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中)

 笑傲人生书库 2013-04-03
1.     爱就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哪怕是适时的爱心小行动也可以助人一时之急需,给他人以希望。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那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2.     孩子记住父母的忠告需要时间,在受到惩罚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作父母的需要原谅孩子,因为这时往往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时机。
3.     做了错事只要敢于承认就是一个高尚、正直的人。隐瞒错误,推卸责任都将阻滞一个人的发展。认错精神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具备的,要让他明白,做错了事情就一定要敢于承认,并要勇于承担责任。认错不仅不会带来屈辱,相反,它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人生机遇。
4.     正直诚实的孩子拥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贪欲的火光同样会在孩子的心中摇曳,作为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身边“不明物体”的来源,如果孩子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拿到别人的东西,要引导他像弗雷德那样去做,并让他明白为什么。
5.     让孩子懂得自私会失去朋友,只有心胸开阔才能真正赢得朋友,只有无私的关怀和爱才能赢得最珍贵的友谊、最要好的朋友。孩子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才能有一颗无私、宽容之心。
6.     当一个受到诱惑要做错事的时候,能说出“不”字需要很大的勇气。拒绝是一门最棘手的学问,它经常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善的行为,其实,拒绝有时候恰恰是一种美德。因此,要教育孩子学会选择,懂得拒绝的重要。
7.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母亲让孩子切身体验“苦”,才能使让孩子感受到“甜日子”是来之不易的,也才能使孩子养成勇于吃苦耐劳的品德。
8.     宽恕是一种力量,可以将邪恶的阴霾驱散,唤回良知。有时候,对于孩子犯下的错误,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引导他走上正路。
9.     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必守的本分,是通往成功的车票。一次考试并不能评定一个人,但要做到表里如一,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考试,这样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学习和生活。
10.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对孩子愿意帮助别人的想法和举动,父母应该给予积极支持,并加以鼓励。来自父母的肯定会进一步让孩子对自己行为有积极的态度,会激发他们自身的成就感,从而让孩子做得更好
11.             孩子的心里知道诚实与撒谎、对与错是不同的。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慎重,因为孩子是会效仿的。美丽的种子经你的手中播种出去,最终会在孩子那里得到善良的回报。
12.             孩子小时候由于是观念不清而说谎,他们大多会说出其实是他希望的结果。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会让人陷入更糟糕的麻烦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13.             知错就改是很难得的,特别是孩子。在孩子犯了错时,父母可以不用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承认。一味地训斥未必意味孩子能及时改正。孩子犯了错如果及时承认并改正的话,作为父母应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具备了人生最为宝贵的品质----诚实。
14.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是极大的。他们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不听话,缺点太多,甚至说他们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品质。因此,父母要学会宽容孩子。
15.             有时候,失去并非是一件坏事,有可能因此而收获更多,比如谦让。让孩子学会谦让,人将与之相让;让孩子学会善良、诚实,不仅能使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且能提高自身素质。
16.             坚强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让孩子学会坚强吧。或许现在你还能给他创造避风的港湾,让他无忧无虑地成长,但他的人生道路还要靠他经历风雨去获取成功。磨炼孩子意志,让他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他们才可以迎着困难不断前进。
17.             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要坚信自己,持之以恒。不要因失败、受挫而意冷,相反要将它作为生活的调剂品,成功前的一道屏障,勇于面对它,承认它。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态,不断地采取积极的行动,就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8.             在生活中,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渔夫,但是却有很多爱立誓言的孩子。明明知道错了,但就是不愿意承认和面对,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应该引导他及时改正,千万不要固执。
19.             骄傲自满容易使孩子迷失自己,进而失去朋友,而父母过激地表扬更会让孩子忘乎所以、骄傲自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适时诱导孩子走出这个误区。
20.             友善是一味用于人际交往的融化剂。友善地对待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友善;才能广结良友,帮助你很快融入陌生的环境和生活。而拥有友善也会让你以快乐的心态拥抱每一天的。要让孩子明白这一基本的与人交往的法则。
2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只会使他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暴露于阳光之下,就难以适应和生存。因此,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这将让孩子一生都受用不尽。
22.             每个初生儿都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和疑问,但往往在成长中,却因为父母一个不得当的不置一顾给抹杀了。殊不知,这正是培养孩子学习态度的关键。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好学习、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自立面对现实,而不是整天在父母的看护下走进社会。
23.             习惯有时会成为阻碍人成功的障碍,使人扔掉握在手里的机会。孩子的成长过程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包括学习的,生活的,待人处世的。任何一种习惯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会起负面作用。检视一下孩子生活和学习中的习惯,看哪些习惯会成为他学习和生活的障碍,然后改正它,切勿让孩子被不良习惯所束缚。
24.             孩子一般容易浮躁,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地做好一件事。作为老师或长辈,应该细心诱导,让孩子养成踏实肯干、不怕挫折、不图虚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处事态度。
25.             孩子生性是好动的,大人不能强加阻拦,更不能使用暴力,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于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要语重心长地开导,抓住机会进行教育而不能恶语中伤。否则,孩子只会从父母那里学到更加消极的东西。
26.             父母不能只教孩子在形式上做出某些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也要身体力行,而不单单是停留在口头,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的教育不仅会使孩子难得真谛,而且往往适得其反。
27.             粗心大意是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大敌。孩子的习惯是平时一点一滴养成的,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仔细检查、认真对待,才能减少出错,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因此,专心、细心、认真的精神,是克服粗心大意这一坏习惯的良药。所以家长平时就要帮孩子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28.             集中精力,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并想方设法把它做好。让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会大有益处。孩子做好每一件事,不仅会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而且也可以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和快乐起来。
29.             对孩子的教育,同砌砖一样,必须严格地打好基础。特别是对自制力的培养,只有从小抓紧,使他们养成习惯,将来变成了自觉的行动,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和难忍了。
30.             父母关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那就不对了。一味地娇惯孩子,只会让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特别是迁就“任性”的毛病,只能是害了他们。
31.             马虎的危害是很大的,切不可轻视。否则,将来无论是在孩子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种下隐患。家长应该提高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帮他们改正马虎的习惯。同时,家长的马虎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潜在的伤害,父母要严于律已,不可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祸根。
32.             当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时,要及时为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之后,要反复观察和监督孩子是否改正。在孩子改正后,要及时予以肯定。
