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在山的那边
2013-03-28 | 阅:  转:  |  分享 
  
导学案设计



科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设计人 课题 一在山的那边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课时 时间 学





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合适的语气。

2.理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

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重难点预测 重点 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



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难点 朗读技巧的训练。

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在《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相关背景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1979年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历,与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历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3、了解诗歌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集中、精炼、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一般分行排列。



4.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和品味

诵读:一要读准词句;

二要读出接总停顿;

三要读懂内容;

四要读出感情。

品味诗歌,要抓住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从用词、修辞、写法等角度,领悟诗的内容和情感,品出意蕴,品出哲理,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

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喧腾:

信念:

诱惑:

二、诵读诗歌

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

学生小组内练读,讨论,把握节奏和停顿。小组朗读展示,师生共评。

3、三读诗歌,读懂内容。

指生范读,学生听读并思考:第一、二节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中的“山”和“海”

指的是什么?

4、四读诗歌,读出感情。

学生齐读,融入诗境,读出诗情诗味。

三、品读诗歌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6、怎样理解“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几句话?









四、小结:













五、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借鉴本文的写法,采用诗歌的形式,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感情,若能够用上本诗所学的修辞手法就更好了。如果你觉得有难度,不妨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写一首诗。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

2.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喧腾:

信念:

诱惑:

3.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的把握。



【合作探究】

4.这首诗第二节中的“山”和“海”分别指什么?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7.怎样理解“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几句话?







小结:

这首诗歌以一个向往外面世界的山区孩子寻找大海为全诗的抒情线索,以“山”比喻困难,以“海”比喻理想,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我们总会有实现自己理想的那一天。

【精读精练】

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8、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9、“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主题阅读】

山民(韩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山的那边呢”

“山,也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但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也使他会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1、你怎么看待诗中的“父亲”?把他和《在山的那边》中的“母亲”作比较,你更喜欢谁?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借鉴本文的写法,采用诗歌的形式,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感情,若能够用上本诗所学的修辞手法就更好了。如果你觉得有难度,不妨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写一首诗。







































献花(0)
+1
(本文系兰西县红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