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晖早年信札选

 大闲人 2013-04-03

“小小成绩,皆需狮子搏兔之力”

——张晖早年信札选

文汇报2013-04-03第十二版 

  3月15日于北京急病离世的青年学者张晖,为上海崇明人士。去世时不足36周岁。先后在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又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读本科即撰著《龙榆生年谱》版行于世,见称于前辈。十年间出版独著四种,合著一种,编纂、整理文献六种,身后留下两种书稿《易代之悲:钱澄之的诗》、《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被多名学者誉为今日学界罕见的少年有成的学人,“有望成为大师的学者”。可惜“未琢之璞,中途没身,人唯见其虹气而已”。

  张晖去世后,引起广泛的感叹。他的少年好友维舟(本名沈茂华)追忆他的长文《平生风义兼师友》广为流传,本刊特约维舟整理出张晖与他的早年书信数通,时间为1994-2000年高中至大学毕业初期。两位少年人交流读书、学术心得,关切彼此起居;藉此不仅看到一位学者养成的经历,更让人在欷歔之外,体会出一种星火之美、星火之力,唯愿社会与人心皆能善待之!

  维舟与张晖自高中相识,自1994年高二起的六七年中,两人保持通信,其间张晖给他的信函合计八十余封,尤以大学四年期间最为密集,计超过六十封。原因之一是当时两人以至交而分别在南京、厦门求学,而当时写信基本是惟一交流手段——没有手机、宿舍没有电话,当时也并不上网。

  这里选录的第一封信,写于高三寒假。两人在假期相约以文言文通信,起初是为锻炼文言文写作,后遂成为习惯。当时已有在假期闭门读书之强烈自觉,而得知维舟寒假会去上海,张晖开列出详细书单委托代购。这不是一份普通的高中生会阅读的书目。

  这些信札为首次披露。其中少数文字因隐私或为无关琐事而以省略号略去,其余不作删改。

  ——编者

  

  沈君如握:

  22日收信,诚欢喜也。语文分数一事,心中颇有所想,感慨所系可达万言,不说也罢!

  君为我录平伯文,几大张纸,甚谢!

  谢君记吾购书事,故列书单如下:

  1、《文选》李善注;2、《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或游国恩主编)或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或皆买;3、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上海古籍)、《唐宋词选释》、《俞平伯诗全编》;4、韦柰《我的外祖父俞平伯》(上海书店);5、钱氏《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6、杨绛《春泥集》;7、郭豫适《红楼梦研究小史稿》及续稿;8、蔡义江《红楼梦诗词赋评注》;9、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10、何其芳《论红楼梦》;11、一粟《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3、《三国志》(中华书局);14、汪荣祖《陈寅恪评传》;15、吴组缃的小说论集;16、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17、冯沅君《中国古典文学小史》。【按:原书信中1-5、9、14标星号,以示重点】

  如有有关钱氏的研究文集,如《钱锺书研究》等,俱买下,俞平伯之资料买下(《俞平伯日记选》勿买),《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人文)、《红楼梦研究集刊》有必买,此乃第一要著,《中国文学史》也有劳累了。其余有则买,但总计勿超过200元。在考虑“第一要著”之前提下,再购买别的书籍,切记!切记!!

  [附注]钱氏修订本《七缀集》有95年新印刷,我已买到,请勿为我代购。

  有劳了,明岁再谢!愿吾兄寒假快乐,祝伯父、伯母一切安好,祝君合家快乐!

  弟 张晖 恭上

  95.1.22

  茂华吾兄如握:

  弟始料不及,兄之信于转寄途中连同弟之家信一同失落,扼腕痛惜!多日未见兄之文字,甚为想念!

  今独自冥想信中内容,怎能契合,亦怎能及万一。

  兄偏居海隅,故人失落,孤单飘零,不知一切尚如意乎?

  我南大中文系开设多项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古代文学对我吸引力尤大,平日与兄谈及之名家学者,在此可见多许,由此兄可知弟之情形矣,且古代文学教材皆繁体字,亦对吾之脾胃。

  兄现学新闻,中文亦必修之课,望兄勿放手中之笔,有所新作,亦望寄来一阅,则幸甚矣!

