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向前指挥的山西四大战役

 黑老赵 2013-04-01

徐向前指挥的山西四大战役


郭秀翔

临汾战役期间,徐向前(前)与周小第(后)等在临汾前线察看地形

华北军区部队攻入介休张兰镇

  2002年11月8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特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1901年,徐向前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他的青年时期是在求知、谋生和寻求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中度过的

  1927年3月,就在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准备向共产党员开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面临着失败的严重关头,徐向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经历便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紧紧联结在一起。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中,都留下了他运筹帷幄、指挥作战的飒爽英姿。他的战斗足迹遍及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五台山、太行山、沂蒙山以及广袤的冀鲁平原、晋南平原和晋中平原等许许多多的战地。

  1946年6月,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爆发了全面内战。在这种形势下,正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不顾还未完全康复的身体,主动向党中央请求去太行前线。194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徐向前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6月30日,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实行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率纵队4万余人挺进豫西,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此时,刚刚就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徐向前就担负起了重组军区部队、进行内线作战、消灭残余敌人的重任。他先后以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和冀鲁豫、冀南军区的地方武装组成新的野战部队,这些新扩充组建起来的部队不仅缺乏大规模的正规战经验,更缺乏对城市攻坚作战的经验,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但徐向前就是指挥这样的一支部队,从1947年10月到1949年4月,连续取得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30万余人,山西全境解放在即。

运城战役

  运城战役是徐向前上任之后在山西战场上指挥的第一场攻坚战。运城是山西的南大门,晋南三角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南通陇海,西连关中、北控同蒲的军事重地。1947年3、4月间,毛泽东曾两次电示我军向晋南三角地带进攻,并“乘胜相机,夺取运城”。4月5日至5月6日,当时的陈、谢兵团等晋冀鲁豫部队先后攻占晋南22座县城,并对运城发起攻坚战,后因我军要执行新的作战任务,遂停止攻打运城。这次攻坚战史称“一打运城”。

  1947年10月8日,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第二次发起攻打运城的战斗。战前,他致电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要他务必做好准备工作,“打有把握、有准备的仗,不打消耗战,不轻敌。”①战斗打响后,他于10月14日再次致电王新亭,强调指出:“攻克运城之重要关键:第一,充分的准备工作,扫清一切登城障碍。第二,在城外给敌有生力量以相当杀伤,而我军力量在登城前又不致过分消耗。”②这次攻打运城因胡宗南派出大量援兵,我军不得不撤围打援,战役被迫中断。12月17日,经过充分准备和周密的部署,我军第三次发起攻打运城的战斗,当战役进行到攻城夺池的最后关头时,我军数次发起进攻,数次被敌打退。在此关键时刻,徐向前向运城前线指战员下达了“坚持最后5分钟”的命令,这个命令成为我军攻城夺寨,坚守阵地,以寡胜众,化险为夷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弥补了我军武器装备的低劣和不足,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正是在他“坚持最后5分钟”的指示精神鼓舞下,运城前线我军不畏艰难困苦,发扬顽强作战的精神,一举攻克运城,封住了山西的南大门。运城战役的胜利不仅切断了阎锡山南逃的去路,而且解除了陈、谢兵团出击豫西的后顾之忧。

临汾攻坚

  临汾,又称“卧牛城”,城池依地形建在一个大土丘上,城墙基部最厚处有30余米,墙面如牛背,倾斜向上,高达14米,顶上有10米宽,城墙周长近10公里。临汾城西傍汾河、东、南、北三面均为开阔地,从远处看去,宛如伏在汾河岸边的一头牛。日军侵占临汾期间,在这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日军投降后,进占临汾的阎锡山、胡宗南部对临汾城内外的防御工事又进行了增修和加固,筑起四道防线,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因此,临汾战役是一场更加艰苦激烈的攻坚战。

  临汾战役中,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他不顾有病的身体,日夜坚守在作战前线,以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部队,从1948年3月7日到5月17日,奋战72天,终于将这座坚固的城池攻破。为此,中共中央致电徐向前,高度赞扬他:“你这次以新成立之兵团,取得攻临汾经验,将为继续消灭阎锡山敌据点开辟胜利道路。”毛泽东在致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专门介绍了临汾战役。电文指出:“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9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2万人。费去72天时间,付出1.5万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9个旅(约7万人)都取得攻坚城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以攻坚战的光辉范例载入了人民解放军的战史。

