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趣闻之二:姓氏

 一个好老头 2013-04-04

姓: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            小篆

《说文》:“,人所生也。”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黄帝母居 姬水;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

姓,最早的含义是:族号、血统,主要来源于图腾。远古时期,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其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氏: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从甲骨文看,“氏”字像一根木杆,上面有样子怪诞的龙蛇状图腾,说明这也是一个宗族的标志。本意也是“宗族的称号”。

这样表面看来,“姓”和“氏”的含义是一样的。但“氏”是后来出现的,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远古时期,随着氏族的繁衍,人越来越多。人多了原本的居住地不够用了,就需要一部分人往外迁徙,迁出去的部落需要有区别,就以迁徙的地点是为“氏”,即:胙土命氏这样看来,一开始“氏”是起到现在“名”的作用。一般长子不迁,其他迁出。故姓分别血缘,氏分别贵贱(远近)。特别到了周朝,大量的分封诸侯,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就以封地为氏。后来也有以官职、爵位作为氏的。

“姓氏”在古时只是贵族才有,平民是没有的。战国以后,以氏为姓。汉魏以后,姓氏和一,且平民百姓可以有姓氏。所以,汉魏以后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以氏加以区别,姓氏统一之后,以名加以区别个体。

中国人的姓氏的形成原由很复杂,除去上面所说的由图腾、地名、官职、爵位为姓氏之外,还有以先人名或字、兄弟行次顺序、祖上谥号、职业技艺为姓氏。另外,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还有因赐姓、避讳、逃避仇杀改姓。

总之,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造成了中国人的姓氏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而且姓氏繁多。明朝时有人统计:有3625个,1978年通过7个城市统计:有姓氏2567个,1984年学者收集:5730个,台湾学者收集:7720个,1996年汉字纪录的姓氏11969个。中国人的姓氏以单字为主,也有多字的,最高到9个字的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