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摄影】 青阳天主教堂剪影

 飞天保龄 2013-04-02
我最初在青阳县蓉城一小念小学。小学校址就在县城区东门欧式天主教堂的地段。我念书的教室也就在教堂里面。记得我和小学的同伴们多次偷偷爬上教堂的塔楼里玩耍,可开心啦!那时,高高的双塔式教堂可是县城里的最高建筑哦。时隔多年,听说学校迁移出去了。现在,教堂的情况怎么样了?我的心里时时注念。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专程来到这座古建天主教堂。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教堂的塔楼还矗立着,教堂、厢房等建筑早已破旧不堪。原来的小学校园的景象已荡然无存,偌大的操场成了回收废旧物品的场所,教堂的边上有几块菜地,四周杂草丛生。走进教堂里面,我念书的教室也改作了住房,里面堆放了不少杂物。有一对年老的夫妇租住在这里,他们告诉我,经过多少风风雨雨,这里的房屋年久失修,已成了危房,亟待修缮,过两天他们也要搬迁出教堂了。听说教堂已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在周边还要建造公园……
 
待了好几个学期,还不知道这座天主教堂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这座教堂是1934年由西班牙的工程师林修设计、绘图并监督施工建造的。
 
虽说是是西班牙人设计建造的西方风格建筑,但天主教堂却是青阳人出资建设的。据青阳县志记载,青阳县城天主教友朱明安,在上海获中彩票头等奖50万银元,捐献15万元,扩建落成青阳总教堂。
 
每个周日早上八点,都会有一二十个天主教徒来此聚会诵经。
 
门沿左侧挂有一白底黑字斑驳脱落的坚牌:“青阳县天主教爱国委员会”。
 
历经岁月的风雨,教堂显得灰暗无光。
 
风雨的摧残已显得沧桑破败。
 
 
 
它曾经是青阳县城的标致性建筑。
 
我念书的教室就在图的右边。
 
据青阳县志记载:抗日战争中,西班牙籍神甫张慕兰、齐迈侠二人主持青阳大主堂,他们收容大批难民,并创设“圣心”诊所,为群众治病。民国29年4月,日军攻入蓉城镇,附近居民纷纷涌入天主堂避难,张、齐二神甫不畏强暴,运用国际公法,保全了1000余人的生命。
 
物换星移,物是人非。
 
————飞天保龄摄影 撰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