归......

蒙羊千朵滚蓝天,
草长东风彩蝶翩。
这里歌声飞万里,
轻蹄又出月儿前!

七绝——地质队员的不悔情......

伸山小路挽秦风,
勘探何时怕恋穷?
水识轻舟荷叶后,
秋云不懂夕阳红!

七绝——探乡情......

故土朝霞这样亲,
心中不许找原因。
边关莫怨东风旧,
燕子回家一路新!

七绝——灵感......

心头绪涌大唐诗,
响句三更秉烛时。
一梦晨窗西醒望,
高高月亮挂秃枝!

七绝——读诗之乐......

弯桥傍月远山藏,
可有游云出故乡?
报纸糊窗难敌雨,
秋风入室惹书忙!

 
 
 
 

 

3、***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一品几乎完全都是用意象批评的方法来写的。

王渔洋《香祖笔记》中说: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形容诗境亦妙,

正与戴容州‘蓝田曰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


意象批评方法始于六朝,

李充《翰林论》评潘岳的诗云:

“如翔禽之有羽毛,衣被之有绡胡。”

又《世说新语?文学》篇云:

“孙兴公云:

‘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钟嵘在评颜延之时则引用汤惠休的话说:

“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他在评谢灵运的“名章迥句”、“丽典新声”时说:

“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评范云的诗说:

“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又评丘迟的诗说:

“点缀映媚,如落花依草。”


这种意象批评的方法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过许多运用,

例如《风骨》篇论“风骨”和辞采关系时说:

“夫翚翟备色,而卵翥百步,

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

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

文章才力,有似於此。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

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隐秀》篇论“自然”与“润色”之关系时说:

“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

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

朱绿染缯,深而繁鲜;

英华曜树,浅而炜烨,

秀句所以照文苑,盖以此也。”

这些虽然不是论作家,但其批评方法是相同的。


此品杨振纲引《皋兰课业本》云:

“此言纤秀华,仍有真骨,乃非俗艳。”这一点很重要,

 ”虽然色彩鲜艳,风光秀丽,

但绝无浅俗鄙俚之态,而仍有“真体内充”之实。

它虽然描写具体,刻画细腻,

但毫无人工雕琢痕迹,而显出一派天机造化。

它虽然清晰可见,明白如画,

但并非一览无余,而使人感到韵味无穷。

它和“雄浑”、“冲淡”之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前四句不必如郭解所析,

一句言,一句言 ,它是对幽谷春色的生动描写。

在幽深山谷见春水泉涌,更有美人时隐时现,

之内含纯洁之态,艳丽之中蕴高雅之趣。


振波浪清心读之点滴感悟:
25.
——  浓妆淡抹总相宜。
26.
纤秀华,仍有真骨 —— 句秀不掩骨秀,骨秀神挺句秀。
27.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 新风梳嫰,湿野滴春。
28.
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 月影荷花,霜流梦幻。
29.
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   —— 精神不染气质有别
30.
自然会妙 —— 内在之韵,尽在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