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速行阶段是最为重要,因为善或不善的心即是在这阶段生起。

 自我觉察监控 2013-03-30

速行(巴利语:javana)直译巴利文javana的意思是“迅速地跑”。在心路过程里,这是确定之后的心识作用,由一系列的心(一般上是七个同样的心)执行,“快速地跑”向目标以识知它。在道德的角度,这速行阶段是最为重要,因为善或不善的心即是在这阶段生起。[1]

目录

[隐藏]

概述

55种心能执行速行作用:

这五十五种执行速行作用的心只执行该作用,而没有执行其他作用。[1]


位置与作用

1、五门心路过程

  • 以“极大”和“大”所缘的眼门心路过程为例(对于“微细”和“极微细”所缘,不能支持到速行生起):
所缘 之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之后
心 路 过 程
极大 有分流 过去有分 有分波动 有分断 五门转向[2] 眼识 领受 推度 确定 速行(1) 速行(2) 速行(3) 速行(4) 速行(5) 速行(6) 速行(7) 彼所缘 彼所缘 有分流
有分流 过去有分 有分波动 有分断 五门转向 眼识 领受 推度 确定 速行(1) 速行(2) 速行(3) 速行(4) 速行(5) 速行(6) 速行(7) 有分 有分流
有分流 过去有分 有分波动 有分断 五门转向 眼识 领受 推度 确定 速行(1) 速行(2) 速行(3) 速行(4) 速行(5) 速行(6) 速行(7) 有分流
  • 在取极大所缘为目标的心路过程里,所缘的生起与过去有分的生起同时发生。由于五所缘与净色的寿命都是十七个心识刹那,它们两者与第二个彼所缘同时灭尽。
  • 该所缘即名为“大”:对于这种心路过程,所缘生起直至它的撞击力令到有分心波动的期间,已有两三个过去有分过去了。由于该所缘及根门只能维持十七个心识刹那,这过程没有充足的时间以令彼所缘生起;即使过去有分只是两个,彼所缘也不能生起,因为彼所缘必须在连续生起两次,或完全没有生起。[3]

2、有限速行意门心路过程

  • 当清晰所缘呈现于意门,有分波动、意门转向、速行及在速行之后的彼所缘即会转起。随后即再次沉入有分。对于不清晰所缘,在速行之后即沉入有分,彼所缘没有生起。[3]
所缘 之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之后
心 路 过 程
清晰 有分流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速行(1) 速行(2) 速行(3) 速行(4) 速行(5) 速行(6) 速行(7) 彼所缘 彼所缘 有分流
不清晰 有分流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速行(1) 速行(2) 速行(3) 速行(4) 速行(5) 速行(6) 速行(7) 有分流

作用

  • 第一个速行心:作用最弱,只能带来现生受业(di??hadhammavedanīyakamma),即只能在被造的那一世带来果报。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
  • 第二——第五个速行心:会带来无尽业(aparāpariyavedanīyakamma)。只要诸缘具足,这种业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里成熟。而且只要还在轮回,它即永远不会变成无效。没有任何人能够免除体验无尽业的果报,即使佛陀与阿拉汉也不例外。
  • 第七个速行心:是第二弱的速行,会带来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īyakamma)。这种业必须在它被造的下一世里成熟;若在该世没有具足的缘以令它成熟,它即变成无效。[4]

3、安止速行意门心路过程

  • 于安止[5]速行时分,并没有清晰与不清晰(所缘)之分。同样地,彼所缘也不会生起。于此(安止心路过程),八欲界智相应速行的任何一个生灭四或三次,顺次是遍作、近行、随顺及(更改)种姓。一旦它们灭尽,依情况是第五或第四刹那,二十六种广大或出世间心的其中一个,会即刻如心所愿而进入安止心路过程。随后,在安止的末端即会再沉入有分。
初次证得 禅修者 之前 心 路 过 程 之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禅那 钝根者 有分流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遍作 近行 随顺 种姓 禅那[6] 有分流
利根者 有分流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近行 随顺 种姓 禅那[6] 有分流
道果 钝根者 有分流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遍作 近行 随顺 种姓 道心 果心(1) 果心(2) 有分流
利根者 有分流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近行 随顺 种姓 道心 果心(1) 果心(2) 果心(3) 有分流

作用

  • 于此,八欲界智相应速行的任何一个生灭四或三次,每次都执行不同的基础作用;顺次是遍作、近行、随顺及种姓:
  • 于钝根者,第一个刹那名为“遍作”或“预作”,因为它准备心流证入安止定;下一个刹那名为“近行”,因为它已接近安止;第三个刹那名为“随顺”,因为它顺从在它之前的心,以及在它之后的安止;第四个刹那名为(更改)“种姓”:于禅那定,它因超越欲界以登上广大心种姓而得其名;于初道定,它名为种姓是因为它是从凡夫种姓进入圣者种姓的转变点;对于进入更高层次道果的转变点,则隐喻式地称它为(更改)“种姓”,但有时亦另称它为“净化”。
  • 于根器利者,则少了“遍作”刹那,如是于安止之前只有三个欲界速行生起。
  • 禅那:在种姓心之后,于利根者的第四速行,或钝根者的第五速行,即刻生起了第一个属于安止层次的速行心。此心可以是色界五善五唯作心之一,也可以是无色界四善四唯作心之一,或是四道四果心之一。[3]
  • 道心:每一道心皆只生起一次,且只维持一心识刹那;它不能重复地出现于已证悟该道者的心流里;
  • 果心:相符的果心起初只随道心之后出现两三次,即只维持两三个心识刹那。但过后果心能够重复地生起,而且能在属于出世间定的果定当中持续地出现许多次。[7]

4、离心路过程

  • 对于临死的人:在一世当中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生起之前,有分心波动了两次之后即停止。过后五门心路过程之一缘取呈现于根门的目标而生起,或者是意门心路过程缘取呈现于意门的六所缘之一而生起。由于力弱,这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速行只生起五次,而不是如平时般生起七次。这心路过程本身缺少造业的能力,而只是作为过去业成为令生业的管道。在速行之后,两个彼所缘可能会生起或没有生起。有时候是有分随着最后一个速行之后生起。然后,作为最后一个心的死亡心即生起,执行死亡的作用。
  • 一旦(死亡心)灭尽:在死亡心灭尽之后,在新一世的结生心即刻生起,缘取前一世临死速行的目标。


参见

注释与引用

  1. 1.0 1.1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三章·杂项之概要
  2. 其中从五门转向心起始的十四心是真正的心路过程心。这种心路过程名为“彼所缘时分”,即结束于彼所缘的过程。
  3. 3.0 3.1 3.2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四章·心路过程之概要
  4.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5.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四章·心路过程之概要:安止,巴利文appanā原本是指受到高度提升的“寻心所”;它把相应名法深深地投入于目标里,致使它们安止于其中。虽然在超越初禅之后即不再有寻,但由于入禅之心已一境专注于其目标,因此“安止”一词亦包括一切属于色界、无色界及出世间的禅那定。
  6. 6.0 6.1 玛欣德尊者讲述,云南省佛教协会等印行《阿毗达摩讲要(中)》第十七讲·安止速行心路:禅修者第一次体验禅那时,禅那心只生起一次即灭去,心流落入有分。有分心生灭许多次后,生起一个意门转向心,使心转向于似相。随后依次生起遍作>近行->随顺->种姓。种姓心灭去后,禅那心就可能生起许许多多次。……禅那速行心与欲界速行心的不同之处在于:欲界速行心最多只生起7次,而禅那速行心可以生起无数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