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6.1
2013-04-02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设计

题目 26.1二次函数 总课时 7 学校 红星一中 教者 杨秀清 年级 九 学科 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2年3月2日—3月9日 教





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利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对函数有了很深的认识,而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对学习的认识更深,所以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里采用自主探究引导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增加能力。 教











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和对称轴,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函数性质的探索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能力吗

2、能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图像与性质的探索学习中穿插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做进一步加强了二次函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所学知识得到应用。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 重



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和对称轴,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



点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相关的学具,坐标纸、教师:相关教具、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1课时 创设情景

5分











问题与

求解

15分

观察与

归纳

10分

比较与

应用

10分



课堂小结

5分









板书设计 用课件演示如章前图中的喷水、自由落水、跳水运动员的跳水以及篮球运动员的投篮等动画,然后提出问题:篮球的竖直高度h与它距离投球点的水平距离x之间的有什么关系?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研究。



教师出示课本2页的问题1、问题2.





提出问题:观察上述函数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这样的函数应该叫什么函数?

练习: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1)y=5x+1(2)y=4x2-1

(3)y=2x3-3x2(4)y=5x4-3x+1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函数?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2、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怎么样的?对a、b、c有什么样的要求?3

3、谈谈你的收获了困惑?

4、布置作业:14页2题

26.1.1二次函数

问题1:

问题2:

二次函数的概念 观察课件中的图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思考后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学生口答完成







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中选取素材,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定义



目的是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小结中的问题是开放的,学生的答案会很多,重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直观体现知识点便于总结

◇搜集素材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2课时 提出问题

5分











分析问题

15分













初步应用

15分

课堂练习

10分

小结

5分

板书设计 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

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

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1.画函数y=x2图像的过程应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范完成。问题为:(1)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2)列表应注意什么问题?(3)连线时候应注意什么?

2.让学生观察老师画的图像,给出抛物线的概念,并说明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条抛物线。

1.5页例15页探究与思考

2.归纳y=ax2的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

写出y=2x2、y=-2x2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是否有最高(低)点。

1.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

2.布置作业14也3题

26.1.2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画y=x2二次函数的图象。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观察老师画图。总结得出老师抛物线的概念。顶点概念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讨y=ax2相关性质

合作完成老师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的思考,目的一是在与方法上的引导二是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做准备



师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巩固规律,加强数形结合的能力。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3课时 提出问题

5分











探究新知

20分







初步应用

15分













小结

5分











板书设计 1.二次函数y=5x2的图象是____,它的开口向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对称轴是______,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______,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______2.二次函数y=5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5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1、要求学生画出图像(课本例2)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函数图像的对称轴、开口方向、顶点坐标有哪些特点?

3.进一步探究(课本7页探究与思考)

1你能说出函数y=-3x2+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这个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2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y=x2得到抛物线y=x2+2和y=x2-2?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

3.布置作业:14页5题(1)



26.1二次函数

例2

学生口答完成老师的问题,并对探索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画出图像(课本例2)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总结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口答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让学生画图既有复习的性质又有探究的目的





△小组讨论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围绕问题小结思路更清晰,教师及时的补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四课时 提出问题

5分





















合作探究

20分



















课堂练习

15分

小结

5分













板书设计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y=-x2,y=-x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分别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

(3)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1画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y=2x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五课时 提出问题

5分















合作探究

20分





















课堂练习

15分



小结

5分









板书设计 1.函数y=2x2+1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2.函数y=2(x-1)2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函数y=2(x-1)2+1图象与函数y=2(x-1)2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1)2、y=-(x+1)2的图像(师生一起完成列表,再由学生画出图像)

2上述函数有什么样的关系?y=-(x+1)2-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3总结归纳:抛物线y=a(x+h)2-k的性质。

4应用举例:课本例4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课本10页练习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困惑?

2.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3、布置作业:14页5题(3)



26.1二次函数

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1)2、y=-(x+1)2的图像

归纳:抛物线y=a(x+h)2-k的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对新问题认真的讨论作答













和老师一起列表自己画出图像,总结函数之间的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抛物线y=a(x+h)2-k的性质。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例题









谈自己的收获 △从复习中提出问题叶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方法。













△突出2条抛物线之间的关系。把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反映了探索过程中的一中思路。





△归纳的性质必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做记忆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直观反映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六课时 提出问题

5分













解决问题

20分

























应用举例

15分







小结

5分





板书设计 1.你能说出函数y=-4(x-2)2+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2.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x2+x-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3你能画出函数y=-x2+x-的图象,并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吗?

1思考: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如果能先确定它的对称轴,那么就可以用描点法对称的画出图像。能否把y=ax2+bx+c化成y=a(x+h)2-k的形式呢?

2、方法探究:以y=-x2+x-为例,配方成顶点式

3、画图:y=-x2+x-(学生完成)

4、把y=ax2+bx+c配成顶点式y=a(x+)2+(3)y=-2x2+8x-8(4)y=x2-4x+3

难点突破1、求将二次函数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图像的函数表达式.

2、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使其图像的对称轴为x=1,并且开口向下.

3、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使其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2,0)、(-1,0).

4、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使其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且图象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1、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且经过点(3,0),则a+b+c的值为.

2、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2,7),B(6,7),C(3,-8),则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8的另一点坐标是___________.y=x+1与抛物线y=-x2+2x+3的交点坐标是.





1布置学生完成习题26.1部分习题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函数学习,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高的?

3、在下面的函数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1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知识点,二次函数图像平实质上就是点的平移.第2,3,4题都是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正确即可,让学生很大发挥空间,其中涉及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第1,2题考查抛物线轴对称性.第3题考查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

本部分3道题目不能呆板地应用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而要综合相关知识,以达到能力提升之目的.















献花(0)
+1
(本文系兰西县红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