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趣闻之一:“文字”

 一个好老头 2013-04-01

好来头我对咱们祖国的象形文字特感兴趣,认为特别神奇。最早是受上小学时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他在教我们认字时总爱讲其来源,引得我对汉字的字源、字形的演变过程异常好奇。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去咱们还在使用外,其他三个都不再用了。而且,有两个已经失传——无人认识了。咱们现在使用的文字虽然不是商代的甲骨文,但毕竟是一脉相传传下来的。这几年,我拉拉杂杂的读了几本有关文字方面的书,学到了一些皮毛知识。人就是这样,学了点知识就忍不住要卖弄,好老头我也不能免俗。所以,咱就在此开一专栏:《汉字趣闻》,说说汉字演变的小故事,以博大家茶余饭后解闷儿。今天就先从文字这两个字说起:

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金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小篆 

甲骨文的本意是“花纹,纹理”。《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今作纹。

后来(先秦时期),有了现在使用的意思,到了秦朝才普遍开来。

字: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金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小篆 

本义是“生育”。会意兼形声。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引申为“出嫁”、“怀孕”、“养育”等义。又借为“文字”、“名字”等义。《说文》曰:“字,乳也。”《广雅》:“字,生也。”《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我们现在通常将“文”与“字”连在一起作为一个词,好像二者是同一个意思。严格说,“文”与“字”是有区别的。指独体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光《说文解字》就有三种:

1、来自八卦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2、结绳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3、仓颉造字说,“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分理别异”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河图洛书说(这是文字神赐的典型代表)和刻契说(古人从接绳记事演变成的刻削符号记事,再系统化成为汉字)。     

据说,最早的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了。据考古发现,在6000年前大汶口时期就有了刻画在象牙梳和陶豆上的文字。随后,在4000年前就进入了字符积累阶段,到商代就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