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母溺死脑瘫儿的悲剧何时不再上演?

 灵魂出窍KKK 2013-03-31
慈母韩群凤有两名13岁的脑瘫儿子。但在去年11月20日的深夜,韩群凤给两个孩子吃下安眠药,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把他们放入浴缸……孩子死后,她给他们换上新衣服,自己服下农药自杀。最后,两个儿子死了,她却被救活了。如今等待着她的是法律的制裁,还有那无止境的痛悔。近日,这一起慈母溺死13岁双胞胎脑瘫儿的事件引起关注,近千人联名签字,请求法官轻判这个母亲。  请不要指责这位母亲的狠心!如果有钱治病她绝不会这么做,最近网上看到有人在抢购LV,有人在购买豪宅为了生小孩,这些和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比起来,真应该感到羞耻!贫富差距大了,社会矛盾突出了!
  13年来,为了给两个脑瘫儿子治病,这个家庭耗费了近百万元,奔走于各地求医,这位母亲甚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工作,这对夫妻是不打折扣的“医奴”。他们将全部的收入、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医治这对脑瘫儿子,承担了一种过于沉重的生存压力,直到再也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悲剧就发生了。
  一问这位母亲及家人:你究竟为何如此“狠心”?虎毒尚且不食子,这位照顾儿子13年的母亲以这样的方式杀死儿子,说明她对生活已经绝望,只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摆脱绝望和痛苦。如此血淋淋的恶性事件让人不由得拷问医疗制度的缺失。当一个公民、一个家庭,因为患上某种特殊疾病而面临巨大生活压力的时候,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帮助,才能让他们不至于陷入绝境,看到生活的希望?    
  二问政府和慈善机构:为何不去救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政府的职责就不说了,以人为本说的很好,做起来是难于登天!除了政府,社会医疗慈善救助怎么不与国际接轨呢?在一些发达国家,富人不但通过捐赠的方式,来兴办各种慈善性质的医疗机构,还会出资成立专门的基金会,用来解决医学疑难问题,提高医疗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民间慈善事业还不够发达,愿意做慈善的人很多,但民间慈善人士的热情还缺少制度的扶持,一些民间慈善组织发起活动的时候,面临的条条框框太多。
  三问社会大众:心理干预机制何时健全?此次恶性事件也凸显了我国心理咨询救助的薄弱。一些发达国家对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人们一旦在心理上陷入了困顿与迷惑,或者是遭遇了某种挫折和压力,会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就像看感冒发烧一样正常。但在我国,专业的心理医生太少,人们也没有养成重视心理问题的习惯,一旦心理出了问题,遭遇了危机,总习惯于“不麻烦别人”,这样一来只会让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把自己压倒,就像这位酿成的悲剧的母亲一样。
  类似悲剧还会上演吗?如果相关部门不能给予重视,个人的悲剧也许将成为社会的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