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2013-03-28 | 阅:  转:  |  分享 
  
高迎冬,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doi:10.3969~.issn.1005-152X.2012。11.060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高迎冬,李杰,张颖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要】从物联网的概念人手,简介了物流管理中物联网的技术支持,然后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时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应用

[中IIt~]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411oo5—152X(2012)11-o175—03

ApplicationoflOTTechnologyinModernLoglsticsManagement

GA0Ying—dong,LIJie,ZHANGYing

(Hebe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ofCommunication,Shijiazhuang050035,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startingfromtheconceptoftheInternetofThings,weintroducedthetechnicalsupportfromtheInternetofThingsin

logisticsmanagement,thenanalyzedtheeffectofIOTinpromotingmodernlogisticsmanagementandfinallyforecastthedirectionofthe

developmentoflogisticsmanagementinIOTera.

Keywor~:IOTtechnology;logisticsmanagement;technicalapplication

1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

术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技

术,如传感器、射频识~I](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

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

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

位置等各种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

管理和控制。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如把感应器嵌

入油网、电网、路网、水网、建筑、大坝等物体中后,将“物联网”

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其利

用超级计算机群对“整合网”的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

实时的管理控制。目的是以精细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

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2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组成部件

2.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

流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传感器的安装

与配置,安装传感器的目的就是将整个物流系统包括设备终

端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成为可以使用相关设备

进行测量的信号,传感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敏感元件、转

化元件和测量元件,同时配以辅助电源。其中敏感元件用来感

受被测量的信息,转化元件主要是将被感受到的信息通过一

定的方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信息并最后输出。传感器技术

是物联网技术的最基本支持,因为如果没有传感器技术,物流

活动就不能直接转化为物流信息,也就不存在后期的信息联

盟处理。

2.2RFID(射频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也是一种传感技术,RFID技术是融无线

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

别、物品物流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RFID技术,

可以将设备末端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转化为信息流并传递

到物联网上的每一个环节。RFID技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

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

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的阅读器(Reader),也就是

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

【收稿日期12012—08—25

[作者简介】高迎冬(1981~),男,河北新乐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物流工程、物流管理;李杰(1980一),男,河北井陉人,河

北科技大学硕士,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张颖(1980一),女,满族,河北围场人,南开大学硕

士,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物流。

——175——

研究与探讨物流技术2012年第3l卷第11期(总第266期)

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最后是超高频手

持机天线(Antenna),用于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2.3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tee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

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一方面是现代很多科学技术的基础,另

一方面它又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

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物流系统中使用物联网技术,

不可避免的要采用纳米技术,用纳米技术制造一些物联网器

材,其寿命更长、质量更轻、硬度更大,是物联网技术很有前景

的发展方向。

2.4全球定位技术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

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全方位实时监控,利

用GPS实现全球定位,实时跟踪物流信息,是物联网技术支持

下物流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

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

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其定位效果好,定位速

熙陕,是对当代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贡献。

2.5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2-dimensi(malbarcode)是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

按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所形成的黑白相间的

图形、数据、符号信息等;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

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

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

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二维码能

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占用的面积很

小。《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二维码作为物联网的

一个核心应用,使得物联网终于从“概念”走向“实质”。

3物联网时代的物流现代化管理

3.1物流信息化管理

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就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物联网

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种信息化的程度。通过传

感器技术、RFID技术、纳米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二维码技

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要应用物联

网技术,那么所有的物品都要配以相关的电子标签,这是实现

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关键。这样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地

掌控各项物流进程,做出最有利的决策。这种高度信息化、智

能化的物流管理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

成本,并推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3.2运输智能化管理

伴随着全球定位技术、全球地理技术和智能化遥感技术

的发展,当代物流运输体系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动化

和智能化可视控制。整个运输路线中,监控和检查都是由感应

器的自动化感应完成的,这些感应器将会及时将感应信息传

递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将会对运输车辆进行指挥和调度,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行车路线,准确预知货物的运达

176

时间,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

3.3配送中心一体化管理

在现代物流系统的管理中,物流中心的运行效率是一个

非常关键的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地提高其运行

效率,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管理成本。进入配送中心的

每一个货物或托盘都将带有RFID标签,其记录的与货物或托

盘唯一对应的相关信息将成为该货物或托盘在整个物流配送

环节的身份标识,借助于感应器所形成的无所不在的感应网

络,配送中心将可实现出入库的一体化智能管理。

4物联网技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4.1实现了全方位、实时的网络查询

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整个物流链或供应

链实现信息化,可以将整个链条上的每一个部分连接起来,从

而实现实时的信息查询。迄今为止,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智

能化成为了科技自动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而智能化的前

提就是信息的自由流通。在物联网中,首先由植入物体和产品

的末端传感器将信息进行采集,然后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或

是系统指挥本部,以实现动态的选择,所以,能够满足实时网

络查询的物联网技术具备了智能化的三个基本特征:自动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

4.2实现了全球一体化的管理

网络全球化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联通,让互联网的

力量遍及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要特征,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网络全球化

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以信息化和网络化、智能化为手段,网

络传播的速度快、多变化、无边界、多维度等特点,加速了全球

化的进程,抹平了差异阻隔,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分离。网络自

身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将其与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系起

