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苞米夜话:参悟生死

 老苞米的书屋 2013-03-29

 

 

 
 

                                                         (2007-09-26 15:13:41)

 

昨天是中秋。
    此前的一天,我的心绪很乱,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乱。我想,大概是想母亲的日子到了。
    中秋节的一早,我和小弟弟陪老父亲乘出租车去了龙峰墓地。
    到了墓地,才七点四十,墓地除了几个保安,没有别的人。天气很凉,更显得有几分冷清。那成千上万的墓碑,在翠柏的点缀下,构成了另一个世界。
    我母亲的墓碑,就立在其中。
    妹妹也与我们一同来了。我们将墓碑擦拭了一遍,父亲取出他买来的绢花,我与妹妹一起将花挂在母亲的墓碑上。
    忙了一阵子,父亲给母亲摆上月饼、水果,然后点燃一束香,再然后默默地拄着拐杖,静静地立在墓碑前。

每逢这时,我和弟弟妹妹都要走开。因为每次来,父亲都要一个人面对墓碑呆立,直到那束香燃尽。

伫立在墓碑前的父亲,用拐杖支撑着他那高高的躯体。帽檐下,有一缕白发在晨风中微微拂动。

我知道,他老人家有许多心里话要对母亲说……

我一个人在墓地里穿行,去读墓碑上的文字。
    大多数的墓碑,只有三行字,墓碑主人的名字,生于何时,故于何时。三行字就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墓碑如同一张张简洁的名片,一个名字,两组数字,如此而已,任何附加的内容都是多余的。

也是生命的履痕,在述说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曾经来过。
    其实,平凡人的一生,就应该这么简单。三行字而已。
    也许用不多久,我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不是吗?
    这些人活着时,都曾经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欲望,有拼争……最后皆以三行字结束了这一切。
    这里墓碑的主人,固然有年纪大的,也有与我年纪相仿的,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在这里长眠的,还有不少年轻人。在我所见到的墓碑里,死者年纪最小的一个竟然是个一九九五年出生的女孩,即使她活着,也不算成年人,墓碑上镶嵌着女孩的一幅照片,很阳光的样子。墓碑是母亲为她立的。
    “黄泉路上无老少”。我记起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老话。
    还有一个墓碑,也让我感到惊奇,这是一对夫妇,两人是同年同月出生,死于同年同月,离世时间前后只差几天。我算了一下,这对夫妻即使活着,也不满五十岁。
    一个墓碑主人,是个女的,一九八一年出生的,二零零五年去世。墓碑是以她女儿的名义立的,我猜度,这个可怜的母亲,按其生卒年龄,肯定是结婚没多长时间,生孩子也没几日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这些消逝的生命来讲,名也好,利也好,宠也好,辱也好,爱也好,恨也好,一切都没有了价值和意义,最终全部归零。

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都一样的安静,一样的沉默,没有谁知道他们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辉煌也好,平庸也好,当人生大幕垂落时,皆以一样的姿势向人间谢幕。

在这里行走,四周静悄悄,只有我的脚步声。

我就是这样阅读着许多人短暂或漫长的一生。
    或许在以往的日子里,我把生命看得过于沉重,过于繁杂,阅读这些消失的生命,让我生出一种过去不曾想到过的感悟——人的一生其实很简单。

简单得就像一株小草,一粒石子。
    简单得完全可用三行字就能概括……

就这样,我在这一年中秋节的这个早上,完成了一次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今天早上,遛弯归来后,有些倦怠,于是又睡了一觉。
    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容光焕发地从我家门前走过,与她同行的有很多人,我喊她,她侧过脸冲我笑笑,非常熟悉地笑……就在这时,我突然醒了。
    回味梦中母亲的形象,心里很舒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