  临汾战役结束后,紧张忙碌了3个多月的徐向前并未回后方休息,而是拖着病体,带着前线指挥所的人员来到曾作战过的地方,踏遍攻打过的据点废墟,从外壕到内城墙,仔细查看,特别是对多次攻击才夺取的据点反复研究,总结经验。他在给中共中央《关于临汾战役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此次临汾之役,双方均用堑壕作战,地堡对地堡,坑道对坑道,每一据点,每方土地均反复争夺,多者达三、四次。”“战斗持久残酷,规模宏大,足称阵地战范例。此次作战,又因时间拖长,最后发展为地面下的立体攻势,敌我在地面下均有交通壕,再下有地道及坑道,攻势剧烈复杂,紧张达于极点”。③

晋中决战

  晋中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运动战,也是一个充分展示徐向前军事指挥艺术的千古杰作。参加晋中战役的我军兵力不足6万人,而阎锡山投入晋中战场的兵力达10万余人,敌众我寡,敌人的武器装备又优于我军。况且,我军经过运城、临汾两次战役后,部队未获休整,指战员连续作战,相当疲劳,又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取得战役的胜利,消灭近于我军两倍的敌人,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徐向前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带领部队,横扫千军如卷席,取得了晋中战役的彻底胜利,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

  晋中战役发起前,徐向前使用疑兵战术,先派出一部分地方武装佯作主力部队,进军风陵渡,在那里发动群众,征集船只,摆出要横渡黄河,支援西北战场的架势。同时,释放了一些俘虏,让他们放出徐部主力将要支援西北战场的风声,造成假像,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麻痹大意;接着他又用“弱兵作饵”,诱敌上钩,然后部署“强兵突进”,一举歼灭阎锡山的王牌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最后他又用“强兵分路”,将敌人驱赶到早已为他安排好的战场上,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晋中战役从1948年6月18日发起至7月21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我军以6万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之众,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对此,中共中央在致徐向前的贺电中高度赞扬:“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④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能得到中共中央的如此肯定,以至称其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这在解放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由此反映出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创造才能。徐向前在总结晋中战役时指出:“晋中战役,我兵力不如敌人多,装备不如敌人好,部队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但自始至终居主动地位,一月之间,鲸吞敌十万之师,说到底,就是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灵活机动性的结果,我军的灵活机动性,首先表现在出敌不意上。”“我军的作战行动,连续出敌不意,阎锡山尽管重兵在握,又滑头得很,结果还是步步被动,一败涂地。由此证明,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出奇制胜,是运动战、歼灭战的诀窍所在。”⑤

攻克太原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长达半年之久。这次战役是徐向前指挥部队对敌坚固设防的大城市进行的又一场阵地攻坚战。战役发起前,徐向前制定了“围困、瓦解、攻击”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在反复争夺外围据点中逐批地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再配以强有力的政治攻势瓦解敌军,从而在总攻之前就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为最后总攻破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太原战役中,东山争夺战最为紧张激烈,这场争夺战,也是出其不意,以奇制胜的。东山是敌人守备太原的屏障,也是我军夺取太原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历时上明末起义军李自成率部进攻太原和日本侵略军攻取太原都是从东山打开突破口的,但他们都是先攻最东面的主峰,然后采取向西平推的战法组织攻击的。徐向前考虑到我军兵力、火力都弱,而且严冬即将来临,采取平推战法部队逐步攻击会有很大困难,因此,东山争夺战必须采取从南北两个方向直接插入,首先攻取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阵地,这样就把太原与东山主峰从中间一刀切断,把守备东山主峰的敌人困死。攻下东山,就奠定了攻取太原的基础,还可以打通后方人民群众支援我军作战的道路。从10月16日至11月12日,经过28天紧张激烈的艰苦作战,我军终于夺取了东山,赢得了攻克太原的有利阵地。

  在紧张激烈的东山争夺战中,徐向前不顾有病的身体,冒着敌人的炮火,亲临一线阵地指挥,与干部战士一起分析敌情,研究进攻方案,提出改进战术动作和调整作战部署。由于连日紧张疲劳,使他旧病加重,以至卧床不起,但他一心牵挂太原前线,不肯回后方休养。1949年3月28日,彭德怀来到太原前线,协助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徐向前住在离太原不远的榆次峪壁村,一面休养,一面继续指导前线作战。正是在他这种攻城不怕艰,歼敌不畏难的顽强精神鼓舞下,我军终于将太原攻克,彻底推翻了统治山西38年的阎锡山反动政权,随后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境解放。

  徐向前戎马一生,功勋卓著,运筹帷幄,机智果断。他指挥的山西四大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战争既是敌我双方物质力量的竞赛,也是主观能力的竞赛。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⑥在四大战役中,徐向前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

  注 释:

  ①②③《徐向前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32、133、182页。

  ④⑤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751、75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