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陆游书法艺术

 鸿墨轩3dec 2013-03-27

浅析陆游书法艺术

刘明国 


诗 魂 铸 就 豪 墨 雄

——浅析陆游书法艺术成就
 
刘国明 邵雪华

书法欣赏【怀成都十韵诗卷】01



[摘要]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诗作以豪迈清新,纤丽雄慨为长,他的行草书,亦是奇拓劲逸,姿态横生。陆游出生在书香门第,家藏先贤墨迹丰富,且勤奋临习。不仅习书日课、而且为诗作文论及书法都很出色。特别是到了归隐山阴的晚年,其倾情翰墨的表现可以说是惊人的。综观陆游传世书迹和他的论书诗句,仿佛就像聆听一曲宁静而激越的交响乐曲,可以想象陆游驰骋沙场拼命杀敌的场景。


[关键词]陆游;书法;爱国;

煌煌一个宋代,立于鼎唐之后,恰又是一个文学书事葳蕤繁祉的时代。有宋之别于唐,在于唐之欧、虞、颜、柳等众书家鲜有诗名,而宋之苏黄诸贤诗文与书法双臻妙境,实乃后不让于先者也。纵览两宋,行草大盛其事,韵意超唐入晋,名家辈出,恰又多无意于书,在宋人眼里,词乃诗之余,墨乃文之余,余事之余,反落大成。宋初儒林诸家成就昭著,自不殆言,这里拈出一个陆游——爱国诗人、著名词人兼一代书人。陆游书法遒严温润、纵意洒脱,具有动态美,充满生命力,沉雄郁勃,寄托着饱受精神压抑而欲一吐为快的强烈感情。

书法欣赏【尊眷帖】




一、 爱国的一生


陆游(1125-1210),自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宦室家庭。陆游的童年,金人南侵,“儿时万死避胡兵”,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惨痛的经历和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陆游自幼好学,“万卷纵横眼欲枯”。为酬壮志,他特别注意兵书,诗中屡次提到“夜读兵书”;同时他还学剑,《醉歌》说:“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亦自命不凡,“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陆游的一生,始终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喜论恢复”,思定中原,是其至死未泯的信念。29岁时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乾道八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襄赞军务,遂至南郑。这是作为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中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欲杀敌报国的陆游,十分振奋,身着戎装,戌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爱国民众,积极备敌。但是,爱国将士的积极抗战活动,南宋小朝廷是不会容忍的。不到一年,王炎调离川陕,陆游也迁任成都。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后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被罢官。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竟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临终时,他写了一首千古著名的诗篇《示儿》。这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的最后号召,它教育了鼓舞了无数后来者。毕其一生足以看到诗人爱国精神的一贯性。

陆游书法欣赏【致仲躬侍郎】




二、陆游书法渊源、代表作及其艺术成就


书品即人品,宋代书坛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书以人贵”的品鉴标准。奸权蔡京、秦桧的书法水准,虽然不低,但终为世人所嗤,无以开掘以见天日。陆游恰恰相反,始终爱国如一的高尚情操铸就了诗人的伟大人格,尽管诗名掩去了书名,把陆游的书法置于古今书坛,却足以抗鼎名宿,巍然千秋。陆游曾自称远祖是“风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之后。曾几《茶山集》云:贤哉机、云孙,道眼极超胜,陆游因此而自豪。从《山阴陆氏族谱》和陆游所作的《家世旧闻》中可以推断出,陆游家族一支源于晋唐时陆氏一脉。陆游虽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年代,却落脚于一个幸运的家庭。山阴陆家不仅人才辈出,而且藏书极为丰富,时值朝廷建秘书省,征求天下遗书,陆宰家奉诏献书竟达“万三千卷有奇”。丰富的家庭藏书,大大拓展了陆游的视野。陆游正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受到家风、家学的深刻熏染,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思想上爱国忧民。陆游的书法成就当然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早在晋代的陆机一幅《平复帖》传世,书史有名,祖辈留下的大量先贤笔札为陆游学习书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又大力收集碑拓墨迹,以至能在嘉州取家藏前辈笔札刻石,在建宁集中原及吴蜀真刻成汉肃十四卷。陆游正是在学习大量家藏法书的基础上,才得此成就的。

