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

 昵称11682558 2013-03-28

                                   法库县达尔罕王爷陵

达尔罕王陵位于法库县城西23公里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该村东有黑山(巴尔虎山一脉),西部为平原,黑山的南麓和西麓建有达尔罕王旗贵族的陵园数座,当地群众按建陵的先后、方位和地势,依次称之为“老陵”、“当间陵”、“高陵”、“把边陵”等。

   

老陵是第三代达尔罕王班第与固伦端敏公主夫妻合葬墓。班第是满珠习礼之孙、和塔之子、世袭郡王,死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晋亲王爵。端敏公主是简亲王济度之女,济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赤的孙子。端敏公主于康熙九年(1670年)下嫁班第为妻,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晋封为固伦端敏公主,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五月卒,终年77岁,与班第合葬。因班第建陵在先,故称王爷陵,后村名亦称王爷陵村,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老陵”。陵园四周有七尺高的红色围墙,墙头灰瓦盖顶,朱红大门,配有兽头铜质铺首。进入大门有甬路通飨殿,飨殿三间,建在青石台基上,飨殿为硬山式灰砖墙,上墙筒瓦,饰有吻走兽,檐下设廊,朱漆彩画,正中一间隔扇门,两边各一间,为磨砖窗台,花格窗棂,殿内方砖铺地,正面有供桌、祭器等。飨殿前两侧有东西相对的配殿各三间,东配殿陈列陵墓主人生前衣物、用具等,西配殿东列轿及仪仗等物。飨殿两侧有向东西延伸的翼墙,翼墙蹭各有角门通后陵院。后院正中筑坝方形台墓,东、南、西三面各有三级台阶,中有贺形宝顶,其下为班第和固伦端敏公主的墓室。

当间陵

第四代达尔罕亲王罗卜藏衮布亲王与和硕公主合葬墓。罗卜藏衮布是班第和固伦端敏公主所生,康熙四十年(公元1710年)10月承袭科尔沁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娶和硕公主,授为哲里木盟盟长,赏御前行走。乾隆八年(公元1734年),罗卜藏衮布随扈皇帝前往盛京(今沈阳),特加赏白银3000两,并封他的三儿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为辅国公。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罗卜藏衮布病逝,乾隆皇帝赏银一万两治丧。陵园建筑青砖围墙,大门一间,门外平列东西相对两间砖房,大门内有通道至过厅,通道东西相对各有三间厢房。过厅三间,其后正面是飨殿三间,再后是宝顶,陵园周围皆植青松。

在陵园西侧,建有一小陵,有围墙、宝顶和三间门房。为罗卜藏衮布长子大公陵。

在老陵和当间陵中间,建有两座小陵,为达尔罕近支。

把边陵

也称“二太王陵”。位于“高陵”之东,陵园建筑规模与上述陵墓相同,为第六代达尔罕王色旺诺尔布的陵墓。色旺诺尔布是第五代达尔罕王色布腾巴尔珠尔(罗卜藏衮布的三子)的二哥。色布腾巴尔珠尔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承袭亲王爵,并娶乾隆帝的三女儿和敬公主为妻,成为额附和哲里木盟副盟长;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因误用阿木耳萨纳(不久叛乱)驻守伊梨,获罪并革去亲王爵和旗札萨克,由其二哥色旺诺尔布承袭王爵。按照当时惯例,承袭兄长或弟弟王爵者,称二太王。色旺诺尔布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被授于哲里木盟盟长,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卒,葬于此。

    陵 

位于“当间陵”东二里处,陵园建筑与“老陵”、“当间陵”基本相同。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该陵埋葬的是第八代达尔罕亲王丹增旺卜。丹增旺卜是旺扎勒多尔济的长子,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承袭旗札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爵,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赏御前行走,并赏戴三眼花翎。嘉庆七年御赐贤王称号,并授为哲里木盟盟长,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正月卒。

慈恩寺老陵

位于巴尔虎山东麓慈恩寺乡五家子村,是达尔罕王旗多罗贝勒绰尔济之墓。绰尔济是第一代达尔罕亲王满珠习礼从子(其父为满珠习礼之兄察罕),孝惠章皇后之父,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尚郡主,授和硕额驸,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封晋国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晋升多罗贝勒,诏世袭罔替。绰尔济戒马列一生,曾多次参加后金、清与明朝的战争,屡立战功,很受清延赏识,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卒,其长子鄂齐尔袭贝勒爵。陵的规划较小,有围墙、门洞、甬路、寝殿、宝顶等,陵外植松柏。

以上诸陵均由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管辖,清代和民国初年设有“衙门达”管理陵寝事务,并有陵志记载各陵埋葬者的名字、世系、官爵、经历、功绩、埋葬时间、祭祀、山林区域等,但遗憾的是上述诸陵均在“9·18”事变和上世纪四十年代被毁,陵志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丢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