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苏里船歌

 胡昌志 2013-03-30

2013-03-08 02:19:17|  分类: 琴台乐坊 |  标签:笛子  

       乌苏里江流域,是赫哲族祖居地之一。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反映赫哲人生产、生活习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民歌曲调。《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的,并在广泛传播中成为赫哲族民歌的代表作。赫哲族每四年一次的“乌日贡”文体大会的主题歌就是《乌苏里船歌》;国内的听众只要听到《乌苏里船歌》,就知道这是赫哲族民歌;谈起赫哲族,就会提到《乌苏里船歌》。这首歌已成为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是赫哲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乌苏里船歌-笛子独奏 - 琴台樂坊 - 琴 臺 書 院

                                                                          

                                                                                      D调曲笛,转用G调梆笛,筒音作2。
                                                                                     http://dw586.blog.163.com/blog/static/275324772013282729132/


      《想情郎》和《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是世代流传在乌苏里江流域赫哲族中的民间曲调。郭颂等在创作中吸收了《想情郎》等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于1962年创作完成了《乌苏里船歌》音乐作品。因《乌苏里船歌》主部主题曲调与《想情郎》等的曲调基本相同。1999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99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称《乌苏里船歌》明明是一首创作歌曲,但其一直以为它是赫哲族人的传统民歌。引发了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人民政府与郭颂、中央电视台、北京北辰购物中心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纠纷。据郭老陈述:他一心想推广北方民族艺术,《乌苏里船歌》是经他创作与演绎表达赫哲人原始情怀的歌曲,不仅传唱了几十年不衰,还被收录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教材当中。纠纷案损害的是他一生的名誉,这在作者的人生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