  即叩近安

  张晖

  95.10.4

  茂兄如晤:

  顷接邮件,四大册书悉收,甚谢甚谢。王著《长恨歌》弟已购得,不必再烦兄。兄所托顾城、福克纳著作,弟自当留心。

  开学以后,读书紧张,与诸旧友皆无太多联系。弟之新地址,烦兄代为四处转告。

  多日前,弟得龙榆生氏主编之《词学季刊》一套,花四百圆方始买下。弟近日正读陈与义《无住词》,欲将之译成白话诗,将来奉上,请一并教正。弟欲借古诗今译之过程,发现词中问题而后解决之,此事困难,祈兄帮助一二。

  南京天气已转寒,须加单衣。秋风萧瑟,泛黄一片……今日弟读吉勒鲁普《明娜》毕,感触良多,遂起三生之念,乃忆他年相思。

  晖

  九六、十、八

  我兄:

  草长莺飞,三月金陵,无限风光,与弟缘悭,比来每念事蹉跎。忆昔联袂论艺,正是此时……前日有小诗云:“长宵不觉月西斜,摇影红烛看似花。心力枉抛读旧史,相思一缕到天涯。”博兄一哂而已。

  本学期来,弟在孝萱先生指点下已开始读史。无奈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缠身,不能正常读书。然弟每次登门造访先生,必有所得。弟独学无友,虽间有所得而欲告无人,每长叹息,哀你我之分处两地也。

  弟近来已着手整理俞平伯先生年谱,此事殊烦。恐是多劳无益之举。

  大棬九七·三·二三【按:此函署名“大棬”是源于高中时同学戏谑的外号“大圈仔”】

  茂兄如面:

  世称誉卞先生者,多举赞其文史互证之法。弟近来浸心于此,不亦乐乎。奈前有英语四级考挡道,乃稍收敛。

  去岁寒假中告兄欲撰一有关《红楼梦》之文章,近已放弃。虽有一二新意,价值亦微小,今之红学实无希望可言。不多之材料经反复之使用,山穷水尽矣。

  兄来函提及曹虹博士,曹虹博士与伯伟教授乃贤伉俪,著述谨严,近中华出版其专著《阳湖文派研究》,创见甚多,令人喜不释手。散文研究,曹先生一功臣也。去岁,曹选为国家古委会委员(周勋初氏为副主任),活动能力亦好。

  兄提及贵校廖教授之言【按:茂华在厦门大学选修东南亚经济,授业者南洋研究所所长廖少廉教授言:研究生决不可尽服其师,如其长处尚不能超越其师,则学术之式微指日可待矣】,弟当谨记,亦鞭策警行也。然二十年当达卞先生之水准,弟何敢望焉!昔日不知深浅,臧否人物,今日才知即一小小成绩,皆需狮子搏兔之力,方可成之,弟此生不求多少创见,缝缝补补足矣。

  近来购得《彊村丛书》并《遗书》一套,蓄谋已久矣。拟花二年时间,标点一过,充实充实。

  数日前与海燕通电话,闻敏已替海燕、我打点好钞票,准备今夏赴厦门。如此看来,我必须有此一行。否则,将藉口钞票短缺,不拟南行。

  兄作轻灵有余,稳重不足,才子积习也。

  烦兄代觅郑朝宗先生欧洲文学史之作,弟亦好奇,无关紧要也。

  张晖 叩

  九七、四、八茂兄:

  尊笺并凤凰花二朵已收存,花已转呈霖,甚谢,甚谢。开学甫始,心神未宁。去春心灰意冷,不免荒唐。待英文成绩得晓,方始醒悟。兄函勉励有加,弟自当铭记。前日札毕柳永集,掷笔长叹。诵集中佳句,身心振荡之余愈感孤寥。昨日起札清真集,弟颇思遍读唐五代北宋各家词,以作根基。此间同学皆不谙此道,独学无友,每有寂寞之感。有同学而无同志也。子瞻、子由兄弟有对床听雨之约,此中之乐,舍兄弟安能体会?

  又蒙抄示陈寅恪赠龙榆生诗,此诗作于何年月,集中若有标明,劳抄示。弟欲撰《龙榆生年谱》,为之乞传。奈龙氏材料少有,昨日已修函施蛰存先生讯问若干事宜,盼老先生能为弟提供一二材料云。草草此复,颂安。

  弟张晖顿首

  一九九七年九月九日 又,明日教师节,兄可否向高中诸位先生致意。

  茂兄:

  函及《崇明人士》一书次第收到。谢谢。

  弟如今居之泰然。惟英语四级考成绩尚未公布,不免提心吊胆。开学甫始,伯伟先生特地找谈话,反复叮咛英语要狠抓。弟赧颜无以为报,深愧有负师恩。本学期之打算,一切围绕一个中心(英语)。

