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秋葵栽培技术

 海角XT 2013-03-29

黄秋葵栽培技术

2011年04月12日 来源:三农直通车 责任编辑:linguanhua

  黄秋葵在珠三角地区适播期为2-9月,最适播期为3-4月和7-8月。育苗移栽,播种前浸种24-48小时,中间换水2次,在28-30℃条件下催芽,在种子破肚露白时播种,苗龄15-20天左右,具2片真叶时移栽。选择向阳通风的地段。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kg和复合肥20kg作底肥,生长期视生长情况施追肥,苗期淋肥2-3次,每亩施尿素3-4kg和复合肥1kg,座果期一般每隔10-15天施追肥1次,每亩施复合肥8kg左右。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尤其是结果期不能缺水,确保嫩果生长良好。种植时以1.7m包沟起高畦为宜,双行植,行距0.75m,株距0.4-0.5m,每亩种植1800株左右。整个生长期应及时摘除基部(座果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及减少养分消耗。商品荚应及时采收,以嫩果长8-15cm左右为宜,采收过迟果品质下降。使用剪刀或小刀采收,不宜徒手采摘,以免损伤植株。

  黄秋葵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疫病,主要虫害有蚜虫、毒毛虫、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

  病毒病:病毒病是黄秋葵生产上主要病害,成株期比苗期病重。发病时间一般在5~9月。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叶片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植株矮小,结实少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不从病田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20%病毒AWP4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防治3次,隔7~10天1次。

  疫病: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疫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褐色,致全株萎蔫或折倒。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

  防治方法:抓住发病初期用72%锰锌?霜脲WP(克露)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WP900倍液或64%杀毒矾WP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WP500倍液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蚜虫: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较重。防治方法:可用吡虫啉类农药如10%一遍净、10%蚜虱净、10%大功臣等3000倍液防治。

  美州斑潜蝇: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为害,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可用1.8%爱福丁EC(阿维菌素)5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EC1000倍液或48%乐斯本EC1000倍液或5%锐劲特SC800倍液防治。

  斜纹夜蛾:主要发生在5~9月。以采收期为害较重,常把叶片吃成缺刻,重者吃成网状。防治方法:52.5%农地乐EC1500倍液或2.5%菜喜SC1200倍液或阿维菌素+功夫5000倍液。

  毒毛虫:主要为害幼苗期,常在出苗后取食叶肉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防治方法:用10%除尽EC1500倍液或5%锐劲特SC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EC十氰戊菊酯EC3000倍液喷雾。

  由于黄秋葵采收间隔日期短,所用药剂一定要选用无公害蔬菜的适用农药,喷雾时尽量不要喷在花器或嫩果上。

  (本信息由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林春华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