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否与世界维持一点悬念?

 yagi1 2013-04-05

能否与世界维持一点悬念? 

我喜欢「悬念」这两个字,它不像「想念」这么具象与明确的指涉,悬念所呈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感受与情绪,那种自己与周遭万事万物若有似无之间,确确实实悬系住的关系。心中保有这种悬念,我们就比较容易从日常生活琐碎的事物中,体会到禅意。

 禅宗有个著名的公案。

有律禅师某天扣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慧海禅师回答:「用功。」
    问曰:「如何用功?」
    禅师曰:「饥来吃饭,睏来眠。」
    这时,有律禅师好奇了,再问:「一切人都如师父用功否?」
    禅师曰:「不同。」
    问曰:「何故不同?」
    禅师日:「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的确,许多人几乎不曾活在当下,好好感受周遭的一切,整个心思都是「生活在他方」,总在烦恼过去,担心未来。做这件事时想着另一件事;和这个人聊天时,却又挂念着下一个约会时间快到了;即使放假休息,又忍不住想着哪些事还没做。

或许是因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每天被时间追着跑,连带着在偶尔的空档或休闲时间也汲汲皇皇、心神不定,时时刻刻感觉到无法止歇的压力;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频频看表,担心着时间。因此,我们更要提醒自己,随时主动或刻意地让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静下心来,透过生理上的双眼和心灵之眼,重新感受周遭的一切,随顺意念去体会「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有位担任追踪动物足迹的「追踪师」在教导学生时发现:「多数人会错过发生在眼前90%的事物,他们注意不到、没有印象,只因没有生活在当下,而生活在未来——接着我该怎么做?再来我要去哪里?使自己变成绝缘体,无法看见周遭,无法与近身事物产生关联。我教导学生要观察,然后参与,先是身体的,然后是精神的,但这两者其实是紧密相连的。」

现代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很疏离,人与周遭的一切事物也非常疏离,主要原因除了世界局势变动剧烈所带来的焦虑不安之外,物质太丰盛、声光娱乐太刺激,都让我们无法安静下来;尤其手机声响彷若催魂铃,让人无所遁逃于天地之间,世界虽大,却无处能够单独安静地面对自我。

 自然哲学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曾说:「感受生活的质量,那是艺术最高的境界。」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每天创造独处的时光,即使只有短短十多分钟,尽量在简单的生活中拾回活在当下的感受。当我们愿意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才能开始真正看见人、看见自己。

摘自  李伟文/您拨的电话未开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