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新手指南!【老手免看】

 文静1961 2013-03-28

 

  

第一、新人购机三三制

不少朋友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喜不自胜,忙不迭地抓起相机就“咔嚓”起来。几个月下来,片子拍了不少,没有几张满意的,甚至连相机的设置和功能也没闹明白,这是不足取的。

学摄影,是慢功,犹如出家人的诵经修炼,急不得!这里给一个“三三制”的建议,供参考:

1、读三天

先摆弄着相机读三天操作说明书,因为不将相机摆在面前,只读说明书,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有的地方从字面上看好像明白了,待端起相机就又懵懂了。

2、拍三天

凭着从说明书得来的相机操作知识出去拍上三天照,各种快门速度、大小光圈,各种拍摄模式和场景模式都试试,顺光、侧光、逆光、侧逆光也都试试。

3、端详琢磨又三天

回家将照片复制到电脑,对着自己拍的照片,参照拍摄参数,再仔细端详三天,看看哪些PP还行,从参数看看当时是如何设置的,看看那些PP失败了,弄明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

概括起来就是:读三天,拍三天,端详琢磨又三天。这叫“新人购机三三制”。

那本小册子,厂家至少要收你十个大洋,不要让它“睡大觉”,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操控数码相机比操控胶片相机麻烦得多,也复杂得多,如果不明白操作菜单该如何设置,各个按键起什么作用,一旦发生误操作,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在论坛里我不止一次见到网友在改变了相机设置以后,觉得拍出的片子还不如以前,想改回去,又忘了当初是改变了哪项设置,搞得自己一筹莫展。所以提醒对相机设置还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在改变相机设置时,最好做一下记录,免得到时“抓瞎”。如果真的记不清都修改了哪些设置,使用“恢复系统设置”功能,不过这样做把你以前改过的设置都恢复到出厂设置了。

不少朋友拿到一架相机,喜欢用最容易操控的自动挡拍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切都交给相机自动处理,省心、省劲、安全,相机在手,只管将景物套进取景器或LCD里按下快门就成了。但我建议最好不要用自动档拍片,因为在各种拍摄模式中,自动档成像质量是最差的,应该按照P、A、S的顺序逐步向M过渡。好图片都是用手动档拍出来的。

友情提示:用自动档,是相机玩人;用手动档,是人玩相机。

 

 

第二、怎样拿持相机才能更稳

以前由于持机不得要领,拍片糊片是家常便饭,经常有1/3成了废片,只能删除。有的是属于“过时不候”的图片,可是拍糊了也得忍痛删除。

拿稳相机是每个摄影者的必修课。照片清晰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相机没拿稳,尤其是拍摄瞬间的相机不稳,是造成照片糊片的最常见的原因。有的图片粗看还凑合,却经不起高倍放大。

相机的款式有很多种,拿持的方式也有所区别,但总的原则应当是充分利用各种现有条件,包括各种稳固的物体和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既要少占空间又要感到得劲,而目的就是“稳定”。

这里主要说的是通常见的最多的平视(用取景器)取景的相机(用LCD取景的不在此例)的持拿方法,其他相机可以参考。

一、卡片机

双手捏住相机左右两端,双臂紧紧贴住两肋,屈肘将相机举到自己眼前,用眉骨、颧骨和鼻子紧贴并抵住相机,用面部这三点给相机一个稳固的平面,这一点很关键,特别是在按快门时更应抵紧,否则就容易造成相机晃动。

二、单反机

左臂紧贴左前肋,用左手掌托住相机(不适用于镜头重量超过机身重量的“大炮”级相机)将相机送到自己眼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握持镜头,向着自己的面部用力,使自己的眉骨、颧骨、鼻子贴紧相机,增加相机的稳定性。

我用这种持机方式曾在1/3秒快门时拍过片,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这种持机方法唯一的缺点是脸上渗出的汗液和油脂容易粘在LCD上,需要经常擦拭,不过这也比赔上时间花上心思拍的片片糊了再删来的划算。

持机的稳定性与快门速度、按快门的动作力度以及焦距也有关系。

搞摄影的人都知道,快门速度越高,对持机的稳定性要求越低,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对持机的稳定性要求就高了,若低于1/10秒,要求就更高了,不仅持机要稳,身体也要稳住,不能左右摇摆,不能前后晃动。

