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3-03-27 | 阅:  转:  |  分享 
  
第四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下面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根深蒂固轻而义举袖手旁观文彩藻饰

开卷有益故弄悬虚前扑后继不求甚解

错别字:

改正: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

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

C、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的基础。

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置的综合素质考察,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不应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不能出尔反尔。

A、坚实纵然/固然允诺

B、坚固纵然/当然承诺

C、坚实虽然/当然允诺

D、坚固虽然/固然允诺

4、“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5分)

(1)“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1分)



(2)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2分)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3)请你谈谈观看这个栏目后的感受。(2分)



探究性学习(8分)

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最近,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关注厦门马拉松”的活动。

(1)通过调查,同学们搜集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一些有关数据,并制成表格:

年份 参赛总人数 全程参赛人数 半程参赛人数 10公里与5公里参赛人数 备注 2004年 14985 2089 2104 10792 全程为42.195公里 2005年 15932 2132 2127 11673 2006年 20933 3567 3133 14233

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上表所反映的情况:

。(2分)

(2)有几位同学准备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组委会提议:将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作为2007年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吉祥物。你赞同这个提议吗?请联系孙悟空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4分)





(3)厦门美丽的环岛路上,99尊精美塑像组成名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群雕,展示了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动人形象。可是有些游客却喜欢倚坐在塑像身上,既损害了雕像,又有碍观瞻。同学们,请你为此拟一条警示标语,制止这种现象发生。(2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3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



9、作者为什么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0、作者希望“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此,你有哪些想法?请简单谈谈。(4分)









(二)《成功》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的公式: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很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比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和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本文略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3分)

+□+□=成功



12、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是(2分)



13、本文开头通过,自然引出论题;结尾提醒人们,强化文章的中心。(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14、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3分)









15、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和“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里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交接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ín)



















兰西县长江一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