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文学大师对话》

 灵魂出窍KKK 2013-03-27

《与文学大师对话》--读庄子

 

编写点评:崔玮

 

读《逍遥游》,使我思想开阔,善于对比、辩证。而《秋水》更是把大自然中的河、海想象得像人一样有思想、有荣辱感,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宇宙的无穷,人的认识极其有限”的道理。

 

  

 《与文学大师对话》--读庄子

 

超然庄子

 

 

我知道庄子是在小学,读他的作品是从高一的《逍遥游》开始的。“背若太山”、“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力啊!“朝菌不知晦朔”、“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这是多么强烈的辩证思想。

读《逍遥游》,使我思想开阔,善于对比、辩证。而《秋水》更是把大自然中的河、海想象得像人一样有思想、有荣辱感,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宇宙的无穷,人的认识极其有限”的道理。《秋水》使我在生活和学习上戒娇戒躁,一直努力着。

从初中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而道家思想是消极出世。我却认为庄子对事物的变化是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或者用“无所待”来说也可以。我觉得这并不消极,庄子也是积极的。

先说说庄子的一个寓言吧。猴子在树林中穿梭,行动极为灵敏,连善射的后羿也射不中它。但它不小心摔入了荆棘丛中,就只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不敢乱跑乱跳了。它不是身体不灵便,而是处在不利情势下,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啊。现在我就是这个摔入荆棘丛中的猴子,生活在一个并不适应我的环境中,要想不困惑,怎么可能。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庄子并不消极,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的认识的。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困顿,而怕精神上潦倒。他只是生活在一个他不适应的战国时代,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也不消极怠慢。他缓慢地在荆棘丛中活动着,过着物质生活贫困但精神世界丰富的生活,是积极出世。

他正像一只在烂泥中爬行而不想在庙中被供起来的“乌龟”。我想他之所以出世,也是因为他生活在不适应他的环境吧。

庄子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自悲,他在寓言中提到一个相貌极为丑陋的人,见了他的人都会留恋这个人的德行,不愿离开,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就是人格魅力。庄子认为任何有缺陷的人在其他方面都会超出常人。庄子也如此,他虽然家境贫困,却有超然的思想,他生活得很快乐。

这就是我认识的庄子,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辩证思想的智者,他给我很大帮助,我佩服他的积极,佩服他的在困境中生存态度,佩服他的超然精神。

庄子超然的思想锻铸出超然的人生。

[点评]  作者从自己的个人经历谈起,围绕《庄子》中的三篇,谈了自己的体会与感想。线索连贯,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逍遥庄子

 

 

道家向来为养生之学,崇尚道法自然,有辩证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老子所谓“上善若水”的境界空明通透,令人思之便为之倾倒。“道”为何物?是客观实在?是主观意象?很难说得清楚。道就是道,就像儒家的理,理常在,道亦常在。

庄子是我最喜欢的道家学派的学者,最早接触他是在《天龙八部》中看到他写的《逍遥游》中的一段文字,后来在课文中也学到的那一段——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金庸先生用《逍遥游》来解释书中最奇妙的武功——北冥神功,一门用于吸取别人功力为己所用的武功。就是在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厚积薄发的道理,明白了《劝学》中的那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真谛。然而《逍遥游》中所阐释的道理却远不止这么简单。谁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谁能无所凭借,天南地北任遨游?神人?至人?圣人?谁能达到神人、至人、圣人的境界?没有,然而我们的精神可以!我们的思想可以不受束缚,只要你愿意,可以驾思想之船遨游四海。不要被世间那许多规矩禁锢,把思想从世俗的桎梏里解脱出来。

庄子定然活得很潇洒,真实情况当然无从考证,但就他的文章给我的感觉而言,他很会找借口来将悲伤轻描淡写。可以了解为他有大智慧,思想超然,也可以了解为他会强词夺理,自我安慰。但不管怎么理解,都是我们的感受,于他无碍,他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写到过有关庄子的传说:庄子曾拜老子为师,修炼了一身异术,会分身、变形、穿墙、隐形。老子看透世事,不论婚嫁。而庄子却无所谓,娶了一位夫人。两人婚后很幸福,直到有一天,庄子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个女子拿着扇子向她丈夫的坟上扇风。庄子很奇怪,就问她为何如此。那妇人说她丈夫答应她在他死后,等坟上的土干了,她就可以改嫁。如今这妇人等不及了,想早点改嫁,就在这里扇风。庄子用仙术帮了她,那女子很是感激,便将那扇子送给了庄子。庄子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大怒,埋怨丈夫怎能如此不道德,更大骂那妇人水性杨花,不守妇道。庄子不以为然,反将那扇子递给妻子说:“等将来哪天万一我有什么三长两短,你也可以用这把扇子对着我的坟墓扇。”妻子表示会守寡一辈子。一年后,庄子用仙术诈死,然后分身化为一个俊俏的公子来和妻子调情,结果妻子在当天晚上便迫不及待地想改嫁。庄子笑了笑变回原形,扬长而去,追随老子,终身不再娶。