按动快门钮的动作要轻缓,动作过猛,也会使相机晃动,造成画面清晰度降低。按快门我的诀窍是: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半按快门构图、对焦,当气呼出一半至三分之二时将快门按到底,快门“咔嚓”声响过再将按快门的手指抬起,因为按快门时产生的相机晃动对相机成像影响不是很大,但急于抬手指造成的相机晃动会严重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因为这个时候相机正处于成像过程中。这一点在快门速度较低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用长焦镜头拍片对持机的稳定性也要比用广角镜头、标准镜头拍摄要求高,普通拍摄好比用步枪射击,准确度高,而长焦拍摄好比用手枪射击,轻微的晃动也会造成较大的偏移。用长焦手持拍摄,要注意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跟不上,就容易糊片。用长焦拍摄,快门速度应这样设定:1÷(焦距×1.5)。用白话说就是:焦距(毫米)乘以1.5的倒数。例如:焦距是300毫米,乘以1.5,得出的数值是450,那么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450秒。但这里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快门速度提高了,与快门速度对应的光圈也开大了,这会影响景深,使PP的层次感受到影响,如果想追求图片的高品质,就只有使用三脚架了,这样就可以开小光圈,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了,最好使用快门线和利用自拍模式。呵呵,说多了,用三脚架已经超出持机的范围了。

 

  

第三、一组图片要有主题一幅图片要有主体

一组图片要有主题,所有的图片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集中反映主题。人像就是人像,花卉就是花卉,昆虫就是昆虫,……….。不宜把一个帖子搞成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大杂烩”、荤素齐全的“大拼盘”、变幻莫测的“万花筒”。

一幅图片要有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我们在一幅图片里要突出表现的景物,也是我们举起相机后的对焦点,当然这个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如果举起相机不知焦点所在,就不要按下快门,即便是按下快门,这幅片片十有八九不会成功,偶尔成功一回,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按快门不是眨眼皮,眨眼皮可以看见什么算什么,按快门可不能拍个什么算什么。摄影是一门艺术,景深怎么运用,快门光圈如何设置,中远近景的搭配构图,光线的运用等等,是需要反复思考、左右斟酌的。另外,快门是有寿命的,它的寿命不是以时间计,是以按动的次数计算的,按动一次就少一次,快门报废了,相机也就寿终正寝了。

有人说:我就是愿意随心所欲,随便瞎拍,过过咔嚓快门的瘾,图的是个快乐。谁有这样的癖好,一年咔嚓坏十架相机,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不反对,而且也没有理由反对。但前提是不要把你胡乱“咔嚓”的东西发到网上来,忽悠大家,耽误大家的时间。网络是虚拟的,ID是虚拟的,但登陆网络的人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是公共场所,所以在网络里也要讲公德。

 

 

第四、开机四看

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开机四看:看ISO,看测光模式、看对焦模式、看白平衡设置。

 

   

第五、曝光模式与拍摄模式

对S、P、A需要搞清楚,曝光模式里的Average指的是平均测光,Pattern指的是多重测光,Spot指的是点测光,这与拍摄模式里的P(程序)、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属于不同的范畴,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曝光模式,一个是拍摄模式。

 

 

第六、曝光补偿的“白加黑减”

对于曝光补偿的“白加黑减”不是指大环境而言,而是指进入镜头的景物。换言之:如果进入镜头的画面大部分景物是浅色的,而我们要反映的主体是深色的,这时就需要正补偿(即“+”);如果进入镜头的画面大部分景物是深色的,而我们要反映的主体是浅色的,这时就需要负补偿(即“-”)。

 

  

第七、微距三稳

室外拍微距主要靠三稳:身体稳不要晃,手要稳不要抖,快门稳不要猛,还要老天爷别刮风。

室内拍微距,“三稳”还是要的,但一般不会有风。

如果“三稳”做不好,可以用架子,用架子还拍不好,就要动用相机的快门延迟或快门线来解决了。

 

  

第八、夜景拍摄

1、由于夜间光线比较弱,拍片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持难以保证相机的稳定,所以一定要用三脚架固定相机。

