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摄影】活泼可爱的戴菊--打鸟(小型鸟)之体会

 爱__不释手 2013-03-29

【生态】活泼可爱的戴菊--打鸟(小型鸟)之体会

 

   拍摄鸟也称打鸟,野生鸟题材拍摄是比较辛苦的一种拍摄。与风光、人物等静物拍摄不同,这种动态拍摄需要较强的拍摄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同时还要了解鸟类的习性、尽可能的接近被拍摄对象而且做到不惊扰他们。

    今天的主角是“戴菊”。

    

    戴菊 Goldcrest,雀形目 > 戴菊科 > 戴菊属,PASSERIFORMES > Regulidae > Regulus regulus。戴菊(学名:Regulus regulus)为鹟科戴菊属的鸟类。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 加入迁徙鸟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 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是互动百科对戴菊的介绍。

    

    戴菊(学名:Regulusregulus)是最小的鸣禽之一,体长8~11厘米。长着绿白色的身体,在它们的头部有鲜黄色的条纹。戴菊主要栖息在松柏林里,在树枝上不断跳跃捕捉昆虫,还吃它们的卵。戴菊用苔藓和蜘蛛网做成杯状的巢,并把巢挂在树枝的底部。每次可产7~12枚卵。戴菊有4个同样小的近亲栖息在北半球的森林里,被统称为戴菊鸟。这是搜搜百科对戴菊的介绍。

   戴菊体型很小,比城市中我们最常见的麻雀还要小,所以拍摄他对我们手中的摄影器材的要求也比较高。这里我谈谈拍摄戴菊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对相机和镜头的对焦系统是个严格的考验。我第一天去拍戴菊为了增加机动性使用的是 适马(SIGMA)150-500mm F5-6.3DG OS HSM长焦镜头。这个镜头的优点是比较轻便机动性较强,可手持拍摄。缺点是光圈较小,对焦慢,成像稍差。在实拍中这几个缺点成为致命的缺点,对于戴菊这种体型较小且非常活泼喜动的鸟类拍摄起来显然是力不从心,往往是等你刚对上焦,戴菊已经改变了位置又要重新对焦,整个拍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对焦中进行,镜头拉风箱现象严重,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对焦这个环节中,好不容易对上焦时又因为光圈太小(500端F6.3)实际拍摄又降一档光圈(F7.1)快门速度不够,错失了很多拍摄时机(本人不太接受高ISO的噪点,虽然噪点在后期可以消减但对片子的锐度有很大影响)。所以第一次的拍摄基本是失败的。

    吸取第一次拍摄失败的教训,第二次拍摄老老实实的使用了较为笨重的尼康AF-S Nikkor 300mm f/2.8 ED VR II 镜头 ,为了提高相机的连拍速度给相机加上手柄,同时携带了三脚架和摇臂云台。但实际拍摄中为提高机动性,未使用三脚架和云台(主要是因为戴菊很活跃,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基本没有停顿的时间,且经常的变换位置)。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身穿厚重的御寒服装,手持总重达5、6公斤的设备进行近3个小时的拍摄是非常辛苦的。这样的后果就是转天手臂累的已经不能上举,恢复了3天才正常啊,呵呵。


拍摄使用的器材:

1.D700+手柄


2.尼康AF-S Nikkor 300mm f/2.8 ED VR II 镜头

3.尼康AF-S Nikkor 300mm f/2.8 ED VR II 镜头的迷彩装(若兰炮衣)

4.思锐PH-20碳素摇臂云台

5.思锐PH-20碳素摇臂云台的刻度标

6.曼富图190XPROB 三脚架


7.镜头背带



拍摄成果:戴菊


8.很萌的戴菊


9.倒悬

10.

11.梳理一下

12.头上后部的一抹红是雄鸟的特征

13.盘旋觅食

14.

15.

16.

17.飞的像子弹


18.

19.

20.

21.展翅欲飞

22.

23.

24.

25


26.

27.

28.

29.剪影

30.可以数毛

31.

32.

33.

34.最后来张北戴河湿地拍摄的大型鸟--白鹭扑食


来源lvjun1968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o-200050-20409915-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