庄子看透了,所以他活得潇洒,他的确是无所凭借,天地间任逍遥了。然而这也是他厚积的结果啊!如果没有在人世多年的沉浮,他怎能将世道看得如此透彻明晰?如果不是看到了人心的善变,又怎会终身不再娶?当然,并不是世人都如庄子那般,毕竟也只是个传说,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我想说的是,只有真正拿起过的人,才有可能放下,只有放下,才然超然,不被束缚,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至人!很多人认为道家思想消极避世。老庄思想都是空想,并无实际意义。其实不然,庄子的思想并不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并且充满了智慧。老子和庄子的“道”就是为了阐明世间的问题,是一种规律,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观。

道就在身边,只要认真寻找,必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齐物庄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出自庄子的《逍遥游》篇。《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逍遥”便是庄子的人生态度,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读庄子,必须先读他的“逍遥”。

他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平日以打草鞋为生;他曾拒绝楚威王的重礼并谢绝楚国相国一职;他曾“著书一余万言”,过着贫穷的生活,以著书自娱……一生穷困潦倒的他,何以乐在其中?何以仍持有“逍遥”的人生态度呢?

庄子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我明天给你们三个橡果,晚上再给你们四个,如何?”猴子听了都很不高兴。然后老人改口说道:“那么早晨给你们四个,晚上三个怎么样?”猴子们听了却很开心。庄子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人们不知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就会像猴子一样陷入莫名的烦恼中。这就是庄子“齐物”的观点,所谓“齐物”就是齐一万物,即万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从这个观点出发,庄子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物质享受、金钱、权利而奔波忙碌,庄子“逍遥”的人生观给这些人敲响了警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全都只是过眼烟云。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与利是人一生追求的东西,但庄子对名与利的淡泊却使他超凡脱俗,超越名利。忘物皆有所待,即使都有所待,也是有高低大小之别,过分追求,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永远无法到达庄子“逍遥游”的境界的。庄子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他以淡泊为大,放弃富贵荣华隐居了起来。

我敬佩庄子,敬佩他的逍遥。

读庄子,我懂得了人生应该拿得起,放得下。

生与死,两个极端,亦是人们不愿谈到的话题。庄子说,在世界的中央有一个神叫混沌,混沌没有生长耳目口鼻。住在南海和北海的两个神仙很可怜混沌,就想为他开七窍。他们凿了七天七夜,终于开通了混沌的七窍,结果混沌却死了。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庄子说的“天”指自然,“人”是指人为。人为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这话有点绝对,然而面对现在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导致的生态失衡,这话不无道理。当庄子面对生死时,鼓盆而歌,谈笑生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的洒脱令人折服。在他看来,生死都是天命,只是一种形态的变化。而如今的社会,多少人因为受到一点点挫折而跳楼自杀?多少人因为不堪生活或者学业、工作等压力而放弃生命?这些举动,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何不学习庄子的“顺其自然”?

我敬佩庄子的“顺其自然”,敬佩庄子的洒脱。

读庄子,我读懂了人生应该活得自然一些,洒脱一些。

[点评]  开门见山地引用庄子的名言,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接着又从“齐物”与“顺其自然”两个方面来品读庄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态度。有见解,有依据,内容充实。

 

 

 

读庄子让我们触目生春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田子方》

这个人据说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个人自称手中的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可不管怎么说,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思想天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名字叫庄子。庄子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不仅仅是因为他了无拘囿、潇洒自如的风格,更是那深邃广阔,笼盖古今并与儒家相照应的思想。儒家让我们承担重任,让我们坚持建功立业的信念,而庄子让我们放开心灵,让我们学会如何举重若轻。所以,我们常常说孔孟让我们积极入世,老庄让我们消极出世,但依我个人观点来看,不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此,儒家居庙堂之高的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道家处江湖之远的庄子也在《秋水》中写道:“查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这说明道家与儒家都反对盲目追求名利,不同的是,儒家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庄子说:“知分之无常也”。事实上,儒家看重的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在社会层面上让人担当;庄子则更看重九天之上的精神自由,在生命层面上展现真正的自己。一个是社会职责,一个是生命境界,作为一个“人”来说,这正是一撇和一捺。

