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称谓的“姓名文化”意义

 闫乾易 2021-10-11

姓名与称谓,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应该说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意义的概念。姓名指一个人的名,而称谓,如父亲、姑妈、老师、同学、婴儿、少年、首长、徒弟等,指一个人的称谓;你的姓名往往只有一个,而你的称谓也许是很多的。在你的父母那里,你被称为“儿子”;在你的子女那里,你又被称为“父亲”;在你的老师那里,你被称为“学生”,而在你的学生那里,你又被称为“老师”……如此等等,一个人也许兼有多种称谓。但是姓名和称谓又是紧密联系的。

姓名,是一个人的专有称呼,你的名字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特定名称。一个人之所以要有一个名字,从本质意义上,就是为了人与人的区别需要一个代号。名字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称谓。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人在一定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不同,我们又常常有不同的社会代称,如老师、同学、师傅、徒弟等;有不同的家庭代称,如父亲、儿子、哥哥、妹妹等等;有不同的人际代称,如朋友、同志、先生、小姐等。这种代称便有了姓名称呼的意义,属于姓名文化的范畴。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在社会、家庭的人际称谓中,实际上直呼其名的情况较少,而用其社会和人际角色的称谓较多,比如说,对老人,我们一般称“大妈”、“大爷”,对师长我们称“首长”、“先生”等,如果人人都不分老幼尊亲,一般都直呼其名那么就显得毫无修养、礼貌了。这样说,我们就能明白称谓在姓名文化中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