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杨春艳浅谈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013-04-03 | 阅:  转:  |  分享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杨春艳

语文新教材和新课标中加强了人文性的内容,更加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这让教师们感到:语文,不仅仅教学生学习知识,也是学生观照社会,观照时政,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理想观,生死观,荣辱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有以下几个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互动,情感共振

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个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达到的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之变得统一,和谐,达到共振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共振过程。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感知文章的内涵美。教师动情地教,学生才会动情地学,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捕捉时机,因势利导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泄,更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其次,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会变成政治教学。

如在讲《羚羊木雕》时,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爸爸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我就有权支配,为什么他们要反悔?”我首先肯定这个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马上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进过讨论和争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爸爸妈妈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友谊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孩子也有不对的地方,送别人东西时应同大人商量,一家人要民主协商,尊重他人意愿,才能避免矛盾和误会。这样,就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

语文课内容上的“活”,有利于学生思想自有翱翔,是创新机制的极佳形式。语文课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答案的同一性。如“夏洛克”的行为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课堂上,学生不必“尽信书”,可以“当仁不让于师”。如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许多学生非常敏锐的指出:“愚公挖山不止造成了未来环境的潜在威胁,认为这种做法在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极不可取。对于今天地形地势极为险要之处,自可以发展旅游资源,不但可以避免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的恶劣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又让人力览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展了经济,保护了环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可以把语文课的“疑难”内容拿出来,让学生大胆讨论,这样可以“激”出新知,在学习《五柳先生传》时,学生们对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做法发出疑问,认为“不求甚解”完全是一种马马虎虎的态度,怎能和好读书相提并论呢?激烈讨论中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最后归结出,“不求甚解”是“未晓处且放过”的积极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又如,学习《心愿》这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我问:“你是否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但结果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你应该怎么办?”同学们顿时沉默了,接着又是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来,说:“即便如此,我们也要面对现实,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

三、融情于文,移情感悟

移情和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学生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

胡适先生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评,声情并茂的描绘,富有启发性的点拨与暗示,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的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领悟到文中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教师这个“源头”必须“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学生自然地引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领略文字之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引导教学:

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教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文学对少年儿童智力的开发及鉴赏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长江一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