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9.才学胆识兼备
2013-03-31 | 阅:  转:  |  分享 
  
才学胆识兼备

——读周宗岱先生的《美辨》

彭建明

周宗岱先生是画家、书法家,美的事业的实践者、创造者。他并不热衷于美学的思辨,不愿意把精力耗费于概念的解说、逻辑的推论上,更无意于建立庞大的美学理论体系。但凭他对创造美的天职和热爱,对美学问题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敏感。八十年代和他一起参加几次美学会议,听他陈述自已的看法,坦率热忱,讲得津津有味;他对他不赞成的意见,往往激昂慷慨,旗帜鲜明地予以反驳,说得有理有据而又词锋尖锐,往往使争辩者难以应对。他的直率,他的誠恳,他的学问才华,令人佩服,也感到其人格上的力量。后来他把这些意见整理成《美辨》。这些文章材料富实,逻辑严密,观点明朗,文笔流畅,体现了

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才华横溢的论辩风格。

美是什么?两千多年的美学家不断地给美下定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定义被普遍认同。《美辨》一文有一个副题——“客观论美学观的终结”,说白了,就是断定“美是客观地存在于事物本身”的论调极其荒谬,可以盖棺论定了。文中肯定“美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美是—个形容词”。客观论者当然不会让其盖棺的,会说“你讲的评价、形容,是指美感,不是美的本身。”所以辩论还没有完,还会继续下去。美学是哲学,哲学辩论的意义不只在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论启开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思想方法,变换看问题的角度,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些。周宗岱先生的文章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思路,那就是思考关于美的一切问题必须想到人,想到这是人认为的美。的确,离开人这个根本,谈美有何价值呢?

《美辨》一文只是这本书的压卷之作。这本以此题命名的书共有25题,大部分是关于书法与金石的,从宏观把握到微观论述,颇具独到见解。我是外行,不敢妄评。就我读过的本书中几篇美学专论来看,给我的印象是这位作为画家、书法家的作者,不仅艺术头脑精明,理论工夫也很深厚。他善论强辩,论得扎实透彻,辩得有力漂亮。本书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逻辑性强。他把自己

的观点组织在严密的理论体系中,一步步推演下去,令人感到一种逻辑的力量,无懈可击,同时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逻辑上的错误,击中要害,使之无言以对。二是实践性强。周宗岱先生做文章很少“空对空”地发议沦,他论美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都是放在用人类的审美实践来把握美的本质这—点上,所有逻辑推论环节都用中外古今的审美事实来说话。不仅作者的一切论点都以确凿的事实为根据,而且反驳也是以摆出不容置疑的事实取胜。从文章中可见作者平日艺术实践的经心及对艺术史料的熟悉。三是才学胆识兼具。周宗岱先生写文章挥洒艺术家的才华,纵横捭阖,举重若轻,侃侃道来,往往妙趣横生。这种才华是以他长期艺术实践和广博的学问为根基的,他把古往今来的中外书本知识以及生活中的事实,融汇在自己胸中,因此信手拈来,写入文章,无不如意。才华、学问,运用得法,还只令人佩服、感染而已;如果与坚持真理的胆量和卓绝的见识结合起来,便会有征服人的力量,令人诚服、尊敬。这里我想节录—点文字,看看周宗岱先生才学胆识的一斑:

正因为艺术与人之美不同,因此,认为活人美高于艺术美的大有人在,不过,好像《皇帝的新衣》中所写一样,大家都不愿公开承认——不愿背上“不懂艺术”的名声。只有罗斯金痛快,他干脆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这里,就连通达的朱光潜老夫子也指责罗斯金把“快感”与“美感”混淆了。朱光潜说:“英国姑娘的‘美’与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这“只能”二字,毫无道理。如果雕像“只能引起美感”,为什么人体艺术作品会有社会效果的副作用呢?如果活人“只能引起快感”,岂不是根本否认了活人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实质上,只是罗斯金与朱光潜审美趣味不同罢了。

这两段话见于本书开头—篇文章:《艺术美与自然美》,可以看出作者引用材料多么丰富灵便,足见其平日读书的用心;对朱光潜的反驳多么简捷,足见其在艺术实践中体会的深切;文笔何等活泼,应该说作者才气十足。





(作者: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























1









献花(0)
+1
(本文系普通老百姓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