2、即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也难以完全避免按动快门时产生的手震造成糊片,所以要用快门线或遥控器控制快门,有的相机无法使用快门线和遥控器,就要使用相机的快门延迟功能操控快门。

3、不要用大光圈,使用大光圈拍夜景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亮处过曝,或暗处漆黑一片。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细节丢失,而小光圈会纠正这两种偏差,还会大大加强星芒效果。

4、不要使用高感光度,因为这样会产生严重的噪点或令画面粗糙(高端相机例外)。

5、由于映进镜头的灯光亮度是有区别的,就是照度一样的灯光,也会因距离远近不同而产生强弱变化,所以要根据被摄主体的光照强度和距离远近,使用小光圈配合长时间曝光,这样才能使夜景PP实现亮处不过曝,暗处见细节。

 

  

第九、背景虚化

拍背景虚化的PP有三点需要注意:

1、用相机的大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虚化效果就越突出;

2、尽量不要通过变焦来构图,应以移动相机构图为主,让相机尽可能接近拍摄主体(这个做法不适宜拍人像,因为拍人像的最佳距离是3米以上,过近会造成五官比例变形失真),这样就会相对拉大背景与拍摄主体的距离,换个说法就是:相机与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拍摄主题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再换个说法:设相机所在位置为A,设拍摄主体为B,设背景为C,则AB之间的距离小于BC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达到虚化效果。如果相机离拍摄主体已经很近却依旧不能满足构图要求,这时才可以辅以变焦构图。

3、利用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的特点,用长焦镜头拉到最长焦距也可以拍出背景虚化的图片。

  

 

第十、长焦拍片

用长焦手持拍摄,要注意快门速度,快门速度跟不上,就容易糊片。用长焦拍摄,快门速度应这样设定:1÷(焦距×1.5)(注:全画幅单反相机不必乘以1.5)。

用白话说就是:焦距(毫米)乘以1.5的倒数。例如:焦距是300毫米,乘以1.5,得出的数值是450,那么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450秒。但这里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快门速度提高了,与快门速度对应的光圈也开大了,这会影响景深,使PP的层次感受到影响,如果想追求图片的高品质,只有使用三脚架,这样就可以开小光圈,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

 

 

第十一、如何避免PP失焦

数码相机的快门分两档:1、半按快门时相机开始测光对焦,这个过程的长短与景物与相机的距离远近有关,一般会在1秒钟内完成;2、在半按快门的前提下继续将快门按到底,相机开始拍照。您可以体会一下是不是没给相机留足测光对焦时间。

按快门也有诀窍,应该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构图、半按快门,当气呼出一半至三分之二时屏气并将快门按到底,快门按下后不要急于将按快门的手指抬起,应在听到快门的喀嚓声以后再抬起按动快门的手指,因为按快门时产生的相机晃动对相机成像影响不是很大,但急于抬手指造成的相机晃动会严重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因为这个时候相机正处于成像过程中。这一点在快门速度较低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第十二、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是相对于变焦镜头而言的,如今的数码卡片机、长焦机的镜头基本都是用变焦镜头,定焦镜头主要用于单反相机。定焦镜头由于焦距是恒定不变的,所以给取景构图带来一些不便,但它的一大优势是成像畸变小,所以还是有不少人钟情于它。变焦镜头则不然,因为镜头上有个变焦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转动变焦环就可以改变构图,所以在取景构图上,有“定焦(镜头)靠走,变焦(镜头)靠手”的说法。

 

 

 

第十三、镜头清洁

镜头对于相机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日常使用中,镜头落上灰尘、沾上指印或污渍是难免的。镜头脏了该怎样清洁,是不少初接触相机的朋友常问的问题。

镜头脏了,肯定要清理、擦拭干净,清理镜头的常用工具不外两种:软毛刷和气吹;擦拭镜头常用的材料不外两种:镜头纸和麂皮。

镜头(不仅仅是镜片)沾有颗粒状的灰尘或杂物,应先用软毛刷清扫一遍,再用气吹清理。

麂皮的使用很简单,用指尖(不是指甲)顶住麂皮,从镜头中央转着圈往外擦,直至擦拭干净。

用镜头纸擦拭镜头是有讲究的,要将多张镜头纸紧紧地卷成笔状,并将端部打磨成毛绒状,然后从镜头中央转着圈往外擦,直至擦拭干净。

擦拭镜头不要沾水,更不能用酒精。

 