33.             孩子的自尊心是最强的,让孩子养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习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个人,充分尊重他们,并要求他们用尊重回报我们。
34.             爱孩子是连动物都会做的事情。教育孩子需要讲究方法。如果父母只会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奴仆,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能满足孩子。因此,家长要利用“等一等”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35.             做事不分轻重缓急的人,终难有所作为。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抓住大的方面,认定重要的事情,把住关键的环节、时机。。。。。。并且要首先把它付诸实践,只有养成做事习惯,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
36.             受到伤害就想报复的习惯不能带给孩子满足与快乐,相反,它只能带给孩子无休止的伤害。要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37.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想想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是否做得不当。而并非一味地责怪孩子。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自我醒悟,认识错误并决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38.             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使之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觉改正错误。
39.             罗伯特的做法似乎有点儿过火,但他是对的。对孩子明显的错误,明知故犯的错误,性质严重的错误,性质严重的错误,一定要严肃批评,并让其承担责任,直到他改正为止。
40.             有时候对待那些桀骜不驯的孩子不妨采取冷漠的方式,被爱和被重视的渴望会让他们更容易地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修正。这样做,有时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1.             对于喜欢破坏东西的孩子一定不要纵容,要使他们在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得到教训,受到启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珍惜所有,才会懂得爱惜。
42.             家长一定要记住,一个心理受到的打击的孩子必然会变成一个毫无作为的人。如果说得不到鼓励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一些不但没有得到鼓励反而时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只会变成渴死的枯草。除了对孩子的错误提出指责,也要给他们相应的鼓励。
43.             当一个孩子告诉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粗心的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他们会说:“小孩子嘛,能有什么失意的感受呢?”“别淘气了,你没有什么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么,孩子也有。因为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在失意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难道孩子就不需要吗?当然也需要!
44.             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一个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在身体方面慢慢长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变化。为人父母都,千万不要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长
45.             引导孩子不要轻易地去怀疑自己的朋友,各种猜测和疑虑都会加大朋友间的裂痕。应该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有着真正的友谊,彼此就不会有绝望的时候。
46.             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阳,那么他看到的也是太阳,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么他看到的也是黑暗。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会,一定要有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态度,不能追求完美无缺,不能求全责备。
47.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许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48.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比较低造成的。当一个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因此,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指责,让孩子在实践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并从成功中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领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49.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体现在身体上和智力上,也体现在心理上。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尊重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苗一样。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无法长成父母期望中的参天大树的。
50.             心的高度影响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时要培养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设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碍、恐惧,达到自己心的高度。
51.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综观全局,以宏观的眼光考虑大事,也能通晓利害的关键所在,胸怀宽广,不囿于蝇头小事。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埋头于手中的事,而不为无所紧要的事情所困扰、打断,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豁达。
52.             成见是阻碍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以证据和事实说话,客观地、中肯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绝对不能心有成见。
53.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虚名,看到别人给孩子什么就给自己的孩子什么,很可能那并不是他所需要的。
54.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时,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实上,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数学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动觉以及两种类型的个人理解力,即我们理解别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梦想、恐惧和烦恼的能力。或许孩子不喜欢写作,却可能在设计上很有天赋或者有能言善辩的口才。
55.             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看得过于弱小,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是弱小的。在成人的心中他们或许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自己和成人无所区别。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强。
56.             对权贵和名流的盲目崇拜,只能给孩子带来两种结果:对自卑心的安慰和对自尊心的亵渎。所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自信心与健全的人格会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会尊重自己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57.             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就能轻易地做好一件事。而当人被压力包围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而应让一切自然和谐地发展,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快乐。
58.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能重新开始,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儿益处。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时,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要引导孩子分析过去的错误,寻找原因,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重新奋起,积极地去做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希望在未来。
59.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受到伤害时,都期盼着得到父母的爱。所以,父母无论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顺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克制,都不要伤害心灵。
60.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心理支撑。有了这种支撑,就不会感到孤单,就不会失去自信,就能给孩子以信心和力量。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心目中的保护神,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成为他不屈的信念和依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