  弟之龙榆生年谱,杀青无日。各方面提供材料越来越多,有应接不暇之势。大批书无法借阅(或新出版,或手稿影印、未刊稿之类),只能自己购买,经济上不堪重负。学问须金钱铺路,诚多体悟矣。

  兄在厦门,是否一切安好?常在挂念之中。望时时通函,以慰孤怀。卞孝萱先生推荐拙文一篇(鉴赏文字,有关元稹悼亡诗。盖去岁诵读悼亡诗时,心中确存悼亡之意。此悼亡又非同于微之之悼亡也。兄一笑)付《古典文学知识》发表,不知结果如何。弟愿其被“枪毙”,藏拙为幸。唯孝萱先生奖掖后进,不遗余力,盛情难却。弟不知如何推辞也。【按:这篇《元稹的梦》后刊登于1998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现收入《无声无光集》;前文言“心中确存悼亡之意”是隐指怀念旧事】

  弟已去信志敏,嘱代购《崇明人士》一书(包括1993年的二册,你我各一册)。弟甚是喜欢此书。惟编得有些俗气,招人讨厌。止于此。

  季子 九八、二、廿六

  茂华老兄先生如面:

  五月七日函悉。多承赐教,拜谢拜谢!弟无诗才,平日诌押韵文而已,岂敢言诗。五律一章浣诵,为佩!惟律诗首句宜押韵,兄以为然否?弟近欲有七律赠兄,改日寄呈。

  七月弟亦拟实习,生存压力极大。弟家中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家父已辞职)。如弟读研,家中开销必十分紧张,此不得不再三考虑者。为之苦恼已久,胸中仍无主张。弟拟实习一暑假,开学后即返学校读书,如不能保送研究生,则转而报考研究生(如此,则又不一定在南大读研矣)。心烦意乱,不知如何为好?若执著学术,将来一无所成,又要连累父母,实非弟所企愿。呜呼奈之何。

  金陵连绵阴雨十余天,今日始放晴,为之一畅。与霖漫步林荫下,涤尽尘垢。

  我校校庆无大举动。近闻伯伟先生言北大校庆铺张浪费令人心痛,一台晚会耗费400万圆,今中国教育经费不足,北大浪费如此,令诸多北大教授汗颜。我校校庆,惟举行论文报告会。十五日我系教授管雄逝世,年89,伯伟先生导师。34年中央大学毕业,黄季刚门人。老辈又弱一个!

  近来英语读否?兄暑假实习为何自七月底开始?不去广州了?单位有无练习笃定?弟拟往上海古籍社或《文汇读书周报》实习,如此仍可保持与学术联系一二。一笑。若放弃学术,就此工作,则弟真有所不愿。然浮身尘网,有何可言。今日方知晴雯之可贵。

  思绪纷乱。草草书此。

  弟樾晖顿首

  九八年五月十七日

  茂兄如晤:

  兄压力较大,望精神上能时常调节娱乐。可读一些vogue。学术性的文字不常读也无所谓。前日系里组织99硕与99年的博士后交流。弟问他们有无觉得做学问没有意义;假使有意义,你们认为是什么意义?支吾一片,没有人能回答。现在搞学问的更多是渣子,非但不思考人性、现实问题,就连论文也写不好,只知道要求待遇如何如何,极为看不惯!

  弟近日只读英语,不读中国字。亦想出国。又为经济压力所苦。学问亦多荒疏。惟读英语为第一要义(目前之阶段),否则学位考试不过,老外论文读不懂,不会听不会讲,亦一大苦事耳!

  弟三年内约可多出5000元,如此考博士及毕业之开销,差可应付。

  弟元旦可能回崇(偕霖),惟尚未确定。余不一一

  樾晖

  99.11.30

  茂兄如晤:

  近来思绪颇多,对自己前途做了一番考虑。我想去香港读博士,换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进一步深造。我和张霖商量过了,她也支持,并且她也准备去香港读博士。香港奖学金高,生活无问题……而且香港学术活动多,世界学者来访学的很多。我已决定。现在我想凭自己的实力,无疑是同辈中的优秀人材,故要多争取机会,开拓自己。否则留在南京治词,太过憋气了。

  我五一肯定回家,张霖也去。

  我的学术兴趣日益转到学术史,我将来准备读学术史。我觉得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于先秦至汉,以后便衰弱了。我须加强对先秦的阅读和对《四库提要》的掌握,争取不成为专家、偏才。

  五一如能相晤,极快也!敬颂大安!

  弟樾晖拜

  2000.3.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