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马斯洛看美国20世纪50年代心理治疗水平

 木子紫璇 2013-03-2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准备再版爱德华·霍夫曼的《马斯洛传》,把该书重新读一遍。又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马斯洛与他母亲的关系。马斯洛与父亲关系还可以,但与母亲关系不好,直到母亲去世也没有和解,他甚至没有去参加葬礼。据《马斯洛传》,有两件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马斯洛的感情:

 

    马斯洛一直非常喜欢音乐,一天下午,他在曼哈顿的旧货店中找到一些每分钟78转的旧唱片。他非常兴奋地发现,其中有几张正是他一直渴望听到的。回家后,他将这些唱片放在卧室的地板上。正当他满足地查看这些新的收藏品时,罗斯走了进来,警告他,要他立即把这些唱片收起来。由于正专注于自己新发现的宝贵财富,马斯洛心不在焉地忽略了她的警告。后来,他离开了房间几分钟。当他回来时,只见母亲正在使劲踏踩这些唱片。她一脸怒气,大声喊叫着“我告诉你什么了?!我告诉你什么了?!”当时,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罗斯用脚跟踏踩着每一张唱片,直到把它们全都踩碎。然后,她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了房间。

    还有一件事更能说明他母亲性格之残忍。一天,马斯洛独自在街上散步,发现两只被遗弃的可爱的小猫,决定收留喂养它们。他把它们带回了家,悄悄地放在地下室。那天晚上,罗斯回到家后,听到了小猫的叫声。她来到地下室,发现儿子正在用一个碟子给小猫喂奶。儿子把没人要的小猫带回了家,还居然用她的碟子给它们喂食!这使她勃然大怒,她把小猫一只一只地拎起来,当着吓呆了的儿子的面,把小猫的头向地下室的墙猛撞,直到把它们撞死。

        (《马斯洛传》第7——8页)

    马斯洛在40多岁时也接受过精神分析。当初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处理他与母亲的关系。遗憾的是,尽管马斯洛找的是相当有名的精神分析家,从瑞士移民到美国的奥本菏泽,他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当然,尽管“治疗过程并没有最后完成”(《马斯洛传》)但这一事实,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地折射出了美国当年精神分析以及心理调整的效果和水平。因为根据该书,马斯洛当时不过是对母亲还抱有委屈、怨恨等负面情绪而已。可以大胆设想(当然仅仅是设想),这问题如果是用全人心理学方法来处理,以马斯洛本人的基础,完全可以很快、彻底解决。在亲子关系和解方面,去年4月,我曾经解决一个20年不喊爸爸的个案,只用了35分钟!而且经过回访,效果出乎意料!当事人的其他情况也全面好转!当然,这个案共处理了70分钟,在当事人当场用手机喊了“爸爸”后,又给他做了35分钟的扩展和巩固。无独有偶,今年2月,又处理了一例,也是多年没有喊爸爸。用全人心理学处理其它亲子关系问题,都是一次就可以有明显的甚至是较大的效果。

     心理学的水平在不断发展,心理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普遍地提升。全人心理学也是一样。

     至于马斯洛,如果他能够完全解决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肯定能量更大,对心理学会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有开悟的,能够进入高能量状态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已经解决生命的所有问题,他也会有低能量状态的时候。

     鹰有时候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除非它变成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