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该不该跟孩子讨价还价?

 baileej 2013-03-30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我们愿意拋开面子、放下身段,做个不讨价还价的父母,就能从亲子互动中看到自己的盲点、逐渐成為更成熟的爸妈。

 许多用心学习、努力成长的父母,只要有心吸收相关新知、演练沟通技巧,亲子关系都能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然而,要真正落实「人人平等」的精神、建立「尊重孩子」的态度,却需要敏锐的自我觉察力,以及愿意放下「威权」身段的勇气。

 举例,有位妈妈和多年不见的老友们约好一同晚餐,下了班就赶著去幼儿园接女儿,一路兴奋的告诉孩子:「晚上妈妈要带你去见我的几位好朋友,今天到超市只能进去一下下,买些水果和麵包就要走了,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又逛又玩。我们要赶时间,你先答应妈妈不可以要求买任何东西,好不好?」女儿眨著大眼睛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好,我今天不能买东西。」

 未料当妈妈挑著水果时,女儿却拿了一个小盒子从文具部跑来:「妈妈,这个盒子好可爱喔,可不可以买这个?」妈妈提醒她:「我们不是约定好了吗?今天你不能买东西喔!」女儿有点失望的将文具盒归了位,不一会儿又兴冲冲拿了一个小娃娃跑过来说:「妈妈,这个娃娃会跳舞耶!」这位妈妈耐住性子答道:「我知道你很喜欢,但是这个娃娃看起来不是很耐用,大概只能玩个几次吧!改天我们到百货公司买品质好一点的,百货公司的虽然贵一点,但你可以玩久一些呀!」女儿说:「可是你很少带我去百货公司嘛!而且百货公司又没有这麼漂亮的!」即使嘴巴裡抱怨著,女儿还是把小娃娃归回原位,乖巧的跟著妈妈去排队结帐了。

 收银机前的展示柜正促销著全家都喜爱的口香糖,女儿指著广告开心的提醒妈妈,妈妈也很欢喜的拿了一条口香糖说:「好,这个大家都喜欢吃,而且你今天也很乖,就当做给你的奖励吧!」结帐后母女俩愉快的赶赴聚会地点。

 这对母女互动顺利流畅,最后皆大欢喜,看似成功的沟通,其实却隐含著一般父母不易觉察的「自我中心」之深层态度。曾问了这位妈妈:「既然是做為女儿很乖的奖赏,如果她喜欢的小娃娃和展示柜促销的零食价格差不多,你愿不愿意买给她这个小娃娃?」「是全家要吃的零食,為什麼要说是给她的奖品?」这位妈妈楞了一下,若有所悟的笑了起来。

 孩子自我克制的表现确实值得鼓励,然而妈妈言语上的肯定,如:「你今天能够依照约定来做,真是不容易!」「你愈来愈懂事了!」等说法,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效果更胜过任何物质奖赏。在结帐时临时决定买口香糖来奖励孩子的自律,更容易让孩子对于原先约定的原则產生疑惑。明明说好除了水果和麵包之外不能买其他东西,结果却是依照妈妈的喜好与判断来决定买或不买。若平时家中习惯存放一、两包口香糖随时可食用,那麼,让孩子清楚了解买口香糖是為家裡补货用的,就不容易引起混淆和疑惑。

 此外,既然约定好今天不买额外的东西,又提到「改天到百货公司买好一点的」,岂不是自找麻烦?如果女儿发现货架上有跟百货公司卖的同款商品而且价格更实惠,那麼今天到底要不要买给她呢?

 记得还有一位妈妈,為了牙齿健康之故,平常管制儿子吃糖甚严。孩子生日当天收到一大盒糖果的礼物,妈妈知道必得放宽规定,于是找来儿子商量一天吃几颗糖果比较恰当。五岁多的小男孩想了想,开口说:「我一天吃三颗就好了」,妈妈马上回应:「那你一天吃两颗好了。」儿子没再说什麼就接受了妈妈的规定,因此妈妈觉得这是一次圆满的互动。

 事实上,孩子提出一天吃三颗已经自律甚严,但即使孩子的要求合理,许多父母仍然习惯和孩子讨价还价,最终虽然顺了父母的意,却让孩子產生「自己做的决定永远不够好」的自我概念,无法增长孩子的信心。我当下问这位妈妈:「如果儿子说一天两颗就好,你会不会说一天吃一颗好了;如果孩子说只要一颗就好,你要不要考虑乾脆叫他不要吃好了?」这位妈妈当场哈哈大笑,也对于自己的威权有所觉察。

 管教孩子时先想清楚合理的行為底线,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在这个范围内,父母不只应该痛快的答应,更要為孩子的自我节制喝采;如果孩子的要求超过合理的范围,就需要说明底线在哪裡,并且温和而坚定的执行;如果孩子的要求让我们发现自己原来规范并不合理,那麼,就清楚的告诉孩子修正的理由。凡此种种都能够帮助孩子成為一个讲道理、重民主的个体。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我们愿意拋开面子、放下身段,做个不讨价还价的父母,就能从亲子互动中看到自己的盲点、逐渐成為更成熟的爸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