陆游的书法,结体以杨凝式书迹为本,参杂欧之险势,其体态天真稚拙,又来自李北海《岳麓寺碑》及颜鲁公的《麻姑山仙坛记》等,其章法多有杨凝式《神仙起居》之意趣,尤其富有特色的书法体态的天真稚拙常表现为重心偏下的点画组合,这种结字在钟繇一系的书法中常见,苏东坡就是一个,但其字形外廓表现为扁平之状,而陆游却一反此规律,变为长方形。并且,上下结构之间和左右结构之间又常错位安置,欲离不离,笔势相应,饶有风趣。其晚年诗中谈到过自己的学书渊源:“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暇日弄笔戏书》“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正复不能到,趣乡已可观。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勿谓在屋漏,人见汝肺肝。”(《自勉》他书学此三家,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也有所学者人品的影响。陆游的传世书迹,除少量的摩崖题名和碑记外,主要是笔札和自书诗卷。《焦山题名》和《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为代表的是他的楷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雄强厚重而近颜体风韵,后者遒逸强健而近欧阳询、褚遂良神采;《玉京行》和《怀成都诗卷》自书诗迹是他行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学杨凝式而肖似,后者学张芝和羲献,遒严温润;以《纸阁帖》等为代表的自书诗迹是他的草书艺术上的成就,纵逸而不失洒脱,有所取法而又不失自家风神;以《野处帖》、《秦记帖》等为代表的书札,虽随意而不失精妙,一下笔便不同凡响,当是他人品、意致、学问的综合体现。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放翁最早的书迹,是镇江焦山的摩崖大字,是乾道元年(1165)任镇江通判时写的,此书全规模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当时“隆兴和议”刚刚生效,前线的战备状态仍未松驰,他题云:“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存烟霭间,慨然尽醉。”他愤然于胸的正是南宋统治者认贼作父,甘于偏安,诸将没有像李光弼、郭子仪那样“手枭逆贼清旧京”,可见他的《中兴颂》笔法,自有深意在此。他的经典之作《怀成都十韵诗》书于54岁,点画厚重不失灵动,轻灵之处不显单薄,章法上字字独立,却通篇气势连贯,有苏黄遗风。更能表现陆游富有创造力的是在此幅基调为行书的作品之中,加入了章草的成分,把行书与章草在一贯的气势中和谐统一起来,古拙中含妍媚,风韵独具。

陆游一生因多于仕,因而并无书名。他在咏叹“僵卧孤村不自衰,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同时,也有虽自叹“老夫端可愧,头白不名家”的学书心得。一个仗剑报国的夙愿在魂牵梦绕,龙泉未摧,此身已老,小弄一下柔输,墨气中便也裹挟出了逼世骇俗的朗朗剑气。

陆游书法欣赏01



三、陆游书学思想

提到宋代书法,人们会自然想到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旁开堂庑,才得以推衍南宋的陆游、范成大、张即之等人。尚意书风笼罩两宋,南宋书坛虽难以再抛臣谰,但它是尚意书风的余绪和补益。陆游才气超迈,擅长诗文,诗集一百四十余卷,平生作诗一万余首在中国诗坛是很少见的。以诗论,陆诗意境豪迈清新,纤丽雄慨;以字论,尤其是陆游的行草书,也是奇拓劲逸,姿态横生。

时临阁帖杂真行。陆游在书法上取法《阁帖》,包括钟繇、二王、诸遂良、怀素等,尤其是对晋帖的取法和学习,如他的传世名迹《怀成都十韵诗》流露出较多的张芝、二王笔法。同时他还受当时去逝未久、声明正隆的前贤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家的影响颇多。元代的胡昊在题陆游的《晨起诗卷中》云:“其笔力雄健,又类苏子美,宜乎得辰宝藏,永为家宝。”他的《草书歌》反映其时临阁帖的情形:吾庐宛在水中止,车马喧嚣那到耳。一堂筱然卧虚旷,蝉声未断虫声起。有时寓意笔砚间,跌拓奔腾作诙诡,徂徕松尽玉池墨。云梦泽干蟾滴水。心空万象提寸豪,睥睨醉僧窥长史。联翩昏鸦斜著壁,郁屈瘦蛟蟠入纸。神驰意造起雷雨,坐觉乾坤真一洗。小儿劝我当自珍,勿过门生书辈几。他用的墨把徂徕山上的松树都烧尽了,他研墨用的水,使云梦泽都枯竭了!也正是他的勤学苦练才达到了“联翩昏鸦斜著壁,郁屈瘦蛟蟠入纸”这样的气魄。除了从《草书歌》中反映的事实以外,他的《剑南诗稿》中的一些论书诗句也反映了这一信息。“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午窗弄笔临堂贴,夜几砚朱戡楚词。”(《冬日》)“日阅藏经忘岁月,时临阁帖杂真行。”(《新治暖堂 》)从以上诗句中不难看出,陆游从儿嬉时代就十分用功,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无一日闲过。

