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艺术馆???丰子恺画展(二)

 五成 2013-03-28

香­港艺术馆   丰子恺画展(二)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崇德(今嘉兴桐乡市崇福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WC。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大都不画出脸上五官的表情,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推想,比如上篇的街上挑担的理发师,理发之后要给人挖耳朵的,这种景象现在可能看不到了。丰子恺画了出来,看两人的动作姿态就可笑,也是没画出人的五官表情的。他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朴实无华而有引人回忆思索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漫画的一个特色。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推食”,图中的老母鸡看见还有一只小鸡正在赶过来,因此在叫唤和等待,关爱之情跃然纸上,这也叫尊老爱幼吧。
丰子恺的漫画流行很广,以前报纸杂志上常见。他画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可都有普遍人情世故的含义和动人的情趣,小学生看得懂,大人看了也感动。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都会之春”,一只风筝,阳台上一盆花,就把春天的气息和城市房屋逼仄表现出来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是这样解释这幅画的---以艺术的眼光来看世界,则不仅人间有情,各物亦皆有情。故先父一一画出书桌上诸物之表情,其中壶瓶之类表情皆安详,唯独日历发愁,正在慨叹日月之飞驰,而时钟则有愠怒之色,莫非嫌主人迟迟不来作画写文?
以有情有心的眼光看天地万物,则万物皆有表情。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似爱之虐”---这个惯宝宝,爱他会变成害他,当今社会也不乏此种情景,只不过方式和方法不同,李天一劳教后出来,其父母不是立马就买了一辆新车给他。即使是低层的平民百姓也很少让儿孙做家务了---很多问题都自己扛。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协助筑巢”---动物、禽鸟也互相帮助,何况人乎?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把王安石写给妹妹的诗随手拈来,将友情刻画纸上。也能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村状况---菜油灯、小泥炭炉,还要用竹筒吹火烧水,小老鼠蹲在堂屋和里屋之间开孔气窗上---这个地方还可以放油灯或蜡烛,让两间房都有光亮。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呵呵,丰大师可是喝过“洋水”滴---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为“爸爸”,夏丏尊为“妈妈”,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写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见上一篇)。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最后的吻”,穷困的妈妈将养不起的婴儿送去“育婴堂”,与之相对照---墙根下的母狗还在哺乳喂小犬。在“万恶的旧社会”,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都有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教会组织所办的育婴堂来收留“弃婴”,在我的少年时代,这些是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证(曾有报道说在育婴堂院子地下有儿童尸骨)”来控诉的。但现在看,教会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能减轻政府的和穷人的负担。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人瑞  一母三胎”,加上傍边的那个小姐姐,呵呵,在建国初期学“(前)苏联”的时期,她就算是“英雄母亲”了---二战后苏联牺牲太大,人口剧减,故鼓励多生,因而有妇女多子女被授为此称号。可如果在八九十年代,她就是“超生游击队”了,我在担心吃什么“奶粉”呢。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无条件劳动”,丰大师经常以“赤子之心”以儿童的眼为眼、心为心,而非以中国传统父性的眼光来看下一代,所以他的漫画儿童爱看。看见小桌子、小椅子、小旗子、小喇叭没有?更有出自江南无锡的大头娃娃--大阿福(不倒翁),小朋友怎能没有共鸣!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儿童扑蝶被大师认为是“杀生”,佛教徒讲究不杀生,要放生,大师推而广之提倡“护生”,所以他此次的画展有一部份的题目为“护生”展。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相敬如宾”,将动物拟人化。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贫女如花只镜知”,香港大学的文洁华教授是这样点评的---画中一个破落户的邻家女孩,手拿着镜子仔细地自我端详,贫穷并没有多去她爱美的天性和梦想,一如丰子恺拙朴的生花妙笔,不断描绘出这样的信息:人世间,爱胜过愤怒,希望大于恐惧,乐观比失望更见益处。他笔下的世界善良、善感、童趣、美好!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爸爸回来了”,小孩子最喜欢扮演自己的父母,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努力惜春华”,想起一首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昏黄华叶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晨出”,爸爸上班去了,丰一吟说---家里的孩子是天真浪漫的,他们在取笑自己的爸爸,在家里是一个样,怎么出门又是另一个样。
现今和成年人的社会,我们都是戴着面具做人,内外不同样。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好花时节不闲身”,春天来了,不闲身辜负了垂柳依依,小燕子,请代我向垂柳问好。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意境不用解释了。看见墙头上还有一只小猫---夜猫子出动了,爱郎还没来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某种教育”---泥娃娃就是这样“倒模”出来的,看来解放前后的教育模式都有些共同点,分别是似乎以前的大师以旧社会培养出来的多,现在的大师满天飞---不值钱。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间接的自喂”,有人评说---道尽人类的自私,人性的观照。  意思是:人喂猪,然后宰之、喂自己。
我评---现在有大部份是工业喂猪,喂猪以有化学成份的饲料、为防猪瘟吃抗生素,最后这些又反馈给人类,人啊人,有时比猪还蠢,比畜生还坏。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瓜车翻覆”, 这种场景看来古今皆有之。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 “钻研”,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要钻研,其实钻进去和冒出来,有时都与书无关。
香­港艺术馆 <wbr> <wbr> <wbr>丰子恺画展(二)炮弹做花瓶,万世乐太平”,和“铸剑为犁”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起金门的工匠以“万炮震金门”(30余万发)的炮弹皮做原料,打造金门菜刀。炮弹壳做瓶是“平”,莲蓬是“年”---岁岁平安是也,有了和平,大阿福们才能笑颜常开!
 
最近被禁止出口其画作的已故大师吴冠中是这样评说丰老先生的---“我初中时很爱看丰子恺的漫画,跟着他的眼观察人间万象。后来进了艺术专门学校,觉得丰先生的画简单,便疏远了。如今广览天下图画,千奇百怪,装腔作势,令人恶心者多,再看丰先生之作,亲切感人,乃真人之情,真人之艺。今大师满天飞,以大欺人,耍弄愚人,丰先生之作,画不盈尺,沁人心肺,广及大众,是人民的大师,大师者,慈母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