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思路

 lhktija 2013-03-28
 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思想,对指导我们脉象客观化研究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台仪器的设计思想,将标志着这台仪器的科研方向。如果没有一台好的仪器,使两千多年来的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诊断方式,是不可想象的。

一. 已问世的中医脉象仪的沿革
两千年来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是中华医学的瑰宝,有很多的有识之医家一直都在想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把中医的脉象描绘出来,并相继问世各式各样的脉诊仪,脉象仪,但是都无法完成中医的脉诊过程,无法应用于临床实践。这此在前面的《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已经提及不再赘述。但是从各种脉诊仪问世的那天起,辛辛苦苦的科研工作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启迪:它告诉我们用一成不变的思想去研究中医及中医诊断是行不通的。有人曾经说过,如果离开阴阳五行,中医将是一个空壳。这种说法虽然是在排斥中医,但是他却道出了中医诊治的精髓。不过还是要提及一句话,那就是古人说,不懂易不能学医。我们设计的中医脉诊仪必须通过阴阳五行以及易经的变化,实现中医辨证的诊断方式。
在谈及脉象仪的设计思想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古典中医的脉诊情况。在《脉诀彙辨》中这样说的,诊脉时“斯时也如对敌之上将,操舟之工,心如走珠,形似木鸡,不得多语调笑,妄论工拙,诊完满前切勿顾盼,丝竹入耳,恍如无闻”这说明真正上工在诊脉时,实际上进入了入静状态,难怪古人对脉象言之真切,比喻形象,一直为后人所不及。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要研制出一台能表达完整中医体系的脉诊仪,不是有一支传感器再加上一台计算机就能完成的,它必须有一台高精度的先进的诊断仪器相配置,来完成中医脉象的诊断工作。

二. 脉象仪的设计机理
以生物模式为主导的西医,钱学森先生称之为的对抗医学,面对着现代的疑难杂症往往力不从心。这是因为现代的疑难杂病多源于整体性疾病,病因多复杂隐匿,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牵制,病变涉及的脏腑广泛。因此包括手术药物在内的,固定的规范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已知诊断方式,常难以奏效。因此中医的诊断仪应从天人和一的整体出发去研究,应从中医的四诊八纲去探讨。如能准确地区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将不会铸成大错,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诊断和医疗效果。因此在这台仪器的设计中主要应用了中医辨证的脉诊方法。这台仪器的特点是把人看作是与外在世界的变化即对应又统一的开放系统。人体和外界的不平衡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七情六淫所造成的各种疾病。找出人体对外在世界不适应,造成人体不平衡的原因,是我们这台仪器的关键所在。

古人留下的二十八部脉是两千年来对东方医学的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因古人也是人,由经验和推理的医学文化未免有些粗糙。但是古人用脉象一词来命名已经是顾名思义。“象”毕竟不是“数”,由“象”到“数”的转化是我们中医研究自己的仪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中医的脉象不是单因素决定的。比如“数脉”,由于运动、喝酒、外界刺激、以及心脏或其他脏器的疾患都可能形成此脉。但是脉诀上讲的“迟——寒”“数——热”,这里的“数”只是对热病而言,很明显“数脉”并不完全是热病,只不过是古人谈脉时已经排除了其他的几种可能。但是我们对于一台脉象客观化研究的仪器,则不能单凭脉搏跳动的次数来确定是否是热病。而对其它心跳的原因找出理论依据,因此这里检测的“数脉”要受到取法、波形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又如“代脉”,书上云“一息数止,止有定数”,并诊断为死症。而现代的室早二连律、三连律等都具有“代脉”的特点,但并非是死症。由此可见古人言代脉肯定还有其他的限制因素,只不过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罢了。对于“代脉”古人没有精密的仪器去描述,他们也不可能凭着自身的感觉,把整个脉诊说的很精确。我们所设计的脉诊仪将是诸多参数合参的结果。而这些参数随时都在变化着,这样才能准确地体现出中医诊断的辨证思想。

三. 中医脉象的七维函数
古人谈及脉象时,除二十几部脉以外,还有一些真脏脉等。归纳起来由以下几个参数组成:

1. 位置:也就是脉位。它包括浮、中、沉、长、短等。

2. 脉搏的应指程度:如洪、微、虚、实等。

3. 频率:单位时间脉搏来去的次数,如迟、数。

4. 脉搏的节律:如促、结、代等。这里还应当包括不规则的节律。

5. 脉搏的形状。一个人的脉搏实际上是由很多波组成的,这些波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不同的波形。实际上脉搏的波形是由时域和频域相互变化而构成的:如动、芤、弦、紧、缓、细、散、濡等。

6. 脉搏的走势:是指脉搏来去的速度。当然包括其波形上升或下降的速度,如滑、涩等。

7. 脉搏的波动范围:如散、细、弦、紧等。

一种脉象分别是由以上一个或几个参数组成的,是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内的多元函数。

  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当然人体也不例外。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找出二十四或者二十八部脉的客观真谛,无疑是很困难的,也为时尚早。只有在大量的研究及实践之后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首先应从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入手,这台仪器将有更实用的诊断价值。以后在我们的病例中要说及。

四. 设计仪器应当满足此七元函数的检测及转换。
古人云:“脉象精微,其体难辨,心在易了,指下难明”。我们设计的脉象仪,就是要把古人指下难明的脉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因此在设计脉诊仪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到的七个方面,即1.位置,2.力度,3.频率,4.节律,5.形状,6.走势,7.波动范围。从以上七个因素来看,要想用简单的传感器加上计算机是很难完成的,这样只能走脉波描记器的老路。

1. 首先,完成以上工作必须设计出有机械系统、传感系统。这个传感系统应当是多元传感器同时工作,以满足各项指标的检测工作。只有检测到精确的,完全真实的信息,我们的诊断工作才有实际意义,并把此项检测结果应用到临床来指导中医处方及治疗过程。

2. 要有精密的控制系统。在脉象检测及诊断过程中,以达到检测准确、控制灵活的目的。

3. 硬件接口及放大系统。检测到的精确位置只有在不失真的放大后才能得到满意的诊断效果。它首先要排除伪信号及外来信号的干扰;其次还需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并传送到计算机中一个完整不失真的工作信号。

4. 软件处理系统。由于病情是千变万化,而且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而异。这就需要此软件有辨证思维的功能。

5. 执行机构将已存储到计算机中的成方验方根据软件的分析结果提取出来,并加以取舍,完成处方过程。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人体生物信息。这种信息有的能与《内经》、《脉经》等古典医著惊人的吻合,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脉象研究的精微不可言喻。我想通过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对古人在脉象诊断过程中有争议的地方也将会水落石出。也可能会有取舍,也可能是从不同角度上探讨同一个问题。

怎么将已经检测到的生物信息破解出来,以指导我们中医的临床实践,这将是我们以后在脉象客观化研究的大课题。至于怎样研究和破解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在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关于四诊八纲的探讨》及以后的文章中慢慢谈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