不知笔在手,而况字落纸。陆游这一观点,与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无意于佳乃佳”的尚意书风是相吻合的。陆游是南宋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此时的社会可以说是北宋的一种延续。那么处在这么大的一个时代背景下,他不可能不受尚意书风的影响。“古来翰墨事,着意更可鄙。跌拓三十年,一旦造此理。不知笔在手,而况字落纸。三叫投纱巾,作歌识吾喜。”(《睡起作帖数行》)可见他的作书不是意在翰墨,而是把书法作为一种工具,来抒写自已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其在诗中干脆地说:酒为旗鼓笔刀槊(《题醉中所做草书卷后》),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直用毛锥惊杀汝。(《醉中作行草书纸》),作书笔力千钧,大气磅礴,呼风唤雨。他要用笔杀虏,要用笔阵歼敌。

一朝此翁死,千金求不得。他在《学书》一诗中说:“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剑南诗稿》卷三十七《学书》)陆游“闭门学书”当在晚年,在今人眼里,西晋的“永嘉之乱”与“靖康之耻”均系时代悲剧,王羲之过江南迁的境遇在陆游身上重演。漫漫山阴道,王羲之的主动归隐成就了一代书圣,陆游似乎也不应该辜负众多期待的眼神。但陆游毕竟是爱国诗人,他壮岁忧国,力主抗敌,面对南宋朝廷的软弱腐败和金兵的侵扰,国土的沦丧,诗人陆游已不可能再像欧阳修的“窗明几净,拈笔自适”,也不能如苏东坡那样细细推敲书法的“神、气、骨、肉、血”了。一向坚持主张抗金灭虏的陆游,又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与排挤,难酬壮志,愤而学书。历史毕竟是公正的。放翁的书迹虽以人传,然而其真实的水平确实超出于同时代名噪朝野的范成大和张即之之上。范成大多写田园诗,比陆游少了几份社会责任感;张即之以专精楷书为能事,对一代尚意书风的余脉也只能是鼓弩而振。而陆书不随潮流,自谓“老蔓缠松”“瘦蛟出海”,确是大家气象,他不以媚态取容,以至遭到世俗的讥笑。但他非常自信:人愈笑我,我愈练习。所以他说:“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坚信自已的道路是正确的:“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在其《四日夜未鸡鸣起作》中,又说:“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虽云堕怪奇,要胜常悯墨。一朝此翁死,千金求不得。”虽然诗句中带有一些“狂”气色彩,其书法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后五百年”的明清两代受到了公正的评价。明人李日华在见到陆游自书《大圣乐》后,就认为:“陆放翁词稿,行草烂漫,如黄如米,细玩之,则颜鲁公、杨四师精髓皆在。(《六砚斋笔记》卷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陆游写的书法与他豪放的人格,满腔的悲愤,坚定的信念,感情的升华是分不开的。正由于此,他才能达到落笔时如势从天落,银河泻地,着纸时若蛟龙入海,雷火腾空,达到“不知笔在手,而况字落纸”的境界。当他神驰意造起雷雨的时候,想必是他以“气吞残虏”之势,直驱金兵阵营,纵横驰骋,横扫千军了。每当他掷笔坐下来的时候,满腔的热枕充于笔端,摆脱一生的忧郁之情,感到的是“乾坤一洗”,以致于笔下生风,淋漓尽致!这种把生命溶于笔墨中的字,怎能不飞动,不让人惊叹不已呢?

陆游书法欣赏02





[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刘黎明.陆游悬案揭秘[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4]万文武.书法研究·从陆游的诗谈他的书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5]孔凡礼、齐治平.陆游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2004重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