 

 

第十四、关于抓拍

静物是摆拍,景物是静拍,只有活动的被摄主体才需要抓拍,譬如活动的人、动物、昆虫、奔驰的车辆等等。

抓拍不是乱拍,得瞅准时机,抓拍人物,一是姿态,二是神态,如果这两点不具备,还是不拍的好。另外,拍人像不是拍服装模特,所以应将拍摄重点集中在脸部,建议用“点测光”对准人的脸部测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被拍摄的人物穿浅色衣服时将脸拍“黑”,穿深色衣服时脸部过曝。

 

  

第十五、数码照片后期之我见

在有些论坛里经常看到有的朋友对经过PS的图片大加鞑伐,往轻里说也是颇有微词。在下不才,但生性耿直,有话不说,便如鲠在喉。谈点一孔之见,望勿见笑。

摄影,是艺术。这,恐怕每个摄友都认同。既然是艺术,就应该允许加工,加工的目的是让作品更“美”,更富有欣赏性。鄙人孤陋寡闻,至今还没听说有不允许、不需要加工的艺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另当别论)。数码相机拍的图片进行后期PS,跟胶片摄影的暗房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能欣赏胶片暗房技术,为什么就不能欣赏数码后期PS呢?当然,那些后期PS太过或不当,弄巧成拙的不在此例。能根据个人喜好来PS图片,也是数码相机拍片的魅力所在。

说到数码图片的原汁原味,可以说贴图论坛里基本就不存在纯粹的原汁原味的数码图片。我这么说,很多朋友肯定要有异议,有异议没关系,且往下看:严格来说,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数码图片是未加任何改动的RAW格式的,但原版的RAW格式的图片都很大,也不被贴图论坛所支持,往往发不上来,要想发到贴图论坛里来,还是得转换成JPG格式或论坛支持的其他格式。凡是JPG格式拍的图片,都已经经过相机内嵌的图像处理软件优化过了。实际上,我们对相机的设置所做的每一项改变,都是在对照片进行PS。既然我们能接受机内PS,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机外PS呢?之所以机内PS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是因为机内的图像软件远不如机外的图像软件来的强大。

实话实说,我对图片的后期处理完全是个菜鸟,基本一窍不通,但我赞成对图片进行后期美化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后期PS不是给图片做大动干戈的“外科手术”,只是消除瑕疵的“美容手术”。因此后期处理应该有个底线:1、不要移花接木,狗尾续貂;2、不要无中生有,生粘硬贴;3、更不要脱胎换骨,面目全非。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谈出来,大家交流,如有不当,欢迎批评。

 

 

第十六、我的“单反”观

有人说:不想倾家荡产就别玩单反。此话有失偏颇,俺就属于既不想倾家荡产还想玩单反的人。

我将玩单反的发烧友分了三大类:

第一类:烧整机。出了新款,卖旧款,购新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手中的相机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必换无疑。

第二类:烧镜头。对机身崇尚够用就行,但对镜头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恨不得将天下的牛头买个遍、用个遍。对“狗头”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对“牛头”垂涎三尺,钟爱有加,一听说出了新款牛头,就心痒难挠,恨不得立即搞到手,才解心头之痒。

第三类:烧作品。对作品的用光、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有很高的追求,在其追求艺术的生涯中,没用过几款相机,手中的镜头也很有限,但其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甚至是传世经典之作。

前两类,烧的是金钱,第三类烧的是相机后面这颗脑袋。

我属于什么也烧不起来的一类,俺没有大把的银子供俺挥霍,所以第一、第二类烧法俺烧不起;俺脑子挺笨,悟性也差,又不“独具慧眼”,所以烧脑袋也烧不起来。买相机,一是因为爱好,二是为了解闷,空闲的时候,带上相机,出去走走,既健身强体又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相机是个工具,工具是用来干活的,不是用来显摆的;相机又是个玩具,玩具是供我们寻找快乐的,不是寻找烦恼的。在拍照中欣赏大自然的美,欣赏人文景观的美,享受人间的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其乐融融,足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