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

 收藏家宾彦红 2013-04-02

 导言:近年来, 包括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在内的著名机构纷纷与国际知名博物馆、艺术馆展开交流,其中“借展”作为重要的合作方式已经渐成趋势。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促使全世界博物馆之间走动频繁?中国经济的日益昌盛以及在政策上的有所激励是否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一次合作过程,从策划到展出需要怎样的流程?雅昌艺术网记者曾就上述问题采访了 故宫博物院外事处处长杨长青女士。

  雅昌艺术网:杨处长, 故宫作为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近年来跟国外很多著名博物馆多有合作。那么,策划国际借展一般需要什么样的流程?

  杨长青:一般来讲就是双方有这个意愿就可以开始谈。

  雅昌艺术网:您能给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跟大英或者是跟维多利亚合作的一个实例。

  杨长青:一般来说,一个展览的策划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馆际间的交流,大家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初步的意向,比如说我们想在你们那边办一个展览。在获得同意以后,由双方确定主题;确定主题以后,双方互相成立策展人员和协调人员;制定展品目录并达成协议。再往后我们就要履行报批手续,经申报国家文物局获批以后,展览就进入相关的运输、保险、布展的阶段,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程序。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提到两个博物馆之间确定主题意向的问题。一般来说,展览主题是怎么确定的?

  杨长青:双方交流,通过交流来确定主题。例如像故宫这样的博物馆,对方觉得我们哪方面藏品比较强?或者本身他希望办一个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选题,双方进行磋商,在文物上进行挑选。

  雅昌艺术网:在整个流程中,有没有哪些环节是容易遇到困难的?

  杨长青:其实都挺困难的,每个环节都挺困难,办一个展览挺不容易的。首先预算方面,取决于对方博物馆有没有足够的预算支付整个展览的费用。当然,合作双方都很重要。仅就我们的文物出借就会面临种种困难。如果对方想要的文物,我们这边会发生多种情况导致无法赴外展出:比方,所需要的文物正在休眠期、这个文物正在陈列或者已经有别的用途,等等。为了保护文物安全,我们国家对级别比较高的文物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能否外展以及展出多都受到限制,每一步都挺难的。

  雅昌艺术网:整个策展过程中,您刚刚也说到难度、也会出现很多变数。一般所需要经历的时间大概是多少?现在有没有一个规定或者说是一个惯例,一年或者两年策划一起这样的国际性的展览?如果策划一个反应清三代时期文化的展览,它需要经过哪些调研和策划程序?

  杨长青:一般来讲,你的博物馆需要办我的展览,一般得理出一个思路。就是说你要办什么样的展览——是跟织绣有关的?还是跟茶艺有关的?或者就是跟康雍乾三代的文化艺术有关的。故宫首先要听取对方博物馆的意见,真正了解他们想做什么样主题的展览。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提出自己的策展思路。展览的主题都是事先双方要商量才行。当然了,我们有研究人员、策展人员来具体实施。

  一般策划一个展览的整个过程大概要两三年时间,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都是一个很正常的周期。我们并没有具体的指标,要求在规定的时期内策划出多少国际性展览。我们有时候可能一年有好几个展览,不可能说一年就一个展览。

  雅昌艺术网:如果我们向大英借展呢?

  杨长青:条件是一样的,双方的展览基本上秉承对等原则。

  雅昌艺术网:他们借过来也会有种种困难吗?

  杨长青当然会有困难。但是展览是双方互换展览,可能双方都不收取对方的展费,但是展览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都是需要互相分摊,本着对等的原则。
雅昌艺术网:这两年国际借展的合作不断增加。不管是我们借出去还是向国外的一些知名博物馆借进来,这种情况在逐渐增多。您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机缘促成的?

  杨长青:还是因为大家很想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我们强调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当英国一个展览来或者美国一个展览被引进来,大家会很感兴趣。国人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了解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另外我觉得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许多友好国家的友谊不断增进,文化的交流会以借展这样的形式不断出现,慢慢成为一个趋势。

  雅昌艺术网:跟我们国家在文化政策上的推动有关联吗?

  杨长青:我们可以认为有一些展览是配合国家的外交大局来实施的。

  雅昌艺术网:今天策划一个展览,您是怎么去衡量这个展览它的需求度如何?或者说有没有必要?因为举办一个展览对于双方来说成本都是挺高的!

  杨长青:我觉得交流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我们都想跟外面交流,故宫愿意走出去,反过来国外的博物馆也愿意与故宫这样的博物馆进行合作。只要双方本着促进交流的出发点,那么就很容易形成一致性。在这个前提下大家以良好的愿望想做好一个展览。之后就是创造条件,有预算或者说有赞助就更好。总而言之,大家想加强交流的意愿是前提。

  雅昌艺术网:展览资金由国家财政支持或者来自一些商业赞助吗?

  杨长青:都有。有一些去国外的展览是国外来付钱的,国外博物馆会寻求商业赞助的。我们借展,以前也有过找赞助的形式。

  雅昌艺术网:多年来,借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它在形式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杨长青单从从故宫赴外展览来说,因为以前国家比较穷,故宫也比较穷,并没有什么企业愿意赞助这种文化活动。当时与国外的博物馆来合作,我们总是很被动。他们想让我们到哪里去展览我们就到哪里去展。只要负担所有的费用,可能还要给我们展费,这有点儿出租文物的意思,故宫就是一分钱都不花。我们通过展览,仅有一笔很少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时整个借展过程里,我们的话语权很小,仅仅只是配合对方:你想要龙袍,给你一件龙袍;你想要一个龙椅,给你一个龙椅。这便是早期的展览。近年来我们跟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越来越多的互换展览,跟卢浮宫也好,跟大英也好,或者跟BNA,包括跟东京国立都尝试做交换展览。这种交换展览的形式是互相不收对方展费的,我引进你一个,你也引进我一个。在这种展览形式下,我们有独立的策展想法,比如我们要到卢浮宫,去举办什么样题材的展览,自己在对外展览的形式上和文物选择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有时候,西方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合作要求。比方他们对末代皇帝比较感兴趣,而我们可能会更多地介绍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化艺术。这体现出我们在策展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所以更加能够正确的展示我们中国自己的灿烂文化。现今的交换展览与以前比,确实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我们以前单纯地为收费办展览,现在则是越来越多做交换展,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针对一次具体的展览,我们需要做预算,寻求国家财政支持或者合适的赞助。我们可以引进对方高水平的展览,我们也有高水平的展览出去,这样的展览活动现在比较多。

  我们以前可能只是跟英国、欧洲、美国甚至日本这种发达国家做展览的交流比较多,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是想把展览做到更多的国家去。比如我们跟澳大利亚在谈展览事宜,去年 在墨西哥也办了一个展览,之前跟巴西也办过展览。我们现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比较兼顾,这样扩大了故宫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成为我们现在做展览的变化的趋势。

  雅昌艺术网:故宫无论在国内以及国际本来就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加强与各国博物馆业的交流,进行交换展览真的那么重要吗?

  杨长青:加强博物馆之间的国际交流,使故宫更加国际化。因为以前故宫在国内博物馆界是声誉极高的,但也有局限性。通过目前与国外同业的交流,对我们整个人员素质的提高、对我们整个策展思路的启发都是大有裨益的。所谓跟国际接轨、跟西方主流社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我们需要多引进展览,多进行策展方面的交流,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雅昌艺术网:怎样来衡量一下展览以后的收效?是否有一个考量的办法?

  杨长青没有,不可能做出很具体的考量。我们对观众人数有一个调查,具体说评估这个展览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效益,很难做到。

  雅昌艺术网:谢谢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