展现真正的自己,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西方被谕称为“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和东方同时代的庄子算是最早的尝试者,“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分不清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翩翩而舞,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他而尝尽了人间百态。他最后有没有分清楚,我们无从知晓,但他从那一刻开始,人类开始审视自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人生如梦。”庄子重新认识了生命,妻子死了,他不悲不泣,反而扣盆而歌。前来吊唁的惠子看不过去了,庄子就对他说:“死不可悲,也不可怕,我们从哪里来,将回哪里去,既然亲人出生的时候我们都没悲伤害怕,死去时又何必呢?”千年后,在这片充满欲望的土地上,在世的我们为各种各样的目标而奋斗。“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已过去。”于是,如黎巴嫩诗人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会出发。”我们感到自己很累,感到一切都不如意,这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不再单纯。其实,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虽不用去梦蝴蝶,但也有必要换一种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或许你可以凭此看清眼前的自己。

庄子这方面很成功,他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俗话说得好,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眼里或许都容不下一个真正的自己,所以迷茫失措,庄子眼里是整个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至人境界。“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借着庄子的语言,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放开心灵、睁开眼睛的人可以触目生春。与此同时,这个“将磅礴万物以为一”的至人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精神的自由。

[点评]  做精神世界精鹜八极、神游天地的至极自由者,需要的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情怀、何等的气魄!庄子做到了,好一个“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文章作者对庄子了无拘囿、超然、澄明的心理世界做出了解读。是啊,如此的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怎会不是处处触目生春!

 

 

 

读庄子

 

 

一簇幽幽青兰在院中绽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门口,早晨,浓郁的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敞怀露臂的老人挂着几丝怡然的微笑步履悠闲地踏进了院门,他便是庄周。

    寒江寂寞,落雪无言,一个冰雪封锁着大地的冬日。与庄周相濡以沫、共度半百的爱妻不幸逝世了,亲朋好友同来吊唁,当院门被推开的霎那,只见庄周盘腿在地,手持面盆正欢快歌唱,众人顿时噤若寒蝉,为此情此景所不解。此时,惠施走上前去,问庄子为何如此?庄子只是淡淡地说,他的妻子只不过是返回了来时的地方而已。庄子就是这样,仿佛看透了在这世上的一切,大度坦然。

    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齐一,这便是他的齐物论。随心所欲,随遇而安,渺天下而又叹天下,只愿为一个平凡自由的自我,却不愿做那楚国笼中的千年金龟。庄子也正如他的文章一般汪洋恣肆,狂傲豪放。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人们为他的想象奇特而感叹,却不知这鲲鹏原本为极小奇微之物,在他的笔下却成了参天灵兽,真是乱来一气又不输大家风范,可谓遥望齐州九点烟,以红海水杯中泻。是蝶梦化我,还我梦化蝶。这种似无稽之谈又似人生哲理的问题也许只有他老人家才想得到,且还让一帮后世的好小子,为此忘我。有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那份听风饮露,醉酒望月的飘逸;有陶潜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那份黄菊围身,归卧南山的闲适;还有苏轼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的不羁。难怪当后人把它与身佩香兰的屈原相比时得出此等结论:三闾之哀在一国,漆国之哀在万世。

    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中风风火火了几十年,但他们辛苦追求,梦寐以求的不过是名利二字,正是梨花落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生寒雨晚来风,为名累,为利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何易百炼成钢,化为绕指柔,人生末了回首转成空。庄子出示修身为自我的精神便在此处得以体现。在当今社会,儒家入世奋起的思想早已太过于严重,致使人本初的情感渐渐泯灭,匆忙中的人们何不驻足回首一望,回想当年的过往。人生似一道河,河的左边是记忆,河的右边是遗忘,当我们在静静的急流中分心的霎那,小舟竟已到达遥望的彼岸,此时我们才发现,遗忘的太多,而记忆的太少。物极必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庄子的信念也应在这灯红酒绿繁花似锦的世界中得以展现。所有前时的旧梦也只是纷纷扰扰之中难以遣怀的慰藉,读你的人生,象晓风牵出的残月,静静挥泻着幽幽清辉,有无尽的滋味。在回眸处,在凝神望,在侧视时,无为怡然在远处熠熠生辉。征程中,我们奔跑着,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怀着独一无二的心情,追着太阳,追着浪潮,追着生命,追向内心的夏花灿烂处,如夏花般开得绚丽夺目。 

[点评]  品读庄子,令多少文人墨客提笔难书,他的有有无无,他的实实虚虚,真的让人难以表达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本篇文章的小作者真可谓少年有为,真切地写出了许多在品读庄子中的人生感悟,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庄子的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