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5
2013-03-27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孟子二章 总课时 3 学校 长江一中 教者 刘晓静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





析 本课通过两篇小短文向学生展示了道理,通过形象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学习,这两篇短文是议论文,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所以要做到授之以渔。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若要他们深入的学习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议论文的分析很重要。 教











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5分













作者简介

5’



























整体感知:20分

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

(板书课题《鱼我所欲也》)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正字正音。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抓住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精读精练15

















































板书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精读课文,疏通理解:

(一)第一段:

1、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⑴翻译。

⑵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⑶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2、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

⑴翻译。

⑵辩证分析,从正面来论述。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⑴翻译。

⑵假设推理,从反面来论述。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恶有甚于死者。

⑴翻译。

⑵因果分析,从正面来论述。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⑴翻译。

⑵“是心”指什么?

⑶递进论说,升华主题。



鱼我所欲也



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5’



分析文章

20’





















总结全文

10

























背诵第一段,复习短文大概内容。





(二)第二段:

1、一箪食……乞人不屑也。

⑴翻译。

⑵正面举例。

(三)第三段: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⑴翻译。

⑵反面举例。

2、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心。

⑴翻译。

⑵排比、对比。

(四)总结全文:

1、段意:

第一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第二段: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三段: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2、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3、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好处: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气势充沛主题鲜明







































讨论、探究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赏读?延展

10’

























板书设计

分析下列各句中“义”的不同,并说出你读过这些“义”后的感受。



欣赏?感悟?表述

孟子:义我所欲也与生俱来的一种本心——羞恶之心。

三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士为知己者死的“仗义”。

岳飞、文天祥:凛然大义忠君报国的“忠义”。

红岩英烈:气贯长虹、义薄云天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



鱼我所欲也



生------义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5分



































初读课文

10





研习课文

25







在一处很优裕的地方,生活着一群健康活泼的梅花鹿,它们无忧无虑,悠闲、安逸,食物应有尽有,慢慢地,它们变了,变得懒了,变得衰弱不堪,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狼,狼把它们当中最弱小的鹿吃掉,接着吃次弱的,接着又吃了一批身体不灵活的。狼的侵入,使这群梅花鹿受到极大的震动,在生死存亡面前,它们一只只都警觉起来,醒悟过来。它们不再过以前那种安逸懒散的生活,它们与狼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搏斗,最终弱小的梅花鹿被淘汰了,较壮的梅花鹿生存下来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我们能否悟出一个道理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结合课下注解以及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2、第1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排比。

列举事实,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



3、第2段和第1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根据上述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





















































拓展





板书设计 4、第二自然段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5、“是人”是指什么人?

(指上段所列举的六个人及与之相类似的其他人或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

6、作者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须经历哪些方面的磨练?

(思想上:苦其心志

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上:行拂乱其所为)

7、人经受艰难痛苦磨练的目的是什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论证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正面:个人作为——人处困境才能奋发有为。

反面:治理国家——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9、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思想上:苦其心志

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上:行拂乱其所为 讨论分析



































分析议论作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