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融还似洗 云湿便堪研--许永良苏州澄泥石砚作品赏析

 苏迷 2013-04-02
   许永良简历   1970年生于藏书镇,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民间工艺家,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藏书澄泥石刻)代表性传承人。  2000年《“家”系列之一》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新人新作奖;2000年《“家”系列之二》、《南瓜套壶》 获第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铜奖及银奖;2001年《家》、《蟹》获上海首届石壶技艺创作大奖赛金奖及银奖;2006年 《知足》获苏州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2008年《家》获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2010年 《科甲及第》、《知足砚》获中国南京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银奖和金奖。2012年石雕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许永良苏州澄泥石砚作品赏析

  “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制砚艺人许永良在毛边纸上反复临写着这首滚瓜烂熟的古诗,因为这首诗所称赞的人物就是彪炳史册的制砚女将顾二娘。顾二娘是清代苏州人,其制砚做工不多,却以清新自然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巧若神工,她将苏州澄泥石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许永良眼里,顾二娘就是他的梦中情人。苏州澄泥石砚是一种利用太湖水域蒦村和灵岩山附近山中的天然页岩雕制而成的石砚,在宋代时也有较多开采。虽然这是一种极其普通的石头,砚石品种也不多,但因为有历代艺人的精致雕刻,创新发展,使得苏州澄泥石砚,向为文人墨客所称颂。澄泥石具有“活石”之灵感,“灵石”之神韵。历来用佳石所制砚台有发墨快、不渗水、久贮不涸的优点,实用性和观赏性完全可与国内其它名砚媲美。有“月融还似洗,云湿便堪研”之赞。实乃实用观赏之妙品。“以石寄情,以刀言志”是“古风永良石雕工作室”的主人许永良人生足迹的真实写照。
  于17岁开始从事砚雕,从小对绘画等艺术感兴趣的许永良,能把生活中发现的题材,感悟到的灵感,结合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精心挑选原材料后,采用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技法,以石头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他把一块块很普通的石头,创作成一件件有思想有内涵的艺术品。历经二十余年的雕刻,逐渐形成了作品细腻、题材广泛多样的雕刻风格。如今,他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民间工艺家。
  许永良话不多,但谈起石砚滔滔不绝。苏州澄泥石砚历经一代又一代艺人的继承发扬,以鬼斧神工的精湛技艺,朴实无华却风姿柔媚风格,让人爱不忍释。并以这种独特的优势形成并巩固了苏州澄泥石砚在砚林中的地位,从而开创了吴门砚雕之“苏派”艺术。与端砚之“粤派”,歙砚之“徽派”三鼎并立于中国砚坛。
  从初学制砚技术发展到如今,许永良追求的已不单是实用,而是装饰观赏,以意境内涵取胜的艺术品。许永良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面貌的改善,石砚艺术品这一古老的艺术品,带着文明古国传统艺术的特殊神韵,越来越受到现代人士的青睐。
  每当看到一件件石砚的完成,许永良的内心是无比激动。但让许永良无法释怀的是制砚技艺的后继乏人,或者说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危机时刻。许永良1987年正式拜师,当时同时学艺的师兄弟们如今除了自己竟无一人从事这门手艺,他们中间不乏澄泥石雕的高手,却因为生存问题转行了。许永良这些年也陆续收了不少徒弟,仅在藏书地区的就有十多人,其中有两人的手艺称得上“非常优秀”,但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现在没有人再继续从事石雕了。面对的不只是寂寞和孤单的许永良非常痛心地说,他并不愁自己的生意,他愁的是整个澄泥砚雕行业的发展,愁的是让他喜爱的苏州澄泥石刻,会因为无人去继承而无以为继,会因为无人去关爱而离我们远去。“这个行业必须抱团发展,唱独角戏很容易走入死胡同。”许永良还要坚持,他要尽艺人的责任,不能让苏州这民间艺术失传。□兆 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