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解“瑟瑟”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4-05

陈寅恪解“瑟瑟”


  ■谢泳
  前一段,钱文忠在南京讲学,解白居易名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为古伊朗语,应是绿松石之意,一时网上有许多回应文字,有些质疑钱文忠的看法。有些搜罗史料更为全面,大意是此说并不新鲜,古人多有索解。厦门大学王依民是郑朝宗先生高足,熟悉中国古代文献,我在网上见他一文,举例详备,很有说服力。但我也注意到,这些质疑钱文的观点,没有引述陈寅恪对“瑟瑟”一词的理解。
  刘隆凯整理的《陈寅恪元白诗证史讲席侧记》一书(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5年),记录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寅恪在中山大学讲元白诗的情景,此书即是陈寅恪讲堂的整理笔记。其中提到元稹《梦游春》中“纰软钿头裙,玲珑合欢袴”时,陈寅恪指出“纰软钿头裙”句后有注“瑟瑟色”,此应作何解?陈寅恪说:“德宗贞元二年,陕虢观察使李泌,其人好道,奏称弘农出瑟瑟。瑟瑟,乃绿色透明的玻璃,都是外来之物。李泌可能是挖到了以前的墓中物,而以之为祥瑞。”(该书第6页)
  陈寅恪中西交通知识极为渊博,他的理解应当较为合理,将“瑟瑟”判断为“外来之物”。钱文忠的思路和陈寅恪的判断属同一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