来以后,就有了一种“自我延生”的过程。网络本身是一种工

具、一种媒介、一种现代化技术,网络作为一种工具,有其服务

的对象和服务方式,但是其提供的便利要大于很多传统的工

具。作为一种媒介,网络全球化可以打破时空和地理的界限。

4.3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

物联网时代的物流管理需要有一些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一些关键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一是识别与采集信息技术,包

括RFID、传感器等。二是移动通讯技术,包括3G网,甚至4G

网等移动无线通讯技术。三是智能终端,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

相比,物流信息化中特有的两种装备:机载终端和手持终端,

将得到快速发展。研究这两个智能终端的差异性,将反映物联

网时代物品和人的管理方式。四是位置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

现在非常流行,除了传统的GPS,发展最快的是通过智能手机

提供的位置服务。五是商业智能技术。一旦管理转移到依赖于

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实现决策增值时,商业智

能技术将会热门起来。

4.4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及时反馈与管理

企业过去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信

高迎冬,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息管理体系,目标是将本企业的信息管理好。但是,随着信息

时代的到来,当今的信息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信息体系

也不只局限于本企业内部,而是一个连接了很多企业的信息

管理联盟,企业之间自由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传统的管理

在前期基本上是按照二八法则定位的,也就是说企业的KPI

指标、服务水平,只要求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就是一些车、人、

仓库,把他们管好了,服务水平的80%就有保证。其他因素可

能很多,但影响很少。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困

难了,还需要知道交通情况、天气情况等,这些情况对于企业

进~步提高KPI非常重要,从80%提高到90%、95%,没有外

部系统的沟通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在进一步提高时,二八法

则就要调整,要掌握更多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建设开放性的

平台,这种开放性是提高运营水平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个开

放的过程中,一些热门技术,像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将会

成为实现开放性的关键技术手段。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制约

开放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过去之所以不能开放,或者开放的

步子小,主要就是怕系统不安全。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系统

的开放性和安全性会有矛盾,这个矛盾在传统的情况下怎么

平衡,在新的情况下怎么平衡这些变化制约着整个系统开放

性的发展。现阶段要解决安全的问题,~要靠技术,二要靠流

程,即要重新设计流程,三要靠法律,四要靠内部管理。安全问

题也在不断变化,包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承受程度等。这种

变化使开放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状态不断调整,这也会促

进系统自身逐渐地开放。

5物联网时代的物流管理展望

物联网已经成为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之

后的又一次科技浪潮,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中,信息技术与信

息支持仍然是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向。结合国家的物联网技术

产业战略规划,物流企业要努力实现物流的高度自动化的组

织与实施,物流决策的高度智能化,物理管理的高度虚拟化以

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物联网技术支持的物流

管理也是信息科学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未来国际科技竞争

中,必须大力将物联网信息化管理融人到物流领域,物联网技

术将成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任何一个物流新业务的开

展,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工

作一定要走在新的增值业务之前,信息化须首先准备好。企业

应该重视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体系的影响,加快信息化的

建设,提高物联网时代信息化服务的水平,以促进物联网时代

物流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左斌,姚瑶.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J].企业管理,2010,

(7).

f21丁丽萍.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物流管理[Jj.企业技术开发,2008,29(15).

[3]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0,(11).

[4]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0,(61:30—35.

[5]左斌,姚瑶.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lJJ_企业信息化,2010,

(7):96—98.

[6]左斌,姚瑶.物联网在物流产业中的推广障碍、影响与策略叨.中国物

流与采购,2010,(9):68—69.

[7]戴定一.物联网与智能物流叨.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8):34-36.

(上接第82页)因此在从风险、成本、效率和客户等多视角考

察物流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应该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一个

能够实现数据实时分享和高度集成处理的物流运作服务数据

生成系统。

(2)加强对于物流运作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围绕中长期的

物流成本计划,将物流企业的各项服务作业环节整合为一个

有机整体,将物流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物流客户的作

业成本环节纳入其中,从而为正确地测算和估量物流业务运

作的成本预算、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相关的风险识别等准

备必要的条件,并据此将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销售预期控制

在物流成本所允许的合理范围内。

(3)对物流作业服务流程和产品服务质量标准进行标准

量化管理。对于物流服务的具体标准、价值利益、操作规程和

服务方法流程以及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都要尽可能地实现标

准化,对物流服务环节的仓储运输、加工包装、装卸搬运以及

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等进行作业定额化管理,并根据物流企业

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和历史作业数据进行物流成本的统计分

析和模型构建,依靠标准化实现与国际物流服务标准体系的

接轨,并在此基础上为参与平等市场竞争准备条件。

(4)采取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对物流过程进行均衡管理和

控制。由于物流作业环节的物流成本相关性和衔接性比较强,

除了要对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包装以及配送流通等环节进行

局部重点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注重内部运行中职能部门之

问的信息网络、移动通讯、MIS、跟踪定位技术等信息化沟通平

台的搭建,以最大程度上节约业务运行的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和绩效,因此形成和构建一个动态的物流网络成本控制系统

是提高物流企业绩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罗薇,谭波.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_广西轻工业,

2010,(3).

【2]刘丹,王雄.动态物流联盟绩效的动态模糊层次评价研究叨.矿冶工

程,2011,(2).

[3]罗黎元,杜凯.浅议现代物流企业绩效预测的指标体系【JJ.商品与质

量,2011,(s9).

【4]刘明菲,李雷宇.谈物流企业顾客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商业

时代,2009,(18).

【5]孙伟.基于灰关联分析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

报,2009,(1).

【6]范林榜.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fJI